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一紙扼殺禁令刺痛中國,國家集結3200億資本奮起反擊,誓要殺出一條血路!

美國一紙扼殺禁令刺痛中國,國家集結3200億資本奮起反擊,誓要殺出一條血路!

來源:金融家(ijrjia)

作者:金融家@麥濛

美國商務部一紙禁令,不僅陷中興於水火之中,更深深刺痛了國人。

當你前進的路被堵死,沒有退路,只能殺出一條血路。

專家稱,「我們需要反思,但也不能讓步。集結號已經吹響,國產晶元何時能上戰場?」

今天,有媒體悄然披露,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即「大基金」)以扶持中國晶元產業為使命,僅持股超5%以上的上市公司已達11家,市值合計約3200億元規模。

集成電路是工業的「糧食」,更是美國任性的資本。中美貿易戰硝煙瀰漫,特朗普一遍遍發推特的背後,是焦慮。

其迫不及待地扼殺後面,更是對中國高科技發展的擔憂。

一方面,3200億晶元「國家隊」浮出水面,無疑將加速打造「中國芯」,在洪水中學會游泳,在風浪中增強本領,縮小與發達國家在晶元領域的差距。

另一面,華為麒麟970從AI到XR,正在與高通展開激烈的廝殺,鹿死誰手還很難說。

專家認為,5G時代已經來臨,中興的危機,正是中國晶元迎來新生的良機。

01 造「芯」決心撬動千億市值

2018年3月,大基金二期進行募資,規模達2000億人民幣(320億美元),並加推額外減稅措施,這一基金規模相當於三星2017年的年度資本支出。

2014年10月,工信部宣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成立,一期規模1387億元,由國開金融、中國煙草、亦庄國投、中國移動、上海國盛、中國電科、紫光通信、華芯投資等企業發起。

華麗麗的背景後面,是強烈的聚焦,那就是晶元領域的龍頭企業。第一筆投資款,就是給了龍頭中的龍頭—紫光集團旗下的晶元業務。

截至2017年底,大基金累計有效決策投資67個項目,累計項目承諾投資額1188億元。

在製造領域投資了中芯國際、華虹集團、長江存儲、士蘭微等;設計領域的景嘉微、國科微、北斗星通等;設備領域覆蓋了北方華創、長川科技等;封裝領域投資了長電科技、華天科技、通富微電等。

據報道,大基金當前合計持有至少11家上市公司5%以上的股份,股票市值合計約3200億元,其中大基金持股市值佔比約350億元。

大基金的低調,隱藏著中國在晶元領域的決心。

擁有最大的市場,卻擁有很小的自主權,晶元之痛長期瀰漫在中國的周圍。在晶元領域,送出去的不僅是錢,更是自己的命脈。

海關總署公開信息顯示,集成電路進口額從2015年起已連續三年超過原油,且二者進口差額每年都在950億美元以上。

這不僅僅是錢的問題,這是掌握未來的關鍵。擺脫他人控制最好的方法,是自主研發。

02 無畏艱險必須前行

「芯痛」不如行動,而這件事,中國早就在做了。

2014年6月,國務院發布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 到2020年集成電路產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逐步縮小,全行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速超過20%;到2030年,集成電路產業鏈主要環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製造2025》明確提出了2020年我國晶元自給率要達到40%,2025年要達到50%的標杆。

工信部的早提出了新目標:10年內力爭實現70%晶元自主保障且部分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013-2017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年複合增值率為21%,約是同期全球增速的5倍左右。規模從2508億元提高到5411億元,產量從867億元提高到1565億元,產業投資翻了一番,近三年年均投資額超過1000億元。

據IC insight的報告,2009年中國華為旗下的海思公司進入全球純晶元設計公司50強,2016年增長到了11家。

2016年,中國有160家晶元設計企業銷售額超過了1億元人民幣。2017年,中國的晶元設計產業銷售額達到了2073.5億,增長了26.1%。

我們一直未放棄在信息技術上的努力,儘管我們還被人掣肘著。

在歐美技術封鎖的情況下,特別是在美國嚴卡「知識產權」的情況下,我們必須無畏彎路,繼續前行。

03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但這條路,是自己走出來的。

2012年,任正非就明確指出華為要做終端操作系統。不是反對使用美國的高端晶元,而是防止未來哪一天突然被人斷了糧。

那些在重重困難中突圍的企業家,總是有長遠的戰略目光。

美國必須壟斷這個重要的行業。對於中國來說,進口的兩大領域是汽車零部件以及晶元。而在汽車零部件領域,德國佔據先鋒,但ICT(信息、通信、技術)不一樣,那是美國的天堂。

據寧南山的統計,2017年美國的世界五百強公司,凈利潤百億美元級別的共有17家公司,而其中ICT行業佔據11家。

ICT行業一旦被追趕,美國後院起火。

華為、中興、清華紫光,哪一個不是被美國淪為眼中釘,一次次在美國遭遇審查,一個個收購計劃被迫流產。

美國害怕,有一種趨勢,再不扼殺將勢不可擋,因為中國來勢洶洶!

通過幾年的努力,國內部分晶元已經擁有一定替代能力。2017年的中國工博會上,兆芯展出了新一代開先KX-5000系列國產X86處理器。

這款高端通用CPU晶元,同時兼容X86和Linux系統,搭載該款晶元的整機可完全滿足普通用戶日常辦公。

有數據顯示,飛騰、龍芯、申威和兆芯等國產CPU的單核性能從「十二五」初期不到Intel i3CPU的10%分別提升到36.4%、33.3%、25.8%和51.5%。

就算是被制裁的中興,2017年旗下的集成電路公司中興微電子完成銷售額76億元人民幣,而2016年大約為56億人民幣。

這就是越挫越勇的一種進步,雖然還不能做到完全自給自足,但走出一步,就能跨出去一大步!

在移動晶元問題上,據魯大師公布的2018年Q1手機報告中,高通驍龍845以超過17萬的CPU+GPU總分問鼎冠軍,麒麟970以15萬的總分位居第二。

目前,國內大部分安卓手機廠商採用的全部都是高通處理器。除了購買晶元的費用外,高通還向每台手機收取專利費用。

華為的出現,讓這種壟斷的局面搖搖欲墜。華為去年推出的AI晶元麒麟970,展現出來的強大性能和AI實力,已然撼動了高通在高端晶元的霸主地位。

國內另一大手機品牌小米,已經在2017年初將第一代晶元澎湃S1已經應用到了5C身上,正在攻克更多的技術難題。

政策加碼、資本支持,意識的崛起,我們必將奮起直追。曾經我們在很多領域裡需要依賴進口,但一個個攻克,只是時間問題。

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驚!韓國公布「薩德數據」,把中國人「嚇壞了」……
三國時期的四大美女

TAG:中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