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兩千多年前的中國人每天只吃兩頓飯,為何後來改成了三頓?

兩千多年前的中國人每天只吃兩頓飯,為何後來改成了三頓?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無論在何朝何代,老百姓最關注的還是自己肚子能不能吃飽的問題。現代人為了養生還總結出了一套科學的吃飯方法,也就是:早晨要吃的好,中午要吃的飽,晚上要吃的少。在上學的小朋友更是經常被父母告誡,一日三餐要按時吃飯,不然胃就會出問題。但大家知道么,在秦漢之前,古人一天是只吃兩頓飯的。

在秦漢之前,社會生產力低下,農業不發達,所以很難有足夠的糧食來供應普通的百姓。百姓們為了能活下去,一天就只吃兩頓飯。即使是當兵的士卒,一天也不能多加一餐。而且這兩頓飯還要視人而待。士兵們的食量分成五個等級,按照等級來給你分配食物。如果你哪天胃口大開想多吃點,不好意思,沒有。

漢朝之前的人們將每天的第一餐稱為「朝食」或「饔」,吃飯的時間在早上七點到九點之間。第二餐稱為「飧」或「食」,吃飯的時間定在下午四點左右。古人對於吃飯的時間特別重視,他們認為錯過了吃飯的時間就不能再吃飯了。除非是得到帝王或貴族的嘉獎,那樣你才可以被特殊對待。

到了漢朝時,農業的生產工具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土地的生產力被漸漸的開發出來。人們手中有了糧食,就開始給自己加餐了。但一日三餐的吃法最初只是在貴族和富商的家中流行,普通百姓中並沒有開始普及。

等到了唐朝時,人們開始有了吃「早點」的習慣。宋朝時社會經濟高度發展,不僅是官府,就連老百姓手中也有大量的閑錢。而且宋朝還取消唐之前的坊市制度,一到晚上人們就到集市上或瓦舍中閑逛。那麼多人聚在一塊兒,不吃吃喝喝怎麼能行呢?於是就有了吃晚飯的傳統。還有甚者,一日三餐都滿足不了他,臨睡覺前還要吃個宵夜。

隨著一日三餐的正式形成,三餐的內容也逐步固定化。之前人們在早飯和晚飯間吃的點心也從三餐中去除了,而午飯也成為了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餐。

拜格BAYCO 刀剪菜板廚具套裝12件套刀具砧板筷筒勺鏟組合刀具套裝 DJZCKD017

¥109.0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送歷史個救生圈 的精彩文章:

戴笠能進黃埔軍校,全靠徐亮的這一句話!
嘴咬手榴彈,胸腔擋槍子兒,怕死的他卻將留命給了戰友

TAG:送歷史個救生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