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書的歷史
在春天裡種下希望
文瑞傳媒與您共成長
最強小孩 智慧教育
崇尚知識、詩書傳家,是流淌在中華民族血液中的文化基因。那些燦若繁星的經典,那些直抵心靈的講述,連續了整個人類的知識譜系,標識了智慧與美的浩瀚無垠,也召喚著一個又一個群星閃耀的時代。
今天,閱讀的載體、閱讀的內容、閱讀的群體不斷更新。人們對讀書的認識也不盡相同。
我們先聊一聊閱讀的載體:
1 殷商時代的書,最早書寫材料都取自於自然界,如:泥皮、石塊、樹皮、樹葉、獸皮、獸骨及動物的甲殼等等。
2 青銅「書」:青銅器銘文亦稱金文,就是指鑄刻在這種青銅器物上的文字。青銅器本身有其固有的用途,鑄刻在上面的文字也只是檔案性質的資料,尚不具備正規書籍的涵義與性質。但青銅器作為一種文字載體,傳播了歷史事件和古代知識,又起到一定的書籍作用,故歷來的中國書史研究者把青銅器銘文視為中國書籍的初期形式之一。
3 戰國秦漢魏晉的書:簡書,「簡」是用竹或木製成狹長的條片,書寫時,由上而下,一片一片接續下來,然後再依順序由右而左的排列,並以繩索加以編連,這樣一部著作,便能連貫而完整。這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書籍形式。
4 帛書:帛書又名繒書,是以白色絲帛為書寫材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由於帛性柔軟又輕便,攜帶及閱讀均感便利。現存實物以子彈庫楚墓中出土的帛書為最早。
5 東漢時期的書:公元前12年,紙就出現了,當時造出來的紙,質量很差。後來蔡倫發明的造紙術,使紙的質量大大提高。但這時的書還是用手抄的。
6 唐朝時期,書是利用雕版印刷術印刷出來的。
7 宋朝,書是利用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印刷出來的,這是世界印刷史上劃時代的改革。
8 到了近代,隨著造紙工業的發展和印刷技術的提高,印書花樣翻新,如油印、石印、鉛印、膠板彩印、影印,以及靜電複印等,於是出現了形形色色的書。
9 電子書等高科技書。電子書代表人們所閱讀的數字化出版物, 從而區別於以紙張為載體的傳統出版物, 電子書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將一定的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信息, 通過數碼方式記錄在以光、電、磁為介質的設備中, 藉助於特定的設備來讀取、複製、傳輸。
以我們中國為例,閱讀載體至少已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發展歷史,其間先輩們所投入的智慧與勞力,更是無與倫比。每一次變革,都為人類文明開拓了嶄新境界。歷代的閱讀也都依據載體的不同發揮著同樣的作用,傳遞著人類的文明。
不論哪一類閱讀,都為我們人生點亮前行的明燈!
文瑞傳媒與您一起探究!
文瑞傳媒有限公司


※應縣,我愛你什麼?
※應縣長城守護人常亮等登上黃河電視台《文明守望》舞台
TAG:談古論今說家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