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人為什麼會有「貓」病?

人為什麼會有「貓」病?

天生可愛的外貌和骨子裡的大膽,解釋了為什麼當別的動物被人類拒之門外時,貓能夠將爪子伸進人類的家門。

文 | Abigail Tucker

一個九月的早上,我參加了紐約會議展覽中心一年一度的寵物節(Meet the Breeds)。該活動將自身標榜為各類純種寵物的科普展,每天的展出都精要地展示了每一種寵物的天賦和用途。

狗狗秀總是能喚起人群的熱情。警犬進行幹練的方陣演習,美國海關和邊境巡邏犬在行李箱中搜索毒品,受過訓練的導盲犬表演引導輪椅,神奇的阿特卡愛斯基摩犬全程活蹦亂跳,而喜樂蒂牧羊犬則會跳精彩的康加舞。

然而在貓咪秀場,貓幾乎什麼都不做。它們有的打打呼嚕,有的對空發獃,一臉冷漠地任由主持人把它們高高舉過頭頂以展示它們精修的毛髮,問一些關於貓的娛樂性問答題,以及提出一些比較有爭議性的問題,比如「我的貓是什麼顏色?」(這一嚴肅而緊張的公開辯論可以持續至少一個半小時。)

仔細想想我們會發現,貓對於人類社會基本沒什麼可以表彰的貢獻。它們不會排雷,不會救溺水者,甚至不會導盲。所以為什麼世界上貓會比狗多?為什麼美國家庭所養貓的數量比狗多了1200 萬?

貓咪的貢獻是什麼?

我建立了一個名為「貓的用途」的文件夾,裡面列舉了幾世紀以來為了給貓尋找實用價值而得到的所有結果。例如,印度尼西亞的人讓貓群沿著他們的農田列隊遊行以祈求降雨; 7 世紀的日本音樂家將貓皮視為「三弦琴」的最佳琴套;中國人利用貓瞳仁的擴張程度來測量時間—一位令人敬仰的法國軍人佩雷·埃瓦里斯特·胡克(Pèreévariste Huc) 向他的歐洲讀者們描述這一「中國發現」(Chinesediscovery)時寫道:「儘管有些猶豫,但是毫無疑問,這對鐘錶貿易的利益造成了巨大損失。」

貓科動物也是幾種歐洲酷刑的重要工具。20 中世紀的殺人犯有時會和12 只貓裝在一個麻布袋中被燒死,以最大化他們的痛苦。在一種叫「貓拖」(cat hauling)的刑罰中,一隻貓被拽著尾巴順著受刑者的身體從頭到腳撓過。

看我爪子,超凶!

在高科技領域,粘在無數人身上的貓毛曾在一場謀殺審訊中被指認為決定性的DNA 罪證;而另一方面,囚犯們用貓來偷運毒品。除此之外,貓在一種罕見的熱帶病——魚肉毒上是一個關鍵的指示物:岩礁魚類在食用過某種特定的藻類之後會變得有劇毒,所以人們會讓一隻極度敏感的貓先試吃每天捕的魚。

貓的存在似乎沒什麼實用性。馴化它們沒有什麼意義,因而我們可能從未想過馴化它們, 當它們自我馴化了之後,亦沒有為我們提供任何實際的便利。它們沒有在饑荒中拯救我們,黑死病也並非起源於貓數量的減少。然而貓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被石器時代的村民所包容,被古埃及人所崇敬,被當今千禧一代在網上熱捧。現在很多人都承認享受貓的陪伴。似乎在某種意義上,貓確實蠱惑了人類。

賣萌是貓咪的天賦

贏得人類的興緻和喜愛是家貓成功的核心。儘管貓和人在9200 萬年以前曾共享同一個祖先,但是我們之間看起來完全不同。更棒的是,現代家貓看起來與人類嬰兒十分相似。它們常常被誇讚為「可愛」——可愛並不是一個抽象或者良性的概念,而是一組特殊且強大的物理特性,以至科學家不忍心下手解剖它們進行研究。

家貓擁有一組被奧地利人種學者康拉德·洛倫茲(Konrad Lorenz)稱作「憐幼觸發特質」(baby releasers)的無敵特性:這些外表特徵讓我們想起自己的孩童並相應地釋放出荷爾蒙—圓乎乎的臉蛋,肉嘟嘟的雙頰,大腦門,大眼睛以及小鼻子。

和看見我們自己可憐巴巴的寶寶時一樣,其他動物的憐幼觸發特質會在成年人體內引起一種愉悅的、類似於毒品的「催情般的容光煥發」(oxytocin glow),最終導致一系列的保護撫養行為,包括提高自身精細運動的協調性以讓我們做好撫育幼童的準備。

因此有一種說法是,養寵物的行為其實是「一不小心點燃了我們的母性」 的行為。或者就像進化生物學家史蒂芬·傑伊·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所認為的那樣,「人類對於幼童產生這種憐愛的本能反應其實是進化的結果, 而我們在養寵物的過程中無疑將這種反應轉移到了動物身上,僅僅因為它們具有和人類幼童相似的特徵。」

真正的秘密在於它們的眼睛

貓的眼睛和我們不一樣,裂縫狀的瞳仁和高度敏感的視網膜使得它們的眼睛在夜間如同月般明亮。但是人和貓的眼睛在幾個重要的方面非常相似。其一,貓眼都很大:一隻成年貓的眼睛幾乎和人類的一樣大,而貓仔的大眼睛在一張小臉上看起來格外水靈。

一個動物眼睛的大小預示著它的商業吸引力,這點可能與大眼睛的人類往往更加迷人的事實有潛意識關聯:熊貓眼部黑色的斑塊讓它亮晶晶的小眼珠看起來大了一百倍,因而被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定為最終的海報封面。然而,家貓(儘管基本上不可能瀕危)吸引的捐款數量能與熊貓媲美。

貓眼睛不僅大,它們的構造也非常幸運。很多其他逗人喜歡的動物,比如兔子,它們的眼睛位於腦袋兩側以獲得一個更廣闊的視角,甚至狗的眼睛也相對比較分散。但貓是埋伏型狩獵者:尤其是在夜間,為了能夠撲到快速移動的獵物,它們需要精準目測距離的能力,因而它們進化出了食肉動物中最好的雙目視角。這種視覺策略需要兩眼的視野高度重合,所以貓的眼睛是向前的,且位於頭的前部中間。

人類的眼睛也是同樣的構造。靈長類動物並非埋伏型狩獵者,但我們是大型的素食搜尋者。我們利用位於面部中間的眼睛來完成不同的目的:在灌木叢中近距離尋找成熟的果實,以及後來的讀取別人的面部表情。貓眼睛的構造是它們看起來像人類的重要因素。(另一個夜視捕食者貓頭鷹也有相似的面部構造,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我們相比禿鷹更喜歡貓頭鷹。)

所以貓的臉是一系列可愛特質的完美組合,儘管這張可愛面孔的主人曾經大肆屠戮我們的祖先。既是一張超級捕獵者的臉,也是一張孩子氣的臉:這樣的組合使它們看起來危險又迷人。

目前,我們完全可以確定,家貓通過一系列行為上的演化和天生的好樣貌,對人類產生了微妙的控制力。人類淪為了貓奴,一如它們對人類也言聽計從。儘管在今天,貓取悅於人,優雅地坐在我們的客廳里,遠離下水道的老鼠,它們其實並不需要生活在人類社會中。畢竟作為貓科動物,它們一直具備著隨時離開我們、回到野生環境中的生存能力。只不過它們的身份不再是中型狩獵者——它們現在是人類世界中的頂級捕食者。(摘自《人類「吸貓」小史》)

你們這些兩腳獸可以退下了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都周刊 的精彩文章:

如何偽造一份古代的聖旨?
8萬文藝分子3天擠爆香港島,到底看了些什麼?

TAG:南都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