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龍江製造」助力太空探索科技創新托舉「航天夢」

「龍江製造」助力太空探索科技創新托舉「航天夢」

黑龍江日報4月24日訊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奏響了中國航天事業的華美樂章。斗轉星移,日新月異,數十年來,我國的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更令人欣慰的是,在我國航天事業每一步騰飛和跨越的背後都有「龍江製造」的身影。

多年來,為航天產業提供配套服務的龍江企業一直初心不改,默默地貢獻著,為祖國的航天事業提供了巨大技術支撐和智力支持,他們凝聚成一股強大的龍江力量,見證了我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伴隨著祖國航天事業走向黃金時代。

成就非凡藍天鐫刻著名字與祖國航天事業共同成長

從我國航天事業誕生之初,我省企業研製的各種複合材料、零部件等工業產品就開始為祖國的航天事業保駕護航了。新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鐫刻著龍江的名字,第一顆原子彈的成功爆破回蕩著龍江的聲音,「神舟」飛船遨遊太空的身影映射著龍江的輝煌。作為共和國的長子,黑龍江創造了無數個航天史的第一,見證了祖國航天事業披荊斬棘、昂首闊步的發展歷程。

「一家供全國、全國靠一家」,自1952年成立起,東北輕合金有限責任公司就專門為國家航天事業提供鋁合金材料,它與祖國的航天事業共同成長。它是神舟系列飛船和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鋁鎂合金材料指定生產廠家,為航天工程提供的合金材料多達幾十種,數千個規格,廣泛用在航天員超塑性頭盔、座椅合金材料、大直徑的逃逸艙半環、高耐蝕性的飛船殼體材料,以及運載火箭的殼體、燃料艙、連接件等關鍵部位。

隨著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對航天設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為生產出大推力火箭和飛船逃逸塔用的大直徑鍛環,東輕公司用3年時間成功建成大規格環軋生產線,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之後,世界上第三個能夠生產大規格鋁合金鍛環的國家。

哈爾濱玻璃鋼研究院成立於1960年,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指定配套單位,在神舟系列任務中承擔了推進艙承力截錐殼、推進艙氣瓶安裝支架、軌道艙安裝支板三個部件研製任務;在天宮系列任務中,承擔「天宮一號」資源艙推進分系統碳纖維複合材料承力錐台、碳纖維複合材料相機支架、碳纖維複合材料安裝座等三個部位的研製任務,「天宮二號」熱紅外成像儀碳纖維地板、碳纖維遮光罩等研製任務;在貨運飛船任務中,承擔了推進分系統主承力結構件研製任務,還承擔了長征五號複合材料貯箱支架和氣瓶支架的研製任務。

從1958年建成投入生產,近半個世紀以來,哈爾濱電碳廠一直是我國電碳行業的排頭兵,是我國最大的軍工、航天用碳製品生產廠,主要產品有:航天航空石墨、航空電機用電刷等。近年來,該企業開發研製的各類軍用航空電刷、航空用抗磨石墨密封材料、火箭噴嘴用的石墨製品等一系列產品一直為國家航天航空領域服務,為國家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創新求索永遠在路上去尋更多的「詩和遠方」

在世界航天舞台上,競爭激烈且殘酷,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然而,科研創新永遠不會是一個人的戰鬥,我省廣大為祖國航天產業提供配套服務的企業也一直在科研創新的路上,奮力前行。

每一枚運載「神舟」系列飛船的「長二捆」火箭上的逃逸系統的阻尼器,都出自航空工業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此種型號的阻尼器是航天器逃逸救生裝置的關鍵部件,可稱得上是宇航員的「生命守護神」。

航空工業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從1994年3月就開始了該種阻尼器的研製工作,當時,在國內還沒有比較成熟的技術和研究成果,也缺少國外的相關技術資料,哈飛人頂著巨大的壓力及重重困難開始了研發工作。一開始,就成立了課題攻關組,攻關組進行了大量的設計、計算、製造和試驗等工作,完成了包括阻尼器的總體規劃、結構設計、性能計算、強度校核、生產製造、試驗研究和鑒定定型等各部分工作。在研製過程中,為確保阻尼器的質量萬無一失,公司按照研製任務書的要求,重點抓住設計、製造和檢驗三個重點環節,設計圖紙資料和設計試驗與航天一院的同志共同研究,出現問題一起討論,共同解決。在製造環節,從投產到成件都由質量部全程把關,在每個環節都組織有關人員找問題、查隱患,逐項分析研究,反覆進行各種試驗、驗證,層層把關。就這樣,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解決了大量技術難題,從研製阻尼器項目開始,該企業累計向國家交付了近百件產品,並隨著「神舟」系列的成功發射進入太空,滿足了祖國航天事業的需要。

科研創新,永遠沒有捷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黑龍江省科學院石油化學研究院自1993年起便承擔了為「神舟」飛船生產配套特種結構膠粘劑的科研任務,他們從零起步,一年內攻關國際尖端技術,自主研發宇航服預浸料,滿足航空航天發展需求。在團隊承擔神舟七號艙外航天服的頭盔、掛包下殼體和邊條的複合材料預浸料的配套研製工作中,由於技術保密,可借鑒的國內外資料少,在短短一年多的研製周期里,科研人員開啟「5+2」、「白+黑」工作模式,從大量的基礎工作做起,這其中既需要高分子合成、物理化學、分析化學等化學領域的知識,又需要預浸料工藝研究知識的經驗和積累,還需要熱熔法設備製造、自動化控制等一系列的跨學科的機械領域知識。團隊成員硬是憑著對科研事業的執著,立足未來複合材料預浸料的發展需要,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和壁壘,經歷了由仿製到自行仿製,由單一膠種研製到品種繁多、配套齊全的發展過程,黑龍江省科學院石油化學研究院特種膠粘劑團隊為國家航空、航天事業發展提供了大量優質的膠接技術和結構膠粘劑產品。

成果轉化航天科技普惠大眾「高精尖」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外界看來,航天科技似乎特別神秘、有距離感,但其實航天科技除了帶來眾多國之重器之外,在科研人員的巧手下,也逐漸展示著它溫情脈脈的一面,離普通百姓的生活也越來越近。近年來,龍江很多「高精尖」的航天材料、技術已轉化出各種便民成果,更多地惠及經濟社會和百姓生活。

製作一根人工的鈦合金股骨頭需要多長時間?航天高科技企業利用3D列印技術只需幾小時就能夠完成。位於哈爾濱的航天海鷹(哈爾濱)鈦業有限公司就是這樣一家研究和生產供航空、航天、船舶等行業使用的高端鈦產品的企業。除了「上天」的航天飛行器組件外,該企業研製鈦合金產品在醫療民生領域也大放異彩。「由於具有生物兼容性好且無毒特性,可以利用鈦合金製造各種人工關節。」該企業負責人介紹,通過醫用造影測量患者需要替代的骨組織數據後,航天海鷹就能以鈦合金為原料,用3D列印技術製造出所需關節,實現人工關節「私人定製」。而且,通過這種方式製作出來的人工關節無毒、無異物感,使用年限是普通不鏽鋼關節的幾倍。

航天技術已成為服務龍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近十年來,根據國家發展軍民融合,促進成果轉化,以民養軍等發展戰略的實施,黑龍江省科學院石油化學研究院特種膠粘劑團隊利用航天技術開發出了高端複合材料基體樹脂、密封材料、粘接材料、新型顯示材料等民用產品,有效地促進了軍用科研成果向民用市場的轉化,150餘項科研成果已推廣到民用大型飛機、支線飛機、高速鐵路、風力發電、體育器材、汽車、電子等民用領域,促進了全省先進複合材料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此外,我省利用航天技術開展行業應用服務的單位主要有哈爾濱航天恆星數據系統科技有限公司、黑龍江航天宏圖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和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黑龍江數據與應用中心等。哈爾濱航天恆星數據系統科技有限公司隸屬於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自成立以來,憑藉專業的水平和成熟的技術,依託集團航天技術應用和天地一體化優勢,利用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信息技術,開展了一系列智慧城市和行業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系統集成、產品研製和服務工作。黑龍江航天宏圖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坐落於牡丹江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內,以航天、航空遙感影像與位置信息服務為核心,聚焦遙感、北斗導航以及氣象服務等核心技術,提供空間信息專題應用解決方案、技術諮詢。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黑龍江數據與應用中心在2014年1月經國家國防科工局批准成立,主要負責按照高分專項數據政策獲取、管理和分發高分數據,組織省內資源,進行高分應用技術研發和專題應用服務,促進應用產業化,統籌管理高分專項工作示範與成果推廣工作,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空間信息服務。目前,省高分中心數據主要應用於農作物長勢分析、災害分析、農業保險理賠、林業資源調查、森林防火、國土執法、土地確權、災情預警、界河檢測和智慧城市建設等領域。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

新時代的強國航天夢,也是眾多龍江航天企業共同的不懈追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北網 的精彩文章:

2018全球華人新春攝影大賽入選作品出爐
再續寫傳奇!2018DOTA2亞洲邀請賽八大亮點回顧

TAG:東北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