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人格的他,到底要不要呢?
呂不韋大家都知道,作為一位偉大的商人,投資是一種智慧。然而很多投資回報期不確定,也許無限期。正常的投資分析師都想找到有效性和可靠性高的買賣。而人脈投資不但具有有效性和可靠性,還具有另一特性:無可估量的潛在資本。
呂不韋有四字密訣,就是「奇貨可居」,從看似平凡的人物、事物中發現奇特潛質,通過精心運作收穫巨大價值。而能讓他如此精明的原因,是極度的自私。自私,通俗的說就是只顧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群體、社會的利益。呂不韋自私的人格帶給他不一般的洞察能力,使得他的左右腦都很好用,左腦用來精打細算和邏輯推理,右腦用來通觀全局、描繪前景,避免鑽牛角尖。以此為依託,呂不韋能細緻地分析全局,全面的了解各方面的利弊得失。而在人脈投資上,呂不韋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對自己的投資不但有信心,讓旁人也有同樣的信心。付出更多的時間,收買人心,時間是得到人心最有效的武器。適當的放低姿態,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就變得迎刃而解了。
每個人都從自己利益角度出發,很容易就結成了共同的利益團體。所以呂不韋最後實現了自私的最高境界——「共贏」,也是我們這個社會的終極目標。如此看來,自私也不是那麼讓人厭惡。從人本主義心理學出發,甚至還帶一點自我實現的味道。從本質上說,自私是一種近似人類本能的慾望,是一種人類心理深層次的活動。因為面對競爭,人必須要窮盡智慧、能力和精力來爭取最理想的生存狀態,實現更高的自我價值和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質量。
但是,呂不韋低估了人脈投資的風險,忽略了被投資人的殘忍和排他性。自私心理人人都有,但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共贏的。有些人不需要與別人苟同,不需要依附於集體,他們生來就是改變世界的,這就是秦王嬴政。而此時的呂不韋還在用他商人的視角觀察問題,圖謀利益,起結果註定一敗塗地。
自私的心理人人都有,你的他,用對地方了嗎?


TAG:亂我浮生醉清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