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養生五步功法:養腎、強腎、固腎
第一步:叩齒
是指將門齒相對,輕輕做上下有節律的叩擊(叩齒無需張開嘴巴)。
古代養生把叩齒作為延年益壽的妙法,唐代名醫孫思邈說「清晨叩齒三百下,七老八十不掉牙」,每天堅持叩齒60-300次。
中醫認為齒為骨之餘,腎又主骨生髓,所以叩齒能夠激發和固護腎氣,提高機體免疫力,強化生命功能。
GIF
第二步:吞津
「咽津」,是指用舌頭在口腔貼著上下牙床、牙面攪動,用力要柔和自然,先上後下,先內後外,攪動36次;攪動過程中等唾液漸漸增多後,以舌抵上齶聚集唾液後,再慢慢的咽下去,可起到大補腎陰的功效。
第三步:鳴天鼓
「鳴天鼓」,可聰耳明目、補腎固腎。
具體方法是:兩手掌心搓熱後,用手心的勞宮穴緊按兩耳外耳道,然後用兩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分別輕輕敲擊腦後枕骨,每天睡前重複做64次,或者早晚各32次,發出像敲鼓一樣的聲音。
中醫認為,腎開竅於耳,耳通於腦,腦為髓之海,髓海賴腎的精氣化生和濡養,腎虛則髓海不足,易致頭暈、耳鳴。掩耳和叩擊可對耳產生刺激,達到調補腎元、保護聽力的功效,對頭暈、健忘、耳鳴等腎虛癥狀均有一定的預防和康復作用。
第四步:握固
「握固」是道家養生修鍊中常用的一種手印,有助於安魂定神,收攝精氣。
具體方法是:將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於無名指的根部,然後彎曲其餘四指,稍稍用力,將大拇指握牢,如握寶貝一般。握固後,把氣吸滿,使肺部充盈,頭部緩慢地後仰。後仰過程中,不斷的吸氣,後仰到極限,再站起腰身。反覆做36次。
古人認為握固有助於安魂定神、收藏精氣,可使氣血布散,辟邪防疾。
第五步:吐納
吐納是道家每天必做的功課,道家將吐納稱謂調息和存氣,吐納使呼吸歸根,保住先天之氣,固住生命之本,增強後天之氣。
盤坐,兩手相疊,放在肚臍,左手四指放在右手上,大拇指指尖相對。首先由鼻吸氣,吸的時候小腹要鼓起,等吸入新鮮的空氣從腹部充滿到胸腔肺臟時,再慢慢的將身體內的氣體從口鼻呼出,呼出的時候要收縮小腹,這樣才能將腹部的濁氣排出體外,修鍊3-5分鐘。
覺得不錯,請點贊↓↓↓


※壯腰強腎功:強腎壯腰,治療腰痛提升性魅力,收藏
※以治知防,老年延壽防病要點:強腎護心運中焦
TAG:強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