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噩夢襲來!中國怎麼辦?

3%噩夢襲來!中國怎麼辦?

作者 | 暴哥

來源 | 暴財經(ID:icaijing123) 原創作品,轉載請聯繫baoge-cj或評論留言

昨夜今晨,大洋彼岸的美國又給我們帶來一個不好的消息。

什麼消息呢?

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是時隔4年多,再一次突破3%,這一關鍵點位!

美債收益率(註:暴哥撰文的時候,十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在校服下跌之後,再一次站上3%)

為什麼說這不是一個好消息呢?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的,今年2月初的時候,暴哥曾經預警過,全球性股災的發生 。

當時的邏輯就是,由於原油價格過快上漲,引發通脹預期不斷升溫,市場對於美聯儲加快貨幣緊縮的預期愈發強烈。而這種預期的變化,最終的表現之一就是美國市場利率體系的定價核心之一十年期美債收益率快速上行。

在美債收益率不斷上行的作用下,市場偏好的變化可謂一觸即發,尤其對於利率變化敏感的資產來說,這種變化的殺傷力絕對驚人。

看看,2月份出美國股市的恐慌性下跌就知道,當美國國債利率朝著3%邁進的時候,人們是多麼的害怕。

那麼美國股市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恐慌呢?

一方面是因為美國股市長期走牛,高估現象已經非常明顯了,而和美國股市爭奪資金的債市卻因為收益率的不斷攀升,表現出更大的吸引力,此消彼長,自然出現股市的大幅度下跌。

另一方面,當從短期利率(美聯儲能夠直接作用的是短期利率)到長期利率(長期利率美聯儲只能夠引導,更多的需要靠市場的力量)都在不斷上升的時候,作為股票背後的企業來說,未來預期的盈利能力下降也是什麼所擔憂的。道理也很簡單,成本上升是確定的,但收益方面不確定性就太多了,尤其以蘋果為代表科技巨頭們,要麼是市場需求明顯下滑,要麼是監管的作用,業績能不能繼續高歌猛進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而特朗普治下的美國政府,加快借債的步伐,其實也等於是幫助美國國債更快的朝著超出人們心裡零界點的3%邁進。

當然,貿易爭端也好、地緣衝突頻繁也好,都會使得引發人們拋售風險資產,擁抱避險資產。所以這又給股市帶來新的衝擊。

多重作用相互交織的結果就是實際上美國股市長牛已經終結!

那麼在美國利率不斷走高,股市持續疲軟的當下,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暴哥一直覺得,其實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我們要做的不是說建議我們的政策該怎麼制定(這不是我們能考慮的),而是要判斷,美國發生的情況會對我們的政策產生什麼影響,我們政策可能會有什麼變化,從而對我們的資產抉擇做出新的判斷。

近期隨著降准以及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擴大內需等措辭,暴哥看到有不少人歡天喜地的表示,貨幣政策的方向已經出現大變。

但真的是這樣嗎?

不知道是不是同一撥人(暴哥發現很多公眾號有一個特點,就是總愛就事說事,即把一件事當做孤立的,把其作用誇大到極致,完全不考慮前後照應以及連續性,甚至脫離了全球以及國內的背景),也是在前不久,當央行被爆出會放開存款利率限制的時候,表示,完了,央行又引導利率上行了,貨幣政策又緊了。

還是這一些人還忘了,前不久新任央行行長易綱才在博鰲說:

中國的貨幣政策是謹慎的,我們沒有什麼量化寬鬆或者零利率政策。現在主要央行都開始收緊利率,開始退出擴張,也會進行縮表,我們已經長時間關注貨幣政策的變化,我們已經準備好,也會以審慎的貨幣政策應對這樣的改變。

中美利差現在在舒適的區間,兩國十年期國債的差距,在短期看也在合理的區間內,總體來說,我們一直都在做貨幣政策的正常化。

暴哥是覺得易綱的話已經很明顯了,全球都在貨幣政策正常化,我們能不跟進嗎?

中美利差的舒適區是利差在80到100個基點,現在呢?只剩下60了。如果美聯儲繼續按照之前預計的加息步伐,如果我們不加息,不引導市場利率提高,難道坐等中國的十年期國債低於美國十年期嗎?

要知道,作為比美國欠發達的國家,如果我們的基準收益率比自己更發達的地區還低,那全球資本的流動會怎麼考慮?

看看2016年,中美利差迅速收窄的時候,發生過什麼?資本大量出逃,人民幣迅速貶值。

當然,現在人民幣好像是比較穩定,但如果市場認為中國的貨幣政策有寬鬆的傾向,預期完全可能迅速扭轉,到時候升值完全可能頃刻之間切換到貶值。

這無疑又會加重資本外流的趨勢。

中美利差快速收窄

而如果人民幣重新步入過快貶值的軌道,資本重新出現外流的傾向,那麼我們現在做出的很多努力豈不是都白白做功了。

我們承諾儘快開放更多的市場,我們希望儘可能快的希望做強做大我們的股市(把獨角獸留在國內,讓優質的資產更快的上市)這目的是什麼?不就是希望留住更多的資金,吸引更多的外部資金嗎?

而我們承諾更多的進口,承諾的擴大內需,其實也必須要人民幣的穩定支撐,人民幣的購買力下降,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一般民眾層面,都意味著消耗自身的財富幫別人做嫁衣。

另外從國內經濟目前最重要的核心人物化解金融風險的角度來說,我們也沒有多大空間能夠放鬆貨幣政策。因為樓市泡沫依舊,國企、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依然,這個時候轉變貨幣政策的走向,是不符合我們金融風險的現狀的。

借鑒歷史,中美之間的大國博弈,對我們自身而言,最關鍵就是一定不能讓資產泡沫進一步膨脹,只有這個前提守住了,才可能給我們時間來擴大真實的消費需求,真正升級我們的核心技術,提高我們在全球的產業鏈分工。

所以,如果明白上述這些基本的甚至是簡單的邏輯,就應該能夠明白我們貨幣政策的底線是很明顯。

不過問題來了,那為什麼降准?為什麼又要提擴大內需,降低融資成本?

其實暴哥的理解這和貨幣政策正常化其實並行不悖。

為什麼,暴哥之前說過很多次,目前的準備金率太高了,如果說此前準備金率這麼高是為了應對外匯占款被動投放流動性,那現在這個顧慮已經慢慢的消退了。既然準備金率高的原因不在了,那麼我們還繼續堅守這麼高的準備金率其實才是不正常的。

再有,MLF、PSL等新興的貨幣政策工具其實某種意義上是因為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不能夠滿足我們貨幣當局的需求, 其實也是一種非常化的貨幣政策表現。

那麼利用傳統的正常的降准來替換MLF,這也是貨幣政策回歸的表現。

另外,怎麼降低融資成本?

並不是說放水才能進降低。因為根據我們的歷史經驗,歷次放水其實都沒有表現出多好的降低融資本的結果。反而是因為資金過多的流入到非實體經濟,流入到地產等金融市場,而加大了實體經濟的融資困難。

所以真正能夠降低企業端融資成本的方式可能應該是:做大直接融資,減少間接融資,減少摩擦成本,減少融資偏見,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產業

而上述方式也恰好應對了我們決策層的部署,比如一直強調做大股市;一直給進入樓市的資金做減法,幫進入實體產業的資金做加法;

從降准置換MLF其實也能夠體現上述降低成本的思路,因為目前貸款的鏈條式大銀行不差錢,小銀行差錢,小銀行需要從大銀行借錢,才能夠借給自己服務的對象,中小企業。

而本次降准置換MLF操作,主要的流動性其實就是釋放到了中小銀行。因為之前央行MLF操作的對象主要是大銀行,而本次獲得降准之後,歸還資金的主力軍也是大銀行,小銀行則沒有太多MLF資金歸還的顧慮,從而更受益。

另外一個角度,今天銀監會於學軍表示:

「由調整存款準備金率與使用MLF這些新興政策性工具所釋放的信貸資金,從表面看並無二致,實質上卻大不相同。」

他進一步解釋稱,由降准釋放的信貸資金來自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各項基礎存款,主要是市場資金,自然應回歸商業銀行並以投向市場為主。而大量採用MLF等新興政策性工具,則主要是通過金融市場進行操作,這些資金多「懸浮」於金融機構之間相互流轉、融通,更多進入政策性、信託和證券類等金融機構,主要投向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資、房地產市場等,難以真正進入實體企業。事實上,這樣的一些回答,是去年八月他寫就的一篇文章所述,只是囿於各種原因,卻從未發表。

也就是說,相比於用MLF投放資金,傳統的降准其實更有利於資金進入實體企業,而不是金融市場!這也是降低融資成本的方式。

最後,說了半天,其實暴哥是想告訴大家:

進入2018年其實市場利率就已經偏離的2017年的緊張態勢,如果說所謂貨幣政策方向性變化,那從年初就已經開始了,而不是現在。

而隨著市場利率的不斷回落,中美利差的不斷收窄,未來利率進一步下行空間可能很小了。最核心的原因是,對外,資本外流,外儲降低,人民幣走向迅速逆轉等等外部風險加大因素,都是我們不想看到的;對內,如果房貸利率持續攀升, 而非房貸利率下降,很容易導致資金朝著房貸市場湧進,因為這塊市場的收益率優勢會愈發明顯,這不利於房地產市場的平穩發展,也不利於我們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初衷(誰叫地產金融總是和實體產業爭奪資金呢)

所以,暴哥覺得未來我們應該還會看到利率的繼續攀升,而不是從此所謂新一輪的開閘……(省略兩個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暴財經 的精彩文章:

全球暴跌!資產保衛戰正式打響!

TAG:暴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