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臨床使用20多年的「退黃神葯」還能……

臨床使用20多年的「退黃神葯」還能……

腹瀉、便血……網傳退黃疸中成藥「茵梔黃」副作用極大

「勿用茵梔黃口服液退黃」「吃了茵梔黃,寶寶屁股爛了」最近,微信朋友圈被刷屏,文中還加上了嬰兒服用茵梔黃後便血的照片,讓不少父母揪起了心:作為一種新生兒常用的退黃疸中成藥,茵梔黃真有那麼大的副作用?

在杭婦院兒童保健科,每月要接診黃疸寶寶約500人次。「經常會碰到不願給寶寶服用這種中成藥的父母,認為黃疸都是可以自愈的,吃藥反而增加副作用。」該院兒童保健科主任朱雲霞說,嚴重的黃疸如不及時治療,常可損害神經系統,對寶寶的身體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早期服用茵梔黃 不增加不良反應

「從臨床上看,80%到90%的新生兒會出現黃疸,一般在出生後3到5天左右出現。」杭婦院兒童保健科李勇裴副主任醫師說,她一天可能接診二三十位黃疸寶寶,許多還是剛出生4天就來複查的小嬰兒。

「在媽媽肚子里時,胎兒通過胎盤新陳代謝,出生後開始獨立呼吸,子宮環境內用於攜氧的紅細胞就完成使命了。但此時,肝臟功能還不完善,大量紅細胞『退休』後產生的膽紅素無法代謝掉,積蓄在寶寶體內,就形成了新生兒黃疸。」朱雲霞主任說,母乳餵養的寶寶,黃疸持續時間比喝配方奶的寶寶略長,一般出生後10天內相對危險。

「如果黃疸偏高,但還沒達到住院治療的標準,醫生一般會開出茵梔黃口服液給寶寶服用利膽退黃。」朱雲霞主任說,這種葯已經上市20多年,比較安全,但確實有許多媽媽聞之色變,哪怕配了葯也不給孩子服用。

朱雲霞主任比較贊同南京市兒童醫院周曉玉教授的說法,「茵梔黃有兩種劑型,一種是注射液,一種是口服液。注射液的確早已不被用於新生兒臨床的治療,而其口服液目前被作為新生兒黃疸治療的輔助藥物使用,一般服用3到5天,黃疸就會退下來。還退不下來的寶寶,就需要住院進行光照、換血等治療。」

朱雲霞提到,由中華醫學會新生兒學組牽頭,全國16家大型三甲醫院參與的大樣本多中心研究已經證實,早期服用茵梔黃口服液,可以減少患兒光療率。「而且服用茵梔黃口服液聯合光療,退黃效果優於單純光療,退黃更快,可以減少光療時間,不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

小學生感統失調 疑與新生兒黃疸有關

「有媽媽跟我說,黃疸都是可以自愈的,無須吃藥,沒必要為了退黃,吃副作用不明、不良反應不明、禁忌不明的茵梔黃。認為讓寶寶熬一熬就能過去,這種想法挺危險。」朱雲霞主任說,且不說黃疸數值升高要住院,導致母嬰分離,更可怕的是,嚴重的黃疸如不及時治療,常可損害神經系統,對寶寶的身體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當血清膽紅素高於15mg/dl,就可能影響聽覺神經;一旦發生膽紅素腦病,可能造成永久性的神經系統損害,留下腦癱、智力低下的後遺症,甚至可導致死亡。

朱雲霞主任碰到過一個寶寶,本身患有「蠶豆病」,因為新生兒溶血,導致黃疸過高,結果雙耳聽力測試,發現存在重度聽力障礙,同時還伴有運動發育障礙。從3個月起做康復,至今已經兩歲多,還在繼續康復治療。

李勇裴副主任醫師也接診過一個孩子,因為感統失調來看病。「媽媽告訴我,兒子在做數學題時,經常把18看成8,做口算時也經常漏看幾頁題目,我一問,當年孩子出生後黃疸數值挺高,持續時間也長,出生40多天時,黃疸還退不下來,沒接受過治療。」李勇裴說,根據這麼多年的臨床經驗,這種情況可能與嬰兒時期沒有及時治療黃疸有關。家長對於黃疸藥物的一知半解,讓孩子錯過了最佳治療期。

腹瀉、紅屁股 須減少藥量並勤換尿不濕

網上有家長發出圖片,稱寶寶服用茵梔黃後,大便次數過多導致爛屁股,還有的寶寶出現便血等情況,看起來觸目驚心。

朱雲霞主任說,這種情況的出現,與茵梔黃口服液的使用沒有直接關係。大便增多是藥物的正常藥理作用,這是為了促進腸道膽紅素的排泄,達到退黃的目的。而紅屁股、爛屁股是由於在大便次數增加的情況下,尿不濕沒有及時更換,屁屁沒有及時清洗等不當護理所造成。

「排便少,膽紅素排不出去,黃疸就會升高,服藥的目的就是促進寶寶排便。但寶寶之間也有個體差異,有的服藥後一天拉十多次,就需要減量或者停葯。」朱雲霞主任說,茵梔黃口服液源自古代醫聖張仲景《傷寒論》的茵陳蒿湯,其中有茵陳、梔子、黃芩、金銀花,功效是清熱、利濕、退黃,在古代就已成為退黃的主要藥物。

提醒:黃疸兩周不退要重視

媽媽們都知道,出生28天內的新生兒大部分會出現黃疸,一般兩周左右就會消退。正常範圍內的黃疸寶寶,不需要干預或治療。

「根據最新指南,孕38周以上出生的足月兒,出生3天時,如果黃疸指數達到12mg/dl,醫生一般會建議口服茵梔黃口服液退黃;出生第4天,黃疸數值達到15mg/dl,需要密切隨訪其變化,必要時住院治療。」但朱雲霞主任說,如果是早產兒或出生低體重兒,出生第4、5天,數值達到15mg/dl,就相當於拉響警報,需要馬上住院治療。

黃疸到底怎麼治療?目前的治療方法有三種:換血、光療、藥物,其中光療是公認的最有效的方法。通過藍光照射,將脂溶性間接膽紅素轉變為水溶性膽紅素,隨著排泄物排出。但如果排泄過少,就需要茵梔黃出場了。

「輕度黃疸,可以讓寶寶多吃多拉、多晒晒太陽。」李勇裴副主任醫師說,照藍光其實也是模擬太陽光中特定波長的光,在家曬太陽時必須打開窗戶曬,一般每天可以曬3到5次,每次曬5到10分鐘即可,兩周黃疸不退要及時入院就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杭州網 的精彩文章:

香港高官狠批激進派「自決」口號:與「港獨」無異
這些特色小吃,治癒的不僅僅是你的胃

TAG:杭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