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二戰題材電影為何不好看?不是墨守成規就是胡亂模仿!

中國二戰題材電影為何不好看?不是墨守成規就是胡亂模仿!

中國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的主戰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通過電影來展現中國抗日戰爭的史實,讓觀眾對日本軍國主義產生充分的認知,是中國電影人不可推卸的責任與使命。從創作形式上來看,中國大陸二戰題材戰爭片目前正處於兩個極端化的勢態:一個是,創作出了諸如《太行山上》、《南京!南京》等少數具有震撼的視覺效果的二戰題材戰爭片,但大多數的二戰題材戰爭片不僅在製作上粗劣,難以進入主流電影的行列,而且還缺乏藝術表現力。

絕大多數中國二戰電影中,區別於美國好萊塢二戰題材戰爭片對戰爭中個體的刻畫,導演更加註重的是對群體人物的刻畫,基本的模式就是領導指揮者嚴格指揮戰鬥,普通士兵嚴格遵守領導的指揮。在表現戰爭場面時,通常是在凌亂的大全景的場景中夾雜著中國士兵與日本士兵相互搏殺的特寫鏡頭,影片中的鏡頭顯得特別僵化,缺乏情感的投入,只是在戰爭場景中的流血與犧牲的表面現象上做出了描繪,而沒有對戰爭的潛在的價值方面做出闡釋,觀眾在觀看影片時沒有與影片中的人物一起參與戰爭的審美體驗,中國大陸二戰題材戰爭片僅僅是強調戰爭的勝利,最終導致影片失去了本應有的藝術審美魅力。

八一電影製片廠研究室主任張東曾這樣評論中國大陸二戰題材戰爭片,「嚴格地說,這類影片不是純粹的電影創作。它是政府和國家、軍隊的一項文化工程,是某種教科書與史書的補充。」中國大陸二戰題材戰爭片更多的是在扮演著一個宣傳現實政治功能的角色,這導致了中國大陸二戰題材戰爭片的審美被淡化。

中國大陸二戰題材戰爭片也有表現反思戰爭的意願,但反思的目的和手段並不成功。在影片《紫日》中,導演將戰爭與生命的關係融入到影片中,試圖去闡釋這個問題,但是導演把戰爭與生命的關係放在人與自然的背景下呈現,將戰爭與人物的關係轉化為人與自然的關係,由此,削弱了影片對戰爭的反思力度。

在影片《鬼子來了》中,導演也試圖對戰爭中的人性進行反思,但是影片呈現出來的掛甲台村的村民遭受生命威脅的原因是,村民的自以為是、軟弱、愚昧和一廂情願導致的。影片中導演對掛甲台村村民性格的弱點的反思比對戰爭的反思要更深刻,同樣也削弱了影片對戰爭的反思,中國導演並沒有將日本軍國主義的真面目揭露出來,沒有把日本軍國主義非人性本質體現出來。

由於大量美國好萊塢二戰題材戰爭片的出現,中國電影在戰爭場景的拍攝和表現人物關係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是導演在借鑒好萊塢導演的經驗時,沒有仔細去研究兩個國家之間不同的歷史背景、軍隊建構、作戰方法以及軍隊的精神面貌,盲目的去模仿好萊塢導演,沒有很好的做到揚長避短,這是值得我們去深思的一個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諍聞軍事 的精彩文章:

中國製造2025為何成導火索?這一數字讓美利堅毛骨悚然
7名美國大爺大媽組「特戰隊」:掄大鎚「突襲」美軍核武基地

TAG:諍聞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