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前期十年造勢想要稱帝,晚年之後,因為這件事,篡漢稱帝進程戛然而止!

曹操前期十年造勢想要稱帝,晚年之後,因為這件事,篡漢稱帝進程戛然而止!

曹操晚年,歷經將近10年的造勢,曹操本人已然一步步地藉由一項項「事功」,大權獨攬、封建魏國,這一稱帝進程可謂從未止步,反而愈演愈烈。可是,在曹操生命最後的兩三年間,原本幾乎年年有「進度」的篡漢稱帝進程卻戛然而止了。這並不能解釋為曹操沒有稱帝之心,非不願也,實不能也。

對於古人而言,尤其是受到以五德、讖緯為符號的天人感應說強烈影響的中古之人而言,「稱帝」之事,絕非從「權臣」往上再升一級那麼簡單,「皇帝」絕不僅僅是政治權力的頂峰,更是天命神權的化身。

想要以一個新王朝創始人的面貌「稱帝」,就必須擁有足夠的「威望」來證明自己就是那個「順天應人」的「天子皇帝」,否則便很難獲得「大義名分」上的「正當性」。那麼,曹操究竟是受到什麼阻礙,才在其本該趁著還有幾口氣兒「臨門一腳」完成稱帝之事的時候停下了腳步呢?

劉備、關羽在漢水流域搞出來的軍政格局大震蕩,阻礙了曹操稱帝的臨門一腳。從定軍山之戰陣斬夏侯,劉備開始獲得漢中盆地主導權開始,再到劉備集團聯合巴蜀雍涼的勢力代表,稱漢中王。再到劉封孟達略定上庸三郡,再到關羽北伐威震中原。這是劉備集團刻意效仿劉邦故事的體現,劉備在此時刻意把自己打造成了劉邦再世。

這些舉動使得曹操君臣不得不擔心形式上「天意民心」的不足以及形勢上「風雲波譎」的未定。曹操君臣因此而中止稱帝進程,一方面是為了拿出更多的精力來應對「漢水大震蕩」,以期解決形勢上的風雲波譎;另一方面也趁機拋出了「吾為周文王矣」的全新政治闡述,以期補足自身在天意民心上的「正當性」。

此時如果冒然稱帝,不僅沒有進一步勝利的功勛支持,也沒有「漢朝天命確實衰竭」的形勢佐證,更可能會失去剛剛與曹操媾和的孫權支持。孫權若是繼續效忠曾經被自己罵做漢賊且已經徹底做足了漢賊的「魏朝」,就等於對天下人宣告自己的厚顏無恥。

曹操犯不著為了一時的名位,丟掉孫權支持,重新陷入孫劉聯合抗曹的窘境,失去孫劉因益州利益分贓不均而產生矛盾的一統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橙子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孫策周瑜都死得早,他們的老婆大小喬後來去哪裡了?
墨子不為人所知的另一面,連魯班都甘拜下風

TAG:小橙子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