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很多父母,被孩子「寵」壞了

很多父母,被孩子「寵」壞了

GIF

一米說:

這是最好的「職業」,也是最壞的「職業」,這就是為人父母!

當孩子們「不熊」的時候,他們就是用什麼詞語都讚美不了的寶貝,能讓你甜蜜到心都化了;而當他們一旦「熊」起來,那就是一場災難,估計沒有哪個家長能hold住自己了,大吼大叫在所難免!

我們不是不知道吼叫的不好,但怎麼才能控制得當,成為溫和體貼又原則堅定的父母呢?

在一個酒店裡吃早餐,隔壁桌是一家三口坐在那,看著很溫馨。

後來不知道因為什麼孩子已經失控了,大聲嚎哭了起來,滿嘴都是食物,要知道孩子滿嘴食物哭是一件很危險的事,但是孩子的父母好像完全沒意識到。

旁邊的爸爸還在繼續低聲的呵斥孩子,媽媽呢,非但沒有安撫還上手打了孩子,媽媽打過孩子後,孩子的哭聲更大了,驚動了整個餐廳的人,都回過頭看著他們。爸爸見狀,依舊用低聲的方式在呵斥孩子,孩子看上去相當的無助,仍舊不停的在哭。

後來,服務員過來勸導了幾句,孩子才停住哭泣,被爸爸抱回了房間。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在遇到孩子失控時,都會用「吼」的方式去對待孩子,但是,你知道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嗎?

在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最能容忍你的壞脾氣。一種是愛你的人,因為愛你,所以願意包容。還有一種是怕你的人,因為怕你,只能讓步。

而如果這兩種人合二為一的話,那就是你的孩子。

他們愛著自己的父母,面對父母那無厘頭的脾氣,最後還是原諒了。他們也怕父母的壞脾氣,因為那簡直就是他們世界裡的狂風暴雨。

以前上班租住的地方,樓上住的是一對母女,每到周末,媽媽常常一大早就開始罵自己的孩子,凶神惡煞地吼著:

「我跟你說了說了多少遍了,你怎麼記不住!」

「快點!你總是這個樣子,我為什麼生了你這麼一個孩子!「

有時候那罵聲一直持續了好幾分鐘,偶爾還會夾雜著摔東西的聲響。

這個時候你的腦中瞬間就會出現這位媽媽氣急敗壞、齜牙咧嘴的樣子,以及默不作聲的孩子。

而最後冷靜下來,讓媽媽們難過的是,發過脾氣後,自己沒有道歉。

反而聽到孩子說:媽媽,我原諒你了,我知道你罵我是因為心情不好,我犯了錯誤。

孩子們總是善良而選擇性遺忘那些不好的東西。這真的是造物主賦予他們的超級能力。

當然。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小小的他們也沒得選擇,只能跟父母生活在一起。

於是有很多的父母就變得肆無忌憚起來。一不順心就對孩子發脾氣。很多父母的脾氣,真的被孩子給寵壞了。

倘若小小的孩子也會冷戰、也會跟你頂嘴了,那時就會收斂很多吧。

所以很多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期,父母就發現孩子變了。以前可以對他罵罵咧咧,如今說一句大聲的話都會引來極大的抗拒。

親子關係突然就陷入了緊張的地步。

這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你一直沒有改變。那個曾經願意聽你發脾氣的孩子,長大了!

遺憾的是,當父母真正意識到這點的時候,已經晚了。因為這個時期,父母是很難走進孩子內心,而且父母的影響力早已削弱。

你還選擇大吼大叫,或者肆意威脅的方法讓孩子就範,不可能有當年的效用。

為人父母是一場曠日持久的修行。雖然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表現完美,但研究表明,幾乎所有的人,都曾失去控制,對年幼的孩子吼過。只不過有人偶爾為之,有人成了習慣。

當我們大吼大叫時,始終觀察著我們、把我們看作唯一依靠的孩子,眼見最親愛的父母失去控制,可能會滿心恐懼,也可能會滿心怨恨,但唯一不可能的是,你所期望的:收穫愛與改正的動力。

孩子如果長期遭到吼叫,會形成對自我、對世界的扭曲感受,而且它還會投下的長期陰影,讓他們在青春期時狀況百出。

而你自己,朝孩子傾瀉怒氣之後,看到他一言不發、精神渙散又或者滿懷怨氣,也會陷入羞愧、難堪,甚至絕望之中。

米得說故事

兒童聽故事大全

十萬家長的選擇

表姐在結婚之前是一個很平和的人,從來沒和誰紅過臉,吵過架。可沒想到結了婚後竟變得失控,甚至急躁。

記憶最深刻的是沫沫3歲多的時候,有一次去她家玩兒,表姐在教她讀一首古詩。

我進去卧室換衣服的時候,突然聽到表姐在大吼大叫,連忙就跑出來,看見一旁的沫沫被呵斥的紅了眼。我把沫沫抱起來,帶去了玩具房。

本來跟他好好的講,結果根本就沒有用心。

所以一句詞總是背錯。

我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

直接就吼了過去。

表姐去外邊冷靜了一會兒,沫沫還是在房間里沒說話。

等表姐過去的時候,看著她。說:「我們再來一遍,認真一點,好不好。」

沫沫沒有說話。

「剛剛是媽媽不對,不應該發這麼大脾氣,一遍不會就多講幾遍。」

這時沫沫才開始晃動了一下。

「來,坐過來一點,媽媽給你講。」這時就慢慢靠過來了。

是什麼讓你從目標中的完美父母,變成大吼大叫的模樣?前一秒你還跟鄰居開著玩笑,後一秒打開家門,就立馬換一副「嘴臉」,沖你出門時還深情款款叫寶貝的那個他(她),怒火攻心,頓做獅子吼,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對,就是那個觸發器,你一碰就起火!哼哼唧唧,玩具一地,牆上的「大作」,還沒完成的作業,怎麼教都教不會……,這都是你惹我的!對不起。

如果說外部觸發器只是炮仗的那個導火索,那麼不斷升級的想法和情緒就是炮仗里的火藥。比如,

一天晚上,爸爸忙碌了一整天,又開了很長時間車才回到家,一進門就發現兒子的玩具又散落一地沒有整理。想都沒想,他就沖兒子吼起來:「你為什麼還沒把你的玩具整理好?你真懶!永遠要等最後一分鐘才肯做事!」

而事實上,在幾個小時前,爸爸的老闆把他批了一頓,爸爸覺得老闆在威脅他,當他又生氣又害怕地回到家,看到兒子一點錯誤就立刻就爆發了。

這樣的事例幾乎在每個父母身上都發生過。如果爸爸能洞察到自己的憤怒,他就會意識到他的怒氣來自老闆,他在兒子身上看到自己也存在的缺憾,所以惱羞成怒,借吼叫兒子釋放自己在老闆那積存的鬱悶。

常常會在網上看到一些人留言說:

「我們當初被打著罵著,還不只是長大了。」

「你們如今就是太在意孩子的內心感受了,太慣著了。」

其實,這就是時代的進步,你不能抗拒。

不是如今的孩子內心變得脆弱了,需要呵護。而是當初還是孩子的我們,內心從未強大,卻無人呵護。只是如今做了父母,有了這個機會。

在養大孩子的同時,也撫慰或者療愈內心那個曾經傷痕纍纍的小孩。

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平和的情緒。

這不是說你就不能有情緒。而是希望能調整、控制,讓暴戾之氣得到疏導。因為父母的情緒穩定是孩子人格發展的關鍵。

我們常常覺得情緒是虛無的,因為摸不著。可是我們卻無時無刻不受其影響。

而且情緒的表達是可以學習的,父母要教會孩子去表達,並且去運用它們。

比如我們會對著自己喜歡的人微笑。孩子也會學習你的樣子微笑。而你總是板著臉,對孩子兇巴巴的,對周邊的人也沒個好臉色。

孩子在社交上,也會學你的樣子,對周邊的人板著臉。

可以說,從嬰兒期開始,孩子的情感發展就受著照看者的影響。

在生命的頭兩年里,各種情緒就會陸續出現。

比如會當你喂他或者抱著寶寶的時候,他們會有滿足的表情。當尿片濕了,或者餓肚子了,會有厭惡或者痛苦的表情。看到眼前的東西,會好奇地盯著,或者想著去摸一下。

當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也會有憤怒的情緒。而到了兩歲的時候,會產生複雜的情緒,比如孩子會出現害羞、內疚、嫉妒這樣的情緒。

作為父母,你是家中定基調的人。當你逐漸熟悉自己和孩子時,就會明白什麼狀況會刺激到你們,也將認識到自己和孩子的力量所在。

帶上你的耐心和細心,你就會發現、理解,孩子們在努力地去了解周遭世界的運作機制,他們常常感到困惑、吃力,有時甚至害怕。

而當你看到自己的錯誤、困擾、焦躁和缺乏經驗時,對自己懷抱自我同情也十分重要。在心中接納家庭成員各自的不同,你的脾氣就會越來越少。

將自己置身孩子的處境,嘗試感受他的情緒和想法,傾聽他想訴說什麼。告訴孩子你能理解他的處境和感受。

別再由著自己的性子了,傷害那個還願意聽你發脾氣的孩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邂逅北歐風情享受偏安一隅的輕鬆淡雅
第一個穿裙子的女同學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