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航天日專家解讀嫦娥四號工程:「嫦娥」未動 「鵲橋」先行

中國航天日專家解讀嫦娥四號工程:「嫦娥」未動 「鵲橋」先行

「鵲橋」,這個中國神話傳說里讓牛郎和織女得以相見的橋,如今多了一層科技內涵。

今天,在哈爾濱舉行的2018年「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開幕式上,我國嫦娥四號中繼星的名稱正式對外揭曉——「鵲橋」。

據國防科工局副局長、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艷華介紹,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將於今年5月中旬發射,它將在地面測控站,和未來將落在月球背面的嫦娥四號探測器之間,「搭建」一座傳輸信號與數據的「橋樑」。

吳艷華說,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計劃執行兩次發射:一是今年5月發射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二是計劃年底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屆時將降落在月球南極附近的艾特肯盆地,並開展巡視探測,這將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著陸。

為什麼要到月球背面去?很多人有這個疑問,甚至還有不少人問:「美國人都登月了,為什麼還要探測月球?」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中科院院士包為民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過去人類探月只探測了一些局部區域,到月球背面去,就可能發現一些在月球正面沒有得到的數據——這具有「發現」意義。

他還表示,艾特肯盆地在月球南極附近,是個古老的區域,含有許多月球初始的信息。另外,月球背面可以屏蔽來自地球的輻射影響,在那裡對深空進行探測,能獲得更真實的宇宙信息。

相比嫦娥三號任務,嫦娥四號也有望更深層次、更全面地探測月球地質、資源等信息,完善月球檔案資料。有航天專家認為,深入了解月球背面,對研究月球的起源和演變、調查月球地質和資源情況等有重要意義。

當然,到月球背面去,並不容易,其中一大難題就是「通信」——

由於被地球潮汐鎖定,月球只能永遠以同一面朝向地球。人類在地球上不僅從未見過月球背面,通信信號也會被阻隔。

在今天舉行的第一屆中國航天大會上,中國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說,我國計劃把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發射到位於地球、月球延長線上的地月拉格朗日2點,距離月球大約6萬至8萬公里——這顆「先行者」關係到整個嫦娥四號任務的成敗。

此前,就有航天專家表示,在地月拉格朗日2點布置一顆中繼衛星,既能「看到」月球背面,也能「看到」地球,可以提供嫦娥四號軟著陸及月面工作期間的測控支持。

任務中,「鵲橋」還將攜帶一些試驗載荷,開展科學探測和新技術試驗。

吳艷華介紹,「鵲橋」搭載的兩顆由哈爾濱工業大學研製的小衛星「龍江一號」「龍江二號」,將實施月球軌道環繞編隊飛行試驗,開展超長波天文觀測。

截至目前,我國探月工程「三步走」計劃已完成「繞」和「落」,計劃於2019年發射嫦娥五號將開展月球採樣返回任務。

裴照宇今天提到,後續探月工程的發展,要理清下一步任務與「繞落回」的關係,無人探月與載人探月的關係,以及月球探測與深空探測的關係。

此前,有專家提出,可以開展月球基地的建設,先由智能機器人操作,不斷組裝擴大,為載人登月奠定基礎。未來,月球基地可以開展科學試驗,也可以作為深空探測的中轉站。

裴照宇也認同這一看法,他說,無論是從工程推進、技術實現角度,還是從人類發展的角度來看,建立無人月面設施或者月球科研站,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人類還可藉此當做「跳板」進行更為深空的探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北方網 的精彩文章:

韓庚再聊退團經歷:不想被控制 做蹦蹦跳跳的偶像
當記憶消逝,又怎能無憂到永遠

TAG:正北方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