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懸崖村」的成長與蛻變

「懸崖村」的成長與蛻變

2016年5月,《新京報》以《懸崖上的村莊》為題報道了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阿土勒爾村(即「懸崖村」)通往外界的路需要順著懸崖斷續攀爬17條藤梯一事,至此「懸崖村」一躍成為「網紅村」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

新京報報道圖片

為響應國家精準扶貧號召,四川藍光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產業扶貧為基礎,以教育扶貧為根本,將精準扶貧、開發式扶貧公益項目作為樹立公益品牌的重要方向,擬定在涼山彝族自治州尋找定點扶貧工作點。作為藍光公益品牌項目的合作方項目組成員,2018年3月27日筆者有幸跟隨藍光精準扶貧調研考察組來到昭覺縣支爾莫鄉「懸崖村」,實地觀察歷經兩年「蛻變」的「懸崖村」今日容顏。

從昭覺縣城出發,沿著蜿蜒奔騰的美姑河谷一路向東,途經雨季泥石流,滑坡頻發的S307、S308省道,歷時2.5小時,抵達支爾莫鄉獅子山腳下。一下車,映入眼帘的是具有彝族特色的「懸崖村」歡迎標識、花開正郁的臍橙園區、裝扮一新的農家小賣部、洗車店以及懸掛在峭壁間的深灰色鋼梯,在不遠處「懸崖村」小學靜靜坐落於美姑河畔,伴隨著下課鈴聲,隱約可見學生在校園中歡快嬉戲的身影。

鑲嵌在峭壁間的S307公路

獅子山腳下懸崖村歡迎標識

花開正郁的臍橙園

美姑河畔的「懸崖村」小學

山腳下的小賣部與洗車店

盤踞在山脊上的鋼梯

站在獅子山下,抬頭仰望盤踞在山崖邊上的鋼梯路,場面著實壯觀。當地人告訴我們,眼前的鋼梯基本按照原先的藤梯路線建造,大約1000級台階(連續階梯最長的達105級,最短的只有四級),由1500多根直徑5厘米的鋼管組成,於2016年11月份竣工,在此之前村民都是攀爬藤梯進出村莊。

昔日的藤梯

現在的鋼梯

聽著村民的講述,我和小夥伴們躍躍欲試,但同行司機卻建議我們務必「減負」,輕裝上陣,在「摒棄」一切雜物後我們滿懷激動心情正式踏上了攀登「懸崖村」之路。開始鋼梯坡度較緩,我們手扶欄杆走的飛快,但隨著高度的增加鋼梯坡度慢慢變陡,我們的步子也越來越慢、越來越沉重,大約走了三份之一路程後,面對「抬頭掉帽」的鋼梯路我們集體妥協了,開始手腳並用,「匍匐」前進。就這樣手腳並用「走」了2小時20分鐘,我們抵達了海拔1400米,與地面垂直800米的「懸崖村」。

踏上鋼梯,滿臉喜悅

匍匐前進,大汗淋漓

在走下鋼梯,踏上土地的那一刻,我們無不感嘆「腳踏實地」的美妙,同時,也被「懸崖村」的出行道路折服。

在一段濕滑的土路盡頭,我們看到了傳說中的「懸崖村」:村民們的土胚房零星散落在山頂的斜坡上,房屋的周圍是開墾平整的包穀地,依稀可見播種包穀的村民在地頭勞作。沿著進村路行走,隨處可見色彩紛呈的扶貧「廣告牌」,為與黃土地融為一體的「懸崖村」增添了別樣活力。

散落在斜坡上的房屋

扶貧企業的廣告牌

在「欣賞」完「懸崖村」村景後,我們在肚子的抗議聲中,踏上的覓食的「征程」。順著村民的指引,我們找到了村裡唯一開門的小賣部,趁著泡麵的空檔,與老闆某色伍哈聊起了「懸崖村」的變化。

他告訴我們,他家本來已經搬到了山腳下,在「懸崖村」走紅後,進村採訪的記者看他漢語基礎較好,就建議他回村做成生意,於是就有了現在的小賣部兼農行取款服務點。鋼梯修好後,來村裡旅遊的人漸漸多了,春節期間尤為明顯,一天到村裡的就有200-300人,為滿足遊客餐飲服務需求,村裡也逐漸開起了農家樂。

未來,在成都天友旅遊集團將「懸崖村-古里大峽谷」景區開發好後,他也要開一家農家樂。他還告訴我們村裡的喜事最近慢慢多了,曾經娶妻困難的村子,現在陸陸續續有外面的姑娘嫁進來,按照現在的發展趨勢以後村裡的喜事會越來越多。村裡現在已經通電、通網,村民看上了電視、用上了智能手機,與外界的溝通交流日益增多,逐漸認識到算數、認字、說漢語的重要性,也更加重視子女的教育,目前懸崖上已經開辦了幼教點,從幼兒園開始交教孩子說普通話。

談起村民的增收致富路,某色伍哈說村裡已經有了自己的產業,成立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養了448隻羊,還種植業了1.5萬株核桃、4420株青花椒、7000株臍橙,這些產品賣出去後可以增加村民的收入。

小賣部內景

懸崖村景區規劃圖

吃過午飯後,我們結束與某色伍哈交談,踏上了返程路。由於沒有第二條比鋼梯更安全、更便利的下山路,我們只好「硬著頭皮」克服恐高與顫抖的腿沿著鋼梯原路返回。在下山路上我們遇到了正在做網路直播的「懸崖村」村民、背著孩子返村的母親、下山採購生活用品的母子……他們各個雖肩負重物,但借著護欄的力,在鋼梯上走的飛快。在與跟他們的交流中,可以深深感受到他們對當前交通狀況、居住條件、生活條件改善的滿足與感恩,以及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採購返村的村民

背著孩子返村的母親

此次的「懸崖村」之行過程雖然艱辛,但也收穫頗豐,刷新了我對精準扶貧的認識,使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交通、教育、信息、產業在一線扶貧實踐中的重要作用。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是阻礙貧困地區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關鍵瓶頸,是扶貧工作中需首要解決的問題,這一問題對整個涼山地區扶貧工作而言極為重要;「扶貧先扶智」,思想觀念、語言(普通話)也是影響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另一關鍵因素,這一點對「一步跨千年」(從奴隸社會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涼山來說尤為重要,需在扶貧工作中發揮教育的基礎作用;信息的獲取與傳播,可以幫助貧困人口實現與外界的溝通交流,打開貧困地區的對外窗口,激發貧困地區發展活力;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是實現貧困地區「造血」式扶貧的重要推手,這種通過增強貧困地區內生動力脫貧方式,可以有效防止返貧,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扶貧好方式,但也需充分考慮市場需求,避免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傷害貧困戶利益。

扶貧是一場身與心的修行,無論是幫扶者還是貧困戶,責任心都是這一場修行必守的初心!

新蜂尚:金蜜蜂人的精神家園

展示員工風采、分享成長經驗,架起心靈的橋樑、記錄發展的腳步,激發昂揚鬥志、成為金蜜蜂人的加油站。

歡迎你對「新蜂尚」提出建議,更歡迎你積極供稿!

主編:鄒續林

編委會人員(金蜜蜂企業文化小組成員):

張未菊、李倩、項楠、袁磊、戎雲雷、張生柱、陳望、蔡文靜、劉昕、耿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我在烏拉圭過新年
小蘇健身課堂——第一課:運動裝備 室內健身,怎麼挑選最適合的裝備?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