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人人都會犯:激化矛盾的錯誤交流方式

人人都會犯:激化矛盾的錯誤交流方式

人人都會犯:激化矛盾的錯誤交流方式
credit: 123RF


在交流過程中,有些談話會激化雙方的矛盾或潛在矛盾,有些談話卻能夠加深彼此的理解,甚至使兩人達成和解。


在談話過程中,如果你不管對方說什麼,只想以自己的觀點懟回去,那麼分歧必然越來越大。通常,當人們產生分歧時,只能聽得進對方說10秒鐘,也就是3句話。10秒鐘後,人們就忙著思考該如何進行反駁,而不再傾聽了。

在這種情況下,劇情通常是這樣的走向:我不斷地反駁你,不結合你說的話,你說的話對我說的話不產生任何影響。也就是說,我在一遍一遍地重複相同的內容,你也在一遍一遍地重複相同的內容,我們從未產生交集。我說的X越多,你說的Y也越多。


你是怎麼想的?你可能會說什麼?你可能想要什麼?針對這些問題,我早就帶著預期。所有關係都存在針對自我和他人的預期。我的預期會影響我的所見所聞。它是一個過濾器,正如情緒也是一個過濾器。在交流過程中,我們會設計引誘對方說出符合我們預期的話——哪怕它和我們的真實需求相反。在雙方關係和交流過程中,我們塑造著彼此。所以,和不同的人在一起時,你會呈現出不同的面貌。


當我們處於矛盾關係時,容易進行消極歸因——你之所以那樣說話,是因為你脾氣壞、性格差;我之所以那樣說話,是因為交通擁堵、今日不順。你是壞人,我是有特殊緣由。我對你進行內部歸因,對自己進行外部歸因。這些都會激化矛盾,妨礙彼此的理解。


在交談過程中,我們應該傾聽對方說話,在深思熟慮後整合到自己的反應中,讓對方感覺自己受到重視,感覺自己說的話得到了回應,而不是對著空氣說話。人們常常沒有意識到,傾聽的質量決定了談話的質量。

首先,我們需要把注意力放在彼此身上;其次,我們需要認可對方觀點的有效性——我未必同意你的觀點,但你的觀點也有一定道理;最終,我們或許能夠理解彼此為何會產生特定的想法或感受。於是,深度交流便實現了。


本文譯自 bigthink,由譯者 蛋花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原作者:Esther Pere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生個孩子,相當於老11歲?
只有三分之一魏吉娜的女人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