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有種新套路,叫「虛增」虧損

有種新套路,叫「虛增」虧損

或許是葯明康德即將上市的緣故,今天的板塊漲幅榜上,醫療保健、基因概念、仿製葯、生物疫苗等佔據前列。我此前有種困惑,就是為何某個行業有比較重要的新股上市時,整個行業的表現都會比較強勢。從常理上講,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加入,實際上是削弱了板塊其他公司的相對競爭力,而且市場資金有限,分流後怎麼也談不上利好。後來仔細思考了一下,可能是另外一種邏輯,當明星新股上市的時候,會將原本關注其他行業的資金也一塊吸引過來,新股溢價則讓板塊內的其他公司顯得更便宜。當然,市場上有另一種說法是,要拉高行業估值,才能讓新股表現更好。但我覺得這個邏輯本身有問題,相對於拉某隻個股,要拉升整個行業難度要高得多,投入和產出完全不能對等。而且新股的流通盤極為分散,完全沒有動力這樣搞嘛。

因為工作日的關係,年報還有兩天便要結束。今年一個值得注意的情況是,不少公司都有財務挖坑洗澡的嫌疑。典型的套路是,既然虧損不可避免,那就索性一次性虧個夠,把未來幾年的賬都算到今年頭上。盡量把坑挖深,便於後續扭虧。虧損額超過營業收入,甚至超過總資產、市值的案例,屢見不鮮。反正兩年虧損才*ST,隨後盈利就能摘帽。要警惕虛增利潤,也要提防虛增虧損。對於這種套路股,如果你不能保證自己比他更懂套路,我建議還是永久拉黑。

上周新增投資者數據出爐,為26.37萬,環比前值28.92萬減少9%。開戶數是股市的體溫計,但其實體溫計在大部分時間是沒用的,有限幅度內的變化,說明不了太多問題。而且他的功能,就不是用來預判有沒有感冒,而是判斷感冒的程度到底是怎樣。牛市巔峰與熊市谷底,開戶數差距往往達到十數倍。

中興通訊表示公司管理層已決定採取相關美國法律下,可以採取的與美國政府命令相關的某些行動,且繼續停牌。對於一個講規則的國度來說,最好的對話方法是也跟著講規則。突然這麼大的利空,港交所那邊居然也沒有催促復牌的聲音,這待遇比當初萬科要好得多。不管怎樣,總得幫下自己人。

特朗普表示,近期將派姆努欽財長等為代表來華,就中美經貿問題進行對話磋商。外交部發言人則表示歡迎。喊價的目的是希望人還價,針對漫天要價的對策則是坐地還錢。還是希望這場貿易爭端能夠得到妥善解決。同時也希望事後的總結,不要落在自己受了多少委屈,或者給對方也造成了多少傷害,而是好好看看,現行的國際貿易秩序下,如何通過規則,算出自己的最優解。

證監會、住建部開展REITs試點,監管層已經建立受理、審核和備案的綠色通道。REITs的全稱叫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其實就是將住房租賃產品資產證券化。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前段時間香港爆出來某「包租公」名下有15000多套房子。很明顯,以香港的房價,個人不可能有如此多的物業。可以將這個包租公看成一家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就是收房租,然後統一運作後,再把錢分給投資人,份額同時還可以在市場交易流通。這種產品,與此前出台的只租不售政策是一個絕佳配套。因為房地產企業本身對資金需求極高,只租不售的財務成本根本無法承受,通過REITs,房企可以解決退出的問題。但是這樣的問題來了,相比房企直接賣房迴流資金,由分散的個人當房東,REITs效率是否會更高?恐怕需要交給時間來檢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證券時報網 的精彩文章:

趕緊為心愛的股票去提問吧!
央行行長重磅發聲:陸港通擴容4倍,金融業多項開放措施即將落實……且看最新解讀

TAG:證券時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