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真創新還是純炒作?網約車深陷泥淖

真創新還是純炒作?網約車深陷泥淖

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創新與炒作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就拿近段時間頻頻被推上話題榜的網約車來說,我們難以明辨這究竟是打著創新旗號的炒作,還是炒作亂象下的真正創新。

曾幾何時,網約車也被認為是顛覆傳統汽車行業的典型代表。回顧其發展歷程,大概可以追溯到2014年,伴隨著滴滴、優步等網約車的出現,人們對這一新興事物的呼聲日益高漲。我們看到,「互聯網+」大潮正在改變日常出行,人們為之歡呼雀躍。

然而,好景不長。2016年8月,滴滴宣布收購優步,由此走上了一家獨大之路。我們知道,一個企業無法推動整個行業的持續進步,相反,一家獨大的壟斷局面反而會對市場秩序以及行業發展產生不利影響。這也是多年獨佔網約車市場的滴滴被剛入場的美團打得毫無招架之力的原因,就像某網友所言「屠龍的勇士變成了惡龍」。

美團打車是屠龍勇士,還是下一條惡龍?

去年12月底,也就是在南京試點10個月後,美團打車正式進軍網約車市場,在全國7個城市的美團App上開通打車入口。經過4個月左右的布局,2018年3月21日,美團打車正式登陸上海,同時上線計程車及快車兩種業務,前三日完成單量分別為15萬、25萬、30萬。

眼看美團的凌厲攻勢即將打破滴滴的壟斷定價,有人卻對此表示擔憂。原因在於,美團大放血式的入局方式實在讓人無法理性看待此次事件:前三個月免抽成,同時還為乘客發放優惠券,粗略計算,按日單量15萬單來算,一天就「燒掉」500萬左右。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美團這種虧本賺吆喝的方式,其實與滴滴早些年的策略並無二致,也就是「把羊養肥了再宰」,美團會否走上老路,成為下一個滴滴?

逼退計程車的同時 停車場也遭了殃

目前,全國範圍內的網約車已經達到一定規模,這場所謂的顛覆傳統計程車行業的變革也有了「成效」。

其中,南京網約車發展成了媒體關注的焦點。據南京市客運交通管理處相關人士介紹,自2017年初以來,南京傳統計程車行業退車潮愈演愈烈。截至2018年3月中旬,因無人駕駛而閑置的計程車已經超過3000輛,佔南京市總運營車輛的四分之一。

這就形成了一個多米諾骨牌,網約車大行其道,計程車駕駛員難以維持生計而選擇退租,或轉而投向網約車的懷抱,計程車公司由此也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如果說網約車取代計程車是大勢所趨,那當前的形式無可厚非,但理性來看,目前網約車尚未成熟,還不具備長期、持續、穩定發展的實力。

另外,某酒店高官表示,隨著網約車的風靡,停車場需求也逐漸降低。因為相比在鬧市區尋找停車位,或者支付高昂的停車費,網約車來得更加方便實惠一些。不過這對於一些地方政府而言,或許算是個好消息。

交通部三次發文:網約車亂象不可持續

針對愈演愈烈的網約車亂象,以及社會的強烈反響,交通運輸部近期連續發表了三篇評論性文章,指出「燒錢大戰」不可持續,並呼籲網約車發展要「脫虛向實」,運輸市場要公平競爭。

的確,網約車本就作為一種新型服務方式出現,應該給人們帶來的是更加方便快捷的智慧生活。而眼下,隨著企業之間市場爭奪戰的加劇,網約車被迫改變了初心。不僅沒有為智慧交通事業出力,反而損害了部分人的合法權益,擾亂了市場秩序。

這些亂象是多方面因素所構成的。一方面,網約車剛誕生不久,幾年的發展時間對於一個新興行業而言只是處於破殼階段,政府、市場、企業各方面對它的期待值已經遠大於網約車的實際發展速度,炒作之風盛行。

另一方面,一些投機者的入局,破壞了健康的行業環境。他們在乎的只是如何從中獲利,整個行業的未來發展並不是他們所關注的。當網約車有利可圖之時,他們大肆斂財,當網約車日漸式微,他們就會找下一個目標。

此外,部門監管、法律法規未能跟上這一新興行業的發展速度是導致網約車燒錢大戰持續不斷的原因之一。其實互聯網時代下,許多新興行業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這就需要法律的不斷完善,以及有關部門監督力度的加強。此時,政府政策引導作用就顯得至關重要,這一作用不只是對市場的正確導向,也要起到統籌協調各部門的作用,這樣才能更加高效地治理行業亂象問題。

目前,南京已經採取了相關行動。4月19日,南京市交通運輸局、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聯合發布通告:從4月21日零時起,南京市交通運輸局暫停受理出租汽車(含網路預約出租汽車)新增運力許可事項,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暫停受理從事出租汽車客運服務新增車輛註冊登記為營運性質的許可事項。

隨著越來愈多地方系列舉措的落實,網約車市場環境將得到改善,至於網約車未來發展還得靠各方力量共同努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控中國 的精彩文章:

臉書數據泄密事件引關注 新時代如何看待數據信息安全?
自動駕駛發展「喜憂參半」 這一問題最受關注

TAG:工控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