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與自然同呼吸,與文化共命運

與自然同呼吸,與文化共命運

近日,國學研究者馮成平先生,提到一個概念「生命自控」很有意思。何為「生命自控」?我個人的理解是,將個體生命放置於自然規律之內,讓心跳與呼吸與山川河脈同步,讓視野遍布朝露晚霞,把人的生命,與大自然平等對立,或者說,讓人本身成為自然的一部分,這大概是「生命自控」的本質。

與自然同呼吸,與文化共命運

我對生命自身產生深刻的體悟,來自於和朋友的?一番長談。就我們對生命(健康+壽命)的認識而言,大約會形成這樣的共識:人類的疾病多來自於自身,情緒的焦慮,內心的憂愁,疲於奔命的生存狀態,使得人失去了與自然交流的時間與空間,一旦人將自己置身於自然之中,一切被打亂的節奏便會順理成章。在自然的境界里,生命的質量成為首位,生命的長短,反而不再是多麼重要的事情。

與自然同呼吸,與文化共命運

但馮成平先生所提到的「生命自控」之外的另一議題「國學養生」,是出乎我意料的。將「國學」與「養生」搭上關係,對於現代人而言,有著一定的認知障礙。但如果將「國學」替換為「文化」,大概很多人在理解上便會立即通順起來。作家張煒曾出版過一本小說《獨藥師》,說的就是「文化養生」的故事,他在書里談到一個觀點,「亂世要養生」,那麼,現在是所謂「盛世」,「盛世」自然更要「養生」。「盛世養生」的最好辦法,莫過於從文化中汲取營養與力量,而國學,作為文化之粹,為馮成平的理論,提供了支撐。

與自然同呼吸,與文化共命運

馮成平在豐富他的理論時,提到了《易經》,提到了儒、道、禪,甚至還具體到了崆峒山這個地方……從內在到外在,都強調了「收心」的重要性。「收心」要依靠「意念力」,而「意念力」的來源,又主要依靠文化沉澱與文化自覺……用最直白的話去闡釋馮成平的理論,就是用文化來平淡心境,用自然來平衡身體衝突,最終實現人與自然與文化的和諧統一。這真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眼下很少有人能做到,但恰恰是這樣,才更需要有人為浮躁、沸騰的時代氣息,多潑幾瓢冷水。

與自然同呼吸,與文化共命運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文化人、宗教人士、逃世者……每每他們對命運感到失望的時候,總會選擇名山大川或者山澗小溪隱居。他們渴求的不是以自身的躲避來改變世道,而是以自身的出世來實現自我的升華。這兩年,媒體頻頻傳出都市人到終南山隱居的報道,這是人心向古的一個跡象,但對於龐大的十幾億人口而言,回歸田園生活畢竟只能是一個美好的願望,能夠在城市與日常生活里修行,才最能體現個人內心力量的強大。

與自然同呼吸,與文化共命運

所以,我認為馮成平的「生命自控」理論,是結合了傳統文化與現代都市生活特徵形成的,具備不錯的實用性。在他的理論中,自然與文化的力量被強調,個體的重要性亦被重視,這樣的對等意識,才能造就人們平和、強大的心境,來與變異的世道人心進行對抗,善莫大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韓浩月 的精彩文章:

杭天琪消失歌壇的真正原因,她只是名「翻唱歌手」
用拿金雞百花的態度,對待爛片獎金掃帚,誠實讓王寶強贏得尊重

TAG:韓浩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