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中國推進轉基因產業化,誰獲益最多?

如果中國推進轉基因產業化,誰獲益最多?

在轉基因的爭議中,經常會看到一種觀點,大意是轉基因有個利益集團,如果轉基因產業化,研發轉基因的科學家和種子公司獲益最大。這種說法對不對呢?

從經濟的角度來說,研發人員和種子公司想要獲利無可非議,本不是什麼問題。至於誰是其中的「利益集團」,空口無憑,北京大學中國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農業經濟學家黃季焜就做了這方面的研究,相關結果一定出乎你的意料。

轉基因抗蟲棉:為農民每公頃地增收1857元

4月19日,在北京舉行了《食物進化》的觀影活動——這是一部探討轉基因話題的紀錄片,活動由食品營養與科學傳播聯盟主辦,國際大豆種植者聯盟(ISGA)提供了重要的支持,觀影活動主要面向媒體記者和業內人士。

觀影活動後,北京大學中國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農業經濟學家黃季焜教授分享了他們團隊的研究。

中國從1997開始種植轉基因抗蟲棉,目前中國種植的棉花有95%以上都是轉基因抗蟲棉。下面是研究結果:

1997-2003年,因種植轉基因抗蟲棉累計增加收入128.6億元;

1997-2003年,因種植轉基因抗蟲棉累計減少了農藥施用量31.7萬噸,農民施農藥中毒概率從22%降低到4.5%。

黃季焜對此的評價是:我幾十年來從事對農業技術的評估工作,除此外還沒有發現一項技術能夠提高農民收入超過一千塊錢。

轉基因玉米產業化:預計消費者每年獲益386億元

黃季焜還做了轉基因玉米的經濟效益推算。目前,中國還沒有批准轉基因玉米的產業化,但國家的十三五計劃已經將其列入。

其研究結果如下:

根據這一數據的研究還顯示,以蟲害一般年份為例,預計2025年能拉動GDP增加534億元,增加幅度約為0.05%。

北京理工大學胡瑞法教授的研究結果也與此相似,他認為,轉基因棉花和水稻商業化會給中國帶來巨額的經濟福利,農民和消費者將獲得97%以上的經濟福利。

另有人問,如果轉基因產業化,中國的種子主導權會不會掌握在別人手中?這個問題也可以簡要回答下,中國轉基因水稻技術全球領先(美國很少吃大米,當然不是研究重點),轉基因玉米技術水平與美國相當,而且專利權主要是中國自己的(少數可以和國外交叉授權),所以不用擔心。再不濟,還不能退回來種常規種子嗎?

此外,由於中國的轉基因研發主要集中「國有」的科研院所手中,所以科學家獲得經濟收益並不多,種子公司拿的也是小頭。

因此,如果轉基因產業化,消費者和農民會是最大的受益者,他們理應是最大的利益集團!

轉基因技術應用降低了全球糧食價格

國際上也對轉基因的社會經濟影響做了大量研究。英國農業經濟學家Graham Brookes認為,轉基因技術的應用降低了全球糧食價格。

Brookes統計了轉基因作物對全球作物產量的影響:

Qaim和Traxler在2002年估計,截至2001年抗除草劑轉基因大豆技術採用後,全球大豆價格降低了1.9%左右。這種收益通過食品消費鏈傳遞,從而以低價惠及消費者。

Brookes等人(2010年)量化了玉米、大豆、油菜籽的生物技術對市場價格的影響。假設「世界農業不再使用生物技術手段」成立,那麼較當前水平,玉米、大豆和油菜籽的世界價格分別約上漲5.8%、9.6%和3.8%,大豆主要衍生品(飼料粗粉和油)的價格也會有5%(油)和9%(飼料粗粉)上漲。

有些人還是不放心,你就說說種子公司獲益多少吧?這也有數據,根據Brookes的研究:自1996到2014年,得益於轉基因技術的全球農業收入已累計達到1503億美元,其中來自發展中國家、資源短缺的小農戶獲得了全部收益的51%;

以2014年為例,在所有轉基因技術帶來的收益中,發展中國家的農民獲得了46%的農場收益,其金額是81.597億美元,而農民獲取這些收益的技術成本是23.826億美元,這些技術成本就是整個種子供應鏈(包括研發、種業、制種場和分銷商等)的收益,由此可以計算出,整個種子供應鏈的收益大概是29.1%,可見多數收益還是被農民拿去了,種子公司只是小頭。

此外,轉基因技術更有利於環保,這部分收益是沒有折算為現金的。根據Brookes的研究,1996年-2015年,通過減少除草劑和殺蟲劑的使用,對環境影響降低了19% ;2015年減少了267億公斤CO2的排放,相當於一年在公路上減少1200萬輛車。

巴西大豆生產者協會副主席費爾南多?卡多雷提到,中國和巴西一樣,有很多地方屬於熱帶或亞熱帶氣候,都會面臨農作物病蟲害的問題,而巴西的經驗是,轉基因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可以大大減少因為病蟲害而不得不使用農藥的情況,這是轉基因技術的獨特優勢所在。

最後,肯定有些人還會較真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再附一個陳君石院士對美國毒理學會的轉基因聲明的解讀。

美國毒理學會:無證據表明轉基因有害健康

2017年11月,美國毒理學會發表了一項關於轉基因食品和飼料安全性的立場聲明,該聲明表示,在 20 年中,沒有任何可證實的證據表明轉基因作物有可能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陳君石說,這個聲明非常重要,因為它是整個董事會討論以後達到的一致意見,也就是代表了這幫科學家的共同觀點。該聲明的主要觀點包括:

轉基因作物中表達的蛋白質經過系統的安全性評價程序,新作物和母體作物在營養和非營養成分方面沒有明顯差異;

其它如基因組/轉錄組和代謝物表達、動物致敏性試驗等方面也未見異常,因此可以說轉基因食品與傳統食品同樣安全和具有營養;

轉基因食品的標識與其安全性無關,而是出於消費者知情權的需要。

陳君石說:對於人的消化系統來說,它不區別是不是轉基因食品,所有蛋白質進入人體都一樣進行消化吸收,至於它是什麼基因,並不會影響人的基因,不必因此為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擔憂。

當然,不只是美國毒理學會,包括世界衛生組織、糧農組織,美國FDA等權威機構都對轉基因的安全性有過明確結論。總結起來就是:每一種當前在市場上出售的轉基因產品經過30年的測試,以及基於將近2000項實驗結果,「嚴格依據科學標準,所有針對轉基因的批評,大部分都能駁回」。

註:可登錄www.pgeconomics.co.uk下載Brookes的報告。同時,同行評審期刊www.landesbioscience.com/journal/gmcrops上分別涉及經濟和環境影響的兩篇論文(開放存取)也提供了這些內容,並見於《轉基因作物和食品》2013年1月-3月刊第四卷第一期第1-10頁(經濟影響論文)和2013年4月-6月刊第四卷第二期第1-11頁(環境影響論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理性樂觀派 的精彩文章:

遛狗不牽狗,等於狗遛狗

TAG:理性樂觀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