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數據泄露事件再次上演 「互聯網+」時代又遭拷問

數據泄露事件再次上演 「互聯網+」時代又遭拷問

一個月前,Facebook深陷數據泄露風波;一個月後的今天,個人信息安全再受衝擊。屬於個人財富的隱私數據從什麼時候開始成了別人的斂財工具?難道用隱私換取便利,才是「互聯網+」時代的真實面目?

「中國人更開放,願意用隱私換取便利」。一個月前,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年會上,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的這句話掀起了業界的激烈爭論。

一個月後的今天,信息泄露事件再次上演。4月23日,新京報報道稱,部分外賣平台的客戶訂餐信息在網路上被明碼標價用於銷售,內容包括用戶姓名、聯繫方式、地址等,而價格更是讓人唏噓不已——1萬條數據僅售800元。其中,覆蓋全國大中小城市的美團外賣也名列其中。

有知情人士透露,一些「外賣小哥」也是這場交易的參與者。相比於外賣平台,外賣員對客戶信息的掌握程度更為精準,他們不僅知道客戶姓名、地址、手機號,還能與點餐人直接接觸,從而清楚地了解用戶的外觀特徵、住房條件、人口數量等基本的家庭狀況。

這些個人信息在一次次習以為常的點餐送餐取餐過程中悄然完成,在外賣服務如此發達的當下,每個人都有「被透明」的可能。如果facebook的數據泄露事件是一次意外,那麼此次公然出售用戶信息的行為又該如何解釋?

顯然,外賣平台罪責難逃。儘管部分平台是被盜取數據的一方,但原因也在於其數據保護系統不夠完善,才會給了不法分子可趁之機。此外,外賣公司的內部管理制度欠缺也是重要因素。同時,一些送餐小哥參與其中,說明了外賣平台在與第三方合作時考慮不夠謹慎,人員素質考核並不達標。

無論是哪種因素導致了當前的局面,都是值得各大外賣平台反思的。尤其是像美團這樣在業界佔據極大市場地位的平台,更要加強對信息安全保護的重視,這不僅是出於對用戶的尊重,也是一個品牌的自我修養。

除了這些被迫「出賣」數據的平台之外,還存在主動出售個人信息的情況,這種行為更為惡劣。說是外賣平台,但他們的性質更偏向於專業的個人信息銷售服務。這樣的平台理應受到嚴厲的打擊和懲戒。

這就需要有關部門進行強有力的監督,肅清不良風氣,加強網路監管力度。首先是在平台申請過程中,需要嚴格審核該平台資質,將「問題」扼殺在搖籃中;其次對於審核通過的在運營平台,做到時刻監督、定期檢查;此外,平台發展後期衍生出的行業亂象,則需要政府部門加強引導、整治,還公眾一個健康、安全的互聯網環境。

當然,這僅僅是針對外賣平台,如何將個人信息安全築上防火牆,不再讓數據泄露事件周而復始,才是各界需要認真探討的問題。

可以說全球數據安全保護問題並無國界,就拿Facebook來說,作為一個全球性的社交平台,用戶遍布世界各地,信息泄露的影響範圍也波及全球,這就需要摒棄狹隘的民族主義,集結各國力量共同應對。

拋開這些關於安全保護的考慮,從信息泄露的源頭來看,這些信息提供者就是我們自己,為何我們會主動提交可能威脅到個人隱私的信息?這就反映出一個問題:

當前,很多APP、服務平台都要求用戶填寫個人信息,其中包括真實姓名、聯繫方式、家庭住址,甚至是身份證號、家庭情況等,當然一方面出於對用戶真實性的認證,而另一方面也證明了「互聯網+」時代下數據的重要性。

但是何時這些屬於個人財富的隱私數據成了別人的斂財工具?若想獲得更方便快捷的服務,就一定要以「出賣」個人信息為代價嗎?這是對整個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的拷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控中國 的精彩文章:

有4G還不夠 月球什麼時候才能用上5G網路?
消防無人機「武藝齊全」 但這個現實必須承認

TAG:工控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