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地球「平均體溫」比150年前升高1℃

地球「平均體溫」比150年前升高1℃

2017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是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的第二暖年份。

王建中 攝 視覺江蘇網供圖

Guy Pierre Brasseur主席

南信大廖宏教授

我們生活的地球「體溫」越來越高,你感受到了嗎?對於不少市民來說,地球「發燒」的最直觀的感受,莫過於高溫或是暴雨等極端天氣的出現。伴隨著全球氣溫的逐年攀升,氣候變化越發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近日,世界氣候研究計劃(WCRP)聯合科學委員會第39次會議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召開,全世界氣候專家齊聚南信大,商討世界氣候變化,研究未來十年的發展戰略和未來五年的實施方案 。

通訊員 林雯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楊甜子

我是你們的好朋友「地球」

我有點兒「發燒」了

看看我的癥狀

我的「平均體溫」比150年前高了1℃

2017年,我的體溫是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第二暖

氣象專家給地球「量體溫」的工作一直都沒有停止過。WCRP聯合科學委員會主席Guy Pierre Brasseur介紹,過去150年中,地球的平均溫度正在逐年升高。和1850年測量的數據相比,如今地球的「體溫」升高了1℃之多。地球逐漸「發燒」的表現,便出現在了冰川融化、極地變暖等方面。

「人類的各種活動的確對氣候變化產生了影響。工業活動帶來二氧化碳的排放,這些二氧化碳一部分進入海水,導致海水的酸度變高,另一部分則進入大氣,導致平均氣溫的升高。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帶來溫室效應,一定程度上導致極端氣候事件越來越頻繁。」

更為詳細的數據出現在了中國氣象局發布2018年《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中。記者了解到,《藍皮書》中有明確數據記載,2017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比1981年至2010年平均值(14.3℃)高出0.46℃,比工業化前水平(1850年至1900年平均值)高出約1.1℃,成為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的第二暖年份,也是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暖的非厄爾尼諾年份。

誰來給我解藥

如何才能「退燒」?「節能減排」刻不容緩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降低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是當務之急

怎樣才能給地球「退燒」?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廖宏教授表示,接下來的十年,冰川融化等問題會更加明顯,因此,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降低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刻不容緩。

廖宏教授告訴記者,科學家們正在努力研究更為「精細化」的氣候系統模式,掌握區域氣候變化的特點。未來,氣候變化的研究和預測或將更加智能,如實現精確到江蘇省或南京市的氣候變化預測。

「未來十年,世界氣候研究計劃(WCRP)將更多考慮氣候系統各大圈層的相互作用和生物地球化學物質循環,更加強調區域氣候變化信息,通過氣候系統模式的發展和完善,為區域社會經濟政策的制定提供服務。」 廖宏說,「比如二氧化碳減排,到底要減排到什麼程度,氣候變化將如何影響水資源等能源利用,強調基礎科學研究和實際應用相結合,更加『接地氣』。」

記者從南信大了解到,WCRP的總體研究目標是明確氣候的可預報性,以及量化人為活動對氣候的影響。這是WCRP聯合科學委員會會議39年來第二次在中國舉辦,也是首次在中國高校舉辦。來自世界各地的70多位學者在南京總結WCRP的研究進展、討論未來研究計劃,同時分享氣候研究最新成果、探討氣候研究所面臨的挑戰和任務,並促進中國學者與國際同行的交流與合作。

還有併發症狀

大氣污染事件也和氣候變化密切相關

氣候變暖會導致更多靜穩天氣發生,污染物不易擴散

廖宏教授表示,WCRP希望能在區域氣候信息上提供科學的信息指導和服務,記者了解到,廖宏及其團隊關於污染天氣的最新研究也充分踐行了這一理念。「比如,我們關注南京區域臭氧研究,聚焦北京的強霧霾污染等等,這些大氣污染事件和氣候變化密切相關。我們發現,氣候變暖會導致更多的靜穩天氣發生,污染物就不容易擴散,這就增加了重霾污染事件發生的頻次和時間。」

廖宏舉例,如臭氧污染,影響臭氧生成的氮氧化物和非甲烷VOC的比值,還有植被的排放等。「我們首先要了解影響臭氧濃度變化的主要原因,然後再去有技巧的節能減排。」不過,廖宏也強調, 氣象條件變化只是外因,人為排放才是內因,如果想要控制污染,更需要事在人為。

我知道這點你們很關心

今年夏天會否

出現極端高溫?

剛剛過去的冬天,不少市民已深切體會到了極端寒冷的暴雪對生活帶來的影響,接踵而至的春天,氣溫同樣「不尋常」,溫度直逼30℃的天氣讓人不禁產生懷疑,今年夏天,是否會有極端高溫的出現?

廖宏教授解釋,在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極端高溫和極端低溫出現的頻率會增加,但並不能將氣候變化與極端天氣的出現歸結為簡單的「因果關係」。這是因為每一次氣候事件的原因,除了地球的「體溫」升高之外,還有海溫、氣候系統自然震蕩等一系列因素,是很多原因的「綜合體」。所以,今年夏天是否一定會出現極端高溫還不好說。但提高應對極端天氣的能力還是非常必要的。

編輯 | 趙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的精彩文章:

這天,澳洲數十家華文媒體集體不發新聞,卻引來無數點贊

TAG:揚子晚報紫牛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