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藝文聯盟特邀藝術家:吳建科 國畫欣賞
吳建科說:
飽含著對生活的敏感與熱情!
吳建科簡介
吳建科
筆名:老科
海軍政治部專職創作員
全軍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評委
國家一級美術師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畫學會理事
河山畫會會長助理
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特聘教授
作品曾入選:
《春潮》《長命燈》《關中燈會》《濤聲如歌》《水兵醫療室》連續入選全國第7、8、9、10、11、12屆美術作品展。
1987-2017年作品《艱苦歲月》《小島日記》《家園》《水兵一日》《軍港》《錨地》《大國工程》連續入選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60、65、70、75、80、85、9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
2014-2015年作品《崛起》參加中國畫學會舉辦的「紀念甲午戰爭120周年」全國美展;
作品《廟會》《海天一日》入選「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全軍美展」,《廟會》獲優秀作品獎;
《一桿桿紅旗一桿桿槍》入選「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全軍美展」並獲優秀作品獎。
在全國各項專題美展中有作品《趕巴扎》《子弟兵》《烽火歲月》《紅色的記憶》《出征》《雲起海上》《草原動態》《散落的紅星》《漁工》等作品先後參展並獲銀獎和優秀作品獎;
《關中燈會》入選「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全球華人水墨畫500強」畫展。
從1993年開始先後在中國畫研究院(國家畫院)、中國美術館。
陝西美術館、日本崗山美術館、英國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布里斯特博物館舉辦個人畫展和聯展,並有多幅作品被各館收藏。
2010年3月隨中國海軍第五批護航編隊赴亞丁灣體驗生活並出版《吳建科亞丁灣寫生集》。
作品欣賞
編號:01
200cm x 200cm
吳建科、李寶林合作 《風雨在望亞丁灣 》
編號:02
200cmx200cm
吳建科、李寶林合作 《和平方舟》
編號:03
160x140cm
《建設者》
編號:04
70x70cm
《老伴》
編號:05
《羊倌》
編號:06
《牛娃》
編號:07
《趕燈會》
編號:08
《牛》
編號:07
200x200cm
《觀海聽濤》
編號:10
200x200cm
《廟會》
編號:11
《海天一日》
編號:12
《狗》
編號:13
《鄉戲》
編號:14
《燈會》
編號:15
《毛主席指示傳下來》
(學生時期作品 1975年創作)
編號:16
《迎著朝陽去戰鬥》
(學生時期作品 1976年創作)
速寫作品集
作品可定製
名家點評
在一個多元化的時代里,豐富多彩的藝術格局,讓人領略了一個多維多向多空間的複雜世界;今天的人們已經達成了這樣的共識——不論何種風格、流派與技法,只要畫得好,只要是能表現真、善、美的作品都是好的。
事實證明,在生活中尋找並謳歌詩意,幾乎是不同時代、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畫家的共同追求,在此驅動下,藝術家們為人類藝術史寫下了輝煌的篇章。
軍旅畫家吳建科,多年來始終堅持創作來源於生活、還原於生活的創作方向,在豐富複雜的生活中提取藝術家靈感,並驗證自己作品的精神含量。作為青年一代的軍旅畫家,吳建科有著對於生活的敏感與激情。
他始終關注現實生活,在生活中發現詩意的素材,並把他們歸納、提煉、概括為藝術形象,致使他的作品形象豐富,有血有肉,生動典型,個性鮮明,洋溢著濃郁的時代氣息。
這是吳建科作品的總體風格與走向。
多年來,以謳歌詩意的生活為宗旨的畫家吳建科,步履遍及軍營海疆、山區村落……在厚及人高的速寫本中記錄了生活變遷、時代腳步、滄桑世事、人生景象。
不同的是,吳建科是從積極的方面建立自己的觀察角度與切入點,因此,他作品中的生活充滿了歡樂與自信。
另外一點是,從生活出發,確立相關的形式、語言與筆墨方式上,都顯示出新穎感而不落俗套,畫面中瀰漫著生動的氛圍,並展示出豐富的意義與含量。
正是現實生活的豐富性為畫家提供了豐富的創作資料,也為畫家的創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畫家緊緊地觸摸著生活的脈搏,並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著生活的內容,這種內容又被他轉化為形式化的藝術符號。
畫家筆下反覆出現的意象——老農、兒童、牛羊、山水等,都是他十分熟悉的形象。當這些形象被賦予一種情調時,那種浪漫主義的內核自然煥發出一種色澤,人與物自然表現出一種憨厚的可愛、質樸的智慧,動物被人性化了,萬物都在和諧共處的狀態下,構成生命的旋律。
值得注意的是,吳建科在作品中追求一種韻味,力求使筆墨與點線面、與追求的生命韻味相吻合。
在造型中力求進入深層的表達內涵。
他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探索出一套「不規則的法則」,在巧妙的變形與誇張中,獲得了理想的表現方式,那便是北方農村與農民及其生存環境的熱烈、粗放、野性的氣質。
吳建科的作品中表現的野性古樸、寧靜和諧、輕鬆愉快、明麗清新,以及高山流水的高遠境界,都是以現實為出發點,以謳歌生活為目的的。
這在實際上,傳達的是當代人在審美活動中得到的感情釋放,以及從生活現實出發所創造的思想、價值、精神體系和文化理想。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複雜紛繁的時尚,畫家不為所動,心無旁騖,始終如一,持之以恆於自己的藝術理想與追求。
簡言之,他醉心於在生活現實中去體味並捕捉那種氣息運化與韻律節奏。
所以,他的作品十分注意線、墨、色的整體布局,特別是在線的結構與空間分割上再略施墨與色,進行補充,使線、面成為意象的主要形式語言。
畫家長期的速寫練習,使他對形的感受十分敏銳,無論人與物,線的運用及其美感,都體現為一種率意的單純,在一波三折的線條中,包含著行雲流水、有意無意、有序無序的自由發揮,由此,現在畫家的作品中,又表現為極強的結構性與表現性意義。
在水墨創作中,畫家以速寫的「臨場性」入畫,在筆墨運用中,保持了一種生動性與運動感,意象因而顯得凝練、簡潔、鮮活,並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與生活激情。
這其中畫家自覺地把生命感知、生活體驗轉化為藝術形式與語言符號,因而使得作品獲得了整體氣韻和經過提煉的形式意味。
現實生活的豐厚與鮮活,孕育了吳建科及其藝術,他的水墨畫在生活中成熟起來。
當然,反映在他作品中的生活是理想化與詩意化的,畫家善於在生活中發現美、提煉美,並具體化為形式語言。
吳建科的藝術取向與風格選擇了他的自信,他走在一條堅實的生活之路上,因而他的繪畫必然顯示出一種充實之美,並且在作品中生成特有的力量運動與迴旋軌跡,進而形成自己的筆墨秩序,使之貼近現實,又別具形式意味。
吳建科的繪畫以其當代性匯入時代潮流,並在沸騰的生活之中不斷提高與完善自己,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徐恩存《謳歌詩意的生活》
往期精品
長安藝文志
獨家原創 轉載請聯繫藝文君
標明出處授權刊登


TAG:長安藝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