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近日書感二三則

近日書感二三則

【引言】

從十二月中旬至今年四月中旬,我開始了四個月的「閉門」參學。

參學的範圍依然是我喜歡的中國文學、史學、中國古代哲學和禪宗方面的內容。

先前我只是喜歡中國文學和中國哲學。雖然這些我的理解都不究竟,雖然自己的一知半解延誤自己三十餘年。

史學不是我關心的。算是被動接受?

比如,

你說《史記》是文學作品,史學作品,還是哲學作品?

你說《莊子》是文學作品,還是哲學作品?道家又怎麼看待它?

沒法分的。看你自己的關注點。看你的心能相應幾分。

禪宗的東西近兩年對我影響尤大。它是我這三年心靈跋涉的杖藜,言「有救命之恩」,不為過。

所以這四項對我來說是沒有一個絕對的界限的(此外一些美學作品也是我喜歡的。亦為當中的一個穿插)。

四個月中,近兩個月我是在反覆的感冒上火中度過的。

其實我已習慣近幾年來春、冬各經歷一次重感冒了。

今春不同的是,時間很長,情形似乎也更甚。這期間,每天晨起後,眼睛的分泌物糊住雙眼,眼睛已無法自己睜開,所以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揉眼睛(與其說是揉眼睛,不如說是揉眼屎)。

緊接著就是發現喉嚨和鼻腔全部壅塞並有血絲,晚上睡覺時倒還不覺,實不知怎麼睡過來的。

什麼原因呢?是感冒上火疊加,或是身體里的無名火太大?不得而知。

日子,就這麼一天天過去了。

然而我的心是輕快的。

這種輕快足以讓我不在意身體上的感受,好像這些身體上的感受、也沒有適與不適;只是很正常、很平常的存在。【夫人於此期間替我買過兩次葯(吃了好像也沒什麼用),她覺得我對身體不重視,又怕影響小孩,我也沒辦法把我的這種感受告訴她。】

另外心裡也有一些體悟和感受,我把它記錄了下來。

放在過去,我是絕不會把這些拿出來說的。

本著「利他」的想法,我想還是忠實地說出來,為有志於發掘我們中華先民智慧寶藏的後之學者示一條可參考的途徑。也許有一個人會於中受益呢。

感悟【其一】

文史哲宗,分亦無分。

緣何有分?因形而分。

緣何無分?一心相通。

"一處不通,處處失功"。

感悟【其二】

文藝若比一枝花,

學養猶如樹枝丫。

德行為根是為本,

一心修好即到家。

反過來說,想把一心修好,就得學技藝,增學養,在「行」的過程中建立德,最後方能明辨本心。

又:技藝之難,難在精微;學養之難,難在博厚;德之難,難在行持有恆;道之難,難在赤子之心。

感悟【其三】

磨皮挫骨已足珍,

真正入門死後生。

心死復活且徐行,

行而堅久真乃真。


做什麼事情不是這個道理呢。不用功是不行的。光用功是不夠的。還得有方法,真正入的了門才行。

所以這句「磨皮挫骨已足珍「在古人而言其實應作」未足珍「才對。之所以說」已足珍「,不過是因為我們今天的心性和古人比已經差很遠了;能做到這樣,在當下也算難得了。

文字是記錄思想的。我們讀書,是要透過文字,儘可能的還原古人的思想。這裡面我們要感恩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等學者們的大量研究工作為今人和古人溝通架起的寶貴橋樑。同時,也需要清晰的明白,這部分工作大部分也是幫助我們可以解讀其字面意,離洞察古聖先哲的思想之光還有很大的距離。

這種距離,或者說,這種局限性的存在,一方面是因為用文字表達思想的局限性。一方面,是我們通過解讀文字還原思想的局限性。在編碼和解碼中,造成了對古聖先賢思想解讀的失真。

古人又雲,「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又是一種感受?

今天的互聯網為我們提供博覽群書的機會好過古人幾萬倍。但是他們智慧的峰頂我們依然仰視而無法企及。中國大地孕育了華夏先民廣袤深邃、耀古爍今的智慧,今天來看,依然是世界的高峰。他們的思想我們真正弄懂了嗎?什麼是打開我們先民智慧寶庫的鑰匙?

就到這吧(我大概是越來越寫不了長一點的文章了。自己也無法分辨是」苦口婆心「還是」啰嗦「,且碼這麼多字著實費勁)。

二零一八年四月

原創聲明 | 未經許可,不可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hen跡 的精彩文章:

TAG:Chen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