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教會孩子識別假新聞

如何教會孩子識別假新聞

當我們談到英語閱讀的時候,大家腦海中常常浮現經典小說的封面;目前,全民閱讀運動盛行,朋友圈在「某某閱讀」打卡者比比皆是;我們也常常收到家長提供「書單」的要求(有關書單和薦書,我們另闢專題討論。) 然而,閱讀僅限於書籍嗎?

近年來,隨著社交媒體,電子出版,搜索引擎等的廣泛使用,年輕一代,接觸更多的是網路內容,社交媒體推介的新聞提示,電子書等等。Pew研究中心2016年7月的一項調查證明,大約40%的美國人經常在網上獲取新聞,只有大約20%的人還通過報紙獲得新聞信息。進一步區分年齡層之後,18-29歲的年輕人中,大約有50%通過網路獲取新聞,而同一年齡層中通過紙媒獲取新聞的只有大約5%。然而,不同於久經驗證的經典著作,網路上充斥的內容,往往良莠不齊,有希望出奇制勝,搶眼球,往往不經充分驗證而無意造成的信息誤解,更夾雜著為了政治或商業目的故意製造的虛假新聞。那麼,我們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 陪伴下成長的年輕的一代,對於假新聞的鑒別能力又怎樣呢?

斯坦福教育學院的研究者們發現情況並不樂觀。在一項始於2015年1月的研究當中,研究者們在美國12個州的富裕學區和窮困學區展開了調查,收集並分析了7804份問卷。該項研究涉及了解學生對新聞的閱讀理解,對Facebook和Twitter所發布信息,對於電子新聞之後的留言內容,以及博客,照片,以及其他數媒信息的判斷力。

「在每一個年齡段,每一個具體項目上,我們都對於學生的缺乏準備倍感失望」該報告的作者說。比如,對於初中學生來說,他們需要具備對於各種推特短文或者其他文章是否值得信任做出判斷。其中的一個測試是讓中學生看Slate的主頁,並鑒別出哪些是廣告,哪些是新聞故事。學生非常容易地從一些新聞文章中辨認出一則傳統的廣告,因為其中有一個優惠券的號碼。但是,203位學生當中,80%認為一篇標有「贊助內容」的文章為真正的新聞報道。

在一則針對高中學生的測試中,學生被測試他們對於社交媒體常用符號的熟悉成度。學生被要求區分Facebook上的兩則關於Trump當選的新聞。 一則是從Fox News的官方賬號發布的,而另一則,則看起來像Fox News的發布。僅有四分之一的學生,能夠辨認並解釋藍色勾號說明了內容來自官方驗證的網站。30%以上的學生,認為那個假Fox網站,由於一些平面設計元素的運用,更加令人信任。「這項研究發現,許多學生的注意重點在社交媒體上的內容,而不看重這些內容的來源是否可信」。

大學生們的測試結果也同樣令人頭痛。研究者們要求學生們對於Google搜索後的內容進行評估,並理解互聯網搜索的結果往往是相互矛盾,事實與假象交織出現的。在一個測試中,學生被要求評估網站的可信度。測試的結果是,學生們往往根據主頁設計的漂亮程度,信譽卓著組織的鏈接等等,都會使學生不去質疑該網站內容的可信度。

在方興未艾的留學潮當中,家長和學生們在建立漂亮的履歷,並為標準化考試消得人憔悴的同時,對於學生到達留學目的地以後可能會遇到的實際問題,恐怕準備得並不充分。在歐美國家,從小學就開始進行的Media Literacy(媒體掃盲)教育,在以培養有獨立判斷力的世界公民為目標的教育系統內,學生們的媒體知識還如此薄弱,我們在地球的另一邊,對於這樣的要求又情何以堪呢?

當「批判性思維」已經成為掃地大媽都耳熟能詳的大詞(big word)之時,孩子們在向成人過渡,在走向社會的過程中,怎樣培養基本的媒體閱讀本領,分辨什麼是宣傳,什麼是事實,怎樣在開放式題目中(open project),保證自己獲得的信息,是經過驗證,是來自有責任媒體的內容,是培養批判性思維的基礎,也是一個常常被忽視的領域。

如何培養孩子對於媒體的鑒別能力?首先,要了解從真實新聞到虛假圈套,還存在著一些中間地帶,比如說Inaccurate,Biased,Satire,Advertorial,以及Propaganda等。Inaccurate,也就是不準確,即便是紐約時報,也有筆誤,或事實錯誤的時候,但是,有責任的媒體,會做事後的更正;Biased,偏見,這一點,學生需要知道偏見不可避免,比如紐約時報是偏民主導向,而Fox news則是保守導向。Satire, 有專門的網站,專門製造諷刺的文章,往往極為誇張,但這些網站,會註明自己是玩諷刺的。

Advertorial-廣告分析。漂亮的平面設計,數字似乎有理有據,看起來向一篇研究結果,但是,如果不注意左上角的Advertorial字樣,你可能會對這個圖片內容不加置疑。

統計報告還是廣告軟文?

Propaganda:政治宣傳

下圖的兩篇報道,一篇來自Liberal Society(民主社會),另一篇來自Conservative 101(保守黨101),他們前白宮發言人Kellyanne Conway的報道居然如出一轍。 經過記者的調查,原來這兩家媒體居然同屬於一家位於佛羅里達的公司American News。通過似乎從不同媒體發出同樣的聲音,其目的是達到他們實質上通過Facebook不同政治傾向的人的轉發,獲得巨大的宣傳效果。

以上介紹了媒體作假的基本知識,下一篇繼續介紹如何有效地培養孩子鑒別真假,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

參考資料:

https://ed.stanford.edu/news/stanford-researchers-find-students-have-trouble-judging-credibility-information-online

http://www.journalism.org/2016/07/07/pathways-to-news/

http://teachingkidsnews.com/fakenews/

請關注Bema 即將推出的「讀媒體,學英語」 課程。請聯繫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RealEnglish 的精彩文章:

TAG:RealEngli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