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不太靠譜的王八盒子
最新
04-25
抗戰時,日軍指揮官手中的那把槍,其實叫十四年式手槍,乃日本陸軍大將南部鱗次郎設計,所以又稱為南部式手槍,當然,這把槍還有個響亮的名號叫王八盒子,蓋因其圓鼓鼓的牛皮槍套,像及圓圓的甲魚,甲魚在民間叫王八。
那好就叫王八盒子吧,槍長0.23米,槍重1斤8兩,口徑8毫米,彈匣容量8發,彈頭初速317米/秒,有效射程50米。
(十四年式手槍)
王八盒子,是二戰時期,日軍陸海兩軍的制式裝備,仿德軍的格魯手槍,但限於日本當時的工藝水平等原因,和德國毛瑟公司正牌格魯手槍相比較,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上。
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繳獲此槍時,與其裝備的M1911手槍比較,就被視作垃圾手槍,可見王八盒子並未給老美留下好印象。
(圓鼓鼓的牛皮槍套像及王八)
最初,王八盒子的彈匣經常要掉下來,後來在槍座上增加了一個用鋼皮做的彈簧卡住,彈匣才得以固定,不至於開槍時,彈匣卻掉下來了。
此外,撞針的設計存在隱患,在使用中常會擊發無力,或撞針折斷等致命缺陷,得隨槍另配一支撞針,被美國大兵嘲諷為連自殺也無法保證的一把手槍。
(日軍官手中的王八盒子)
最要命的是王八盒子容易走火,原因是卸下彈匣時,槍膛內仍頂著一發槍彈,真是要命的設計,所以經常發生誤擊事故。
王八盒子唯一的優點是射擊精度較高,在當時世界各國的手槍中,算是比較優秀的,但彈丸穿透力較差,老八路說距離稍遠時,就連門板都打不透。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布。


※《水滸傳》里究竟誰的武功最高?
※F35高調外掛16枚空空導彈
TAG:平民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