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漢人從不巴結討好乾隆,為何卻能成為首席軍機大臣?

這個漢人從不巴結討好乾隆,為何卻能成為首席軍機大臣?

原標題:這個漢人從不巴結討好乾隆,為何卻能成為首席軍機大臣?


在「滿人治天下」的清朝,漢人做官是很不容易的。能做到軍機大臣,又得皇帝讚賞的,更是鳳毛麟角。不過,漢臣于敏中,卻憑藉一項特殊的本領,深得乾隆喜愛,成為乾隆皇帝手下的首席軍機大臣。


一般漢人大臣,為了得到皇帝賞識,總會非常小心地對皇帝進行阿諛奉承。尤其是乾隆這種最喜歡人奉承的皇帝。不過於敏中卻從來不這樣。那麼,他是靠什麼獲得乾隆皇帝青睞的呢?


于敏中是江蘇金壇人,出身於書香門第。祖上曾在萬曆、順治年間中過進士。到了康熙年間,他的祖父於漢翔更因文章了得,名噪朝野,出任過陝西學政。這個官,差不多相當於省教育廳廳長職務。他的父親於樹范更因才華出眾,應詔入宮編纂《康熙字典》《佩文韻府》等書籍。


好基因加上好環境,讓于敏中自幼便在學業上突飛猛進。雍正七年,于敏中第一次參加鄉試便考中舉人,成為鄉人美談。乾隆二年,23歲的于敏中一鼓作氣,在丁已恩科會試中一舉奪得進士第一名,被乾隆皇帝欽點進翰林院供職。


一般情況是,入翰林院一段時間後,便會被下放到地方去任職,當然官職也不會很大。不過,于敏中在翰林院一干就是七年。在這七年里,乾隆多次誇讚他,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清朝發展到乾隆年間時,由於滿人受漢人同化,許多滿洲王公大臣,已經不識滿語,更不要說用滿語書寫了。乾隆認為,滿語是國家的主文化。而這些王公大臣「習漢書,入漢俗,漸忘我滿洲舊俗」,顯然是忘了祖宗根本,因此他要求八旗子弟,想要參加八旗科考,必須對滿文能讀會寫。那些世襲爵位的滿洲貴族子弟,也要加考滿文,考試成績不行的不予世襲。



同時,乾隆為了強化滿文,還要求翰林院的漢臣也要學習滿文。並且將漢臣學習滿文的考核,做為漢臣對朝廷的忠誠度依據。而于敏中正是因為他熟練地掌握了滿文,讓乾隆皇帝對他特別欣賞,把他樹立成好榜樣,號召滿清大臣向這個年輕人學習。


除此外,于敏中還有一項技能,也是常人很難做到的。乾隆二十五年,于敏中以戶部右侍郎的身份,在軍機處實習。主要職務是負責隨時隨地記錄皇帝的詩文等。大家都知道,乾隆皇帝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差不多是《全唐詩》兩千多個作者寫詩的總和。所以,乾隆皇帝寫詩,那就像他說話一樣。


話說有一天清晨,乾隆逛御花園,心情很好,詩興大發,一連吟詩七首,還口頭作文兩篇。乾隆說過去就說過去了,不會再說第二遍。當時又沒有錄音筆,錄不下來。可是到了晚上,于敏中把乾隆詩作呈上來時,連乾隆都大吃一驚,竟然一字不漏,全記錄了下來。


後來,一個叫梁瑤峰的人進了軍機處,乾隆認為于敏中有才,升于敏中為首席軍機大臣,讓梁瑤峰負責記錄他的詩文。不久後,乾隆詔于敏中和梁瑤峰入宮。閑聊中,乾隆又心情很好,詩興大發,隨口連作賦二篇。乾隆作賦的時候,于敏中趕緊給梁瑤峰使眼色,梁瑤峰卻對他的眼色表示一臉懵逼。


事後不久,乾隆皇帝要他那天作的詩賦,于敏中問梁瑤峰整理得怎麼樣?梁瑤峰卻說記不住了,同時才明白于敏中那天給他使眼色是什麼意思。于敏中嘆道:「你可是專門負責掌管皇帝詩文的人,居然工作疏忽到這種地步,如今該怎麼處理你呢?」


梁瑤峰也覺得工作失職,犯了大錯,惶恐不已,卻又無法可想。于敏中見他可憐,接著又長嘆一聲說:「容我回去好好回憶一番,看能不能整理出來。」


第二天,于敏中將整理好的長賦交給梁瑤峰。梁瑤峰趕緊呈給乾隆。乾隆這人的記憶力也好,他說過的,他都記得。看完長賦後,指了指一個字說,這個地方錯了。

梁瑤峰這才承認,這是于敏中整理出來的。乾隆沒有批評梁瑤峰,不過,從此後,不管是在朝堂,還是出巡在外,他都不帶梁瑤峰,只喜歡召于敏中跟隨了。由於乾隆對於敏中非常賞識,將他的官職一升再升,最終成為清朝重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年代回意 的精彩文章:

TAG:年代回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