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球最大產油國寶座易主,減產協議繼續生效

全球最大產油國寶座易主,減產協議繼續生效

誰是當前世界最大的產油國?俄羅斯聯邦統計局的最新數據給出了答案。

23日,俄聯邦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沙烏地阿拉伯2月日均產油量超過俄羅斯,成為當月全球最大產油國。根據統計數據,沙特2月日均產油998.2萬桶,俄羅斯產油953.3萬桶。而在今年1月,沙特日均產油997.6萬桶,俄羅斯為1052.8萬桶。此前,俄羅斯已連續11個月為全球最大產油國。

俄羅斯公布這一數據恰逢國際油價創三年來新高之際。4月24日,布倫特原油以74.71美元/桶價格收盤,交易期間一度超過了75美元/桶。從曾經跌破30美元/桶的低價到如今衝破70美元/桶,國際油價這一漲勢讓整個石油行業為之興奮。

在興奮之餘,以俄羅斯、沙特為代表的產油國是否還要堅持此前的減產政策,成為了石油行業又一個關切的重點。

嚴守減產協議

過去三年來,國際油價的暴跌給全球石油產業帶來陣痛,也重創俄羅斯等產油國的經濟。曾幾何時,國際油價曾一路探底。如果說,40美元/桶一度被視為全球石油市場的心理底價,但2015年,國際油價跌破40美元/桶後,連30美元/桶也沒守住。在2016年初,布倫特和WTI原油期貨價格雙雙跌至2003年以來的新低。

在國際油價不斷走低的背景下,減產協議呼之欲出。2016年底,在石油市場中互為競爭對手的俄羅斯和沙特召集了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和非OPEC的24個產油國,達成石油減產協議,以提振低迷的國際油價。當時,減產聯盟計劃通過控制生產,將全球石油的庫存降到過去5年平均水平。儘管能否實現這一目標曾遭到質疑,但目前看來減產的效果已初步顯現。

國際能源署(IEA)的最新報告顯示,2018年3月,經合組織國家(OECD)的原油庫存僅比5年平均水平高300萬桶,同2017年1月的3.4億桶相比大降92%。

因此,在減產效應初步顯現、國際油價明顯提升的當下,產油國還要不要堅持減產,已成為迫在眉睫的考量。好在OPEC與減產聯盟盟友的最新協商結果顯示,不少產油國依舊選擇嚴守減產協議。阿曼石油部就表示:「雖然我們取得了巨大進展,但任務並未完成。」

此前,有沙特政府官員表示,作為OPEC最大產油國的沙特,樂見國際油價繼續攀升。「80美元/桶,或者100美元/桶,都不錯。」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上月底說,OPEC與俄羅斯正考慮簽訂一份期限為10年至20年的原油減產長期協議,以調控全球原油供應、穩定原油價格。

特朗普首次嗆聲國際油價

就在上周,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推特上把矛頭指向了近日不斷走高的國際油價。他寫道:「看來OPEC又在故技重施了。現在到處都是創紀錄的石油庫存,連海上都是滿載石油的油輪。油價被人為推至非常高的水平!這可不是什麼好事,也無法接受!」這是特朗普就任總統以來,第一次在社交媒體上提到OPEC以及與油價相關的話題。

目前,尚不知特朗普對OPEC以及國際油價的抨擊是出於何種原因,畢竟自2017年以來,OPEC與俄羅斯等產油國都嚴格遵循減產協議,從而壓低庫存。

對於特朗普的指責,OPEC現任主席、阿聯酋能源與工業部長馬茲魯伊(Suhail Al Mazrouei)矢口否認,稱OPEC並沒有人為抬高油價,而是抱著共同的「崇高目標」在拯救市場,「我並不認為我們曾經說過正在設定目標價格。大家都記得兩年前發生了什麼——市場因供過於求被淹沒了,但過度湧入市場的並不是OPEC。也沒有人出面干涉此事。」

國際油價的走高,除了產油國嚴守減產承諾外,地緣政治的多變也是因素之一。比如,本月初,美國對敘利亞的空襲加劇了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無形之中幫助提振了油價。在南美,身為OPEC成員的委內瑞拉因局勢不穩定已經導致產量下降。再加上特朗普政府對委內瑞拉實施石油制裁的考量,全球石油市場的供給只會進一步降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三六零繼續大幅下挫,市值跌至3475億元
全球產業格局重構,堅定看好鋰電中游投資機會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