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碎布頭剪貼出最美民族風

碎布頭剪貼出最美民族風

什麼是宮廷補綉,或許你不知道;但說到布貼畫,也許你會有恍然大悟之感。

宮廷補綉,俗稱布貼畫,又叫布堆畫、布摞花,是我國一項古老的手工技藝,

溫庭筠在《菩薩蠻》中寫到"新貼綉羅襦,雙雙金鷓鴣",說的便是這項技藝。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時期,逢年過節荊楚一帶的人們會將五色的綵綢剪貼成各種形狀,貼在屏風或戴在頭上,這便是宮廷補綉布貼畫的雛形。

到了唐朝,這種風俗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手工藝,叫"貼絹"和"堆綾"。而"補綉"則是在古老的刺繡技藝基礎上,結合唐代"堆綾"、"貼絹"技藝,發展出的一種綜合性手工技藝。

據《明史·輿服志》記載,皇帝、皇后、太子、王妃及各級官員的服裝全部用宮廷補綉技藝製作;

清乾隆年間,是宮廷補綉最繁榮的時期,無論宮闈或是民間,衣著皆喜補綉,每年所需綉品用量很大。在前門一帶,有專供皇室王府、貴爵服務的官辦繡花作;』有前店後廠式的「源聚茂」綉局、「永聚」綉局、以及「源興」、「同順利」等綉店;清光緒年間,還設置了京師工商部女子綉工科,以推廣宮廷補綉技藝。

她叫魏玉梅,山東人,中國石油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她用二十餘年時間和石油女工們一起將宮廷補綉培養成為石油系統知名的文化品牌。

魏玉梅的宮廷補綉技藝是家傳的,到她這已經是第四代了。

在這樣的家庭氛圍熏陶下,她從小就喜歡美術,對藝術有著獨特的感知力,之後進入中央美院版畫班系統學習繪畫藝術,

如果說央美畢業為她的藝術創作打下了基礎,那麼進入大港石化公司美協工作則為她宮廷補繡的創作開闢了一條嶄新的道路。

進入大港石化公司美協後,怎麼讓女工們的業餘時間充實起來成為魏玉梅首要解決的問題,這時候她想到了家傳的宮廷補綉,在她看來用廢棄的布料創作出心中的畫卷,既低碳環保又陶冶情操,是件一舉多得的事情。

宮廷補綉布以絲綢、花綾、絹、鳳尾紗、棉布等為原材料,結合浮雕、編織、刺繡、縫綴、堆貼、抽絲等多種技藝,

而魏老師在多年的創作中亦探索岀一套獨具特色的創作技法和藝術風格。

起稿、選布、剪裁……

創作時魏老師以布料自身的肌理和獨特的圖案為創作元素,以布頭為顏料,以剪刀代畫筆,通過巧妙的剪、創造性的粘貼,使看似無序堆集的各色花布呈現出意想不到的藝術美感。

其作品色彩炫麗、邊線明朗整潔、畫面簡潔概括、意境風雅,體現了一個民族在歷史文明積澱下的平和質樸與民風內省的精神美。

如今魏老師依舊在為宮廷補繡的傳承而奔忙,精心打造宮廷補綉品牌和培養創作團隊,目前擁有創作骨幹40餘人,成熟作品1100餘幅,使宮廷補綉這項古老的技藝充滿藝術生機和活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代記憶 的精彩文章:

三十餘載的精雕細刻之路
北派印鈕,一刀一刻一人文

TAG:時代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