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界讀書日#讀《書譜》

世界讀書日#讀《書譜》

【按】

今天去上了第18次書法課。課前又沒練,慚愧。終於從「永和九年」到了「嵗在癸丑」,但老師又引用了一堆《書譜》,因此決定繼續開始讀——適逢「世界讀書日」,恰如其分。但三個月前就發現讀不懂,於是乎狠一狠心,咬一咬牙,翻譯一遍總能懂吧——然後好多詞不會翻,又改複習了。折騰倆鐘頭,弄出一小段。好來開個張兒吧……

【原文】

夫自古之善書者,漢魏有鍾、張之絕,晉末稱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頃尋諸名書,鍾張信為絕倫,其餘不足觀。」可謂鍾、張雲沒,而羲、獻繼之。又云:「吾書比之鐘張,鍾當抗行,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雁行。然張精熟,池水盡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謝之。」此乃推張邁鍾之意也。考其專擅,雖未果於前規;摭以兼通,故無慚於即事。

【譯文】

曆數自古以來擅長書法的人,漢魏之際的鐘繇、張芝以及晉末的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他們的技藝都稱得上冠絕古今。王羲之曾經說:「以前我搜集了多種著名的書法作品,發現鍾繇和張芝的作品確實稱得上精妙絕倫,其他人的就不值得研究了。」可以說鍾繇和張芝離世之後,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繼承了他們的書法理念。王羲之還評價說:「與鍾張二人的作品相比,我自己的作品跟鍾繇的不相上下、甚至還能超過他,但跟張芝的草書相比,就只能像大雁列隊飛行那樣緊隨其後了。但張芝的技術精湛純熟是因為他練得多,把一池子水都染黑了,要是我也像他那樣沉迷練習不能自拔,未必就不如他。」王羲之的這些評價,是他比較推崇張芝和鍾繇;研究他自己所擅長的書法技巧,雖然不一定完全符合前人的規範,但基本上做到了博採眾長、融會貫通,因此他自己也當得起「絕倫」的評價了。

【疑問】

① 「漢魏有鍾、張之絕,晉末稱二王之妙」處理為互文。

② 「可謂鍾、張雲沒」句,查孫過庭手書影印稿,似有脫漏。雲沒:be dead?

③ 「雁行(háng)」的釋義是「並行或走在前頭。引申為有次序的排列,借指兄弟」,這意思好像跟「抗行」相近;但後文明顯更推崇張芝,但「推張邁鍾」的「邁」又不好解釋。

④ 前用「吾」後用「寡人」,似乎寡人是謙辭,「弱弱地假想跟張芝PK」。

⑤ 「考其專擅」之後沒提到王獻之,所以「其」代指「二王」?

⑥ 「繇」 讀 yáo 和 yóu 好像都行 =_=

【筆記】

① 頃:往時。

② 耽:沉溺。——無與士耽。

③ 謝——遜。

④ 摭:拓zhí。形聲,從手庶聲。字又作「拓」,從手石聲。本義:有選擇地拾取。(柘——甘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熬過七年之癢,依舊會被現實打敗
小時候的那點事兒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