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剔犀
最新
04-25
「剔犀」屬於漆器中的雕漆工藝。始於唐,興於元,盛於明,是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此種工藝是用黑紅兩色特製天然大漆在特定的胎體上有規律、有層次的反覆漆塗累積到一定厚度再用刀加以剔刻。
雕刻時刀鋒呈「V」字形,刀口均勻圓潤,雕刻後的斜面露出不同層次的紋理,黑紅交替隨著紋飾的輪廓迴轉,通過打磨後再用手心沾植物油、磚灰、麵粉反覆推磨,顯出光澤。
因刀口斷面清晰,層層漆紋大都以迴旋生動,流轉自如的雲紋組成,又俗稱「雲雕」。
因其技藝繁雜,獨的手工技藝難以掌握,工藝周期最少需要8個月之久。
以及大漆的難得等,而幾經面臨失傳之危,更能彰顯「剔犀」漆器的難得和可貴。


TAG:仙游紅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