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施故里的前身——諸稽國,越王勾踐曾在它的腹地卧薪嘗膽

西施故里的前身——諸稽國,越王勾踐曾在它的腹地卧薪嘗膽

每次網上購火車票時,只要輸入一個「諸」字,便同時會跳出「諸暨」和「諸城」兩個城市的地名。且不說全國市級城市是不是只有這兩座城市以「諸」字開頭,諸暨在浙江,諸城在山東,南北相隔,互不搭界,為何都「姓」諸?其實這不是巧合,因為這兩地的先祖同源。

根據史料記載,諸城在夏商周時代曾是「諸國」,而諸暨的前身則是「諸稽國」。

夏商古國諸稽國,屬於彭國的一個分支,彭國是陸終(《史記·楚世家》記載的很清楚)的第三個兒子所建立的國家,因被封於彭地(今江蘇徐州),故得彭國。而彭國子孫後來又分裂出三個小國,其中一個就是現在要講的諸稽國。

因諸稽國是彭國分裂出來的,所以當時的諸稽國也在彭地附近一帶,具體哪個位置就不得而知了。當然,遠古時期的彭地可能不止現在徐州這麼點大,它也許包括方遠廣大一片地區。諸稽國跟歷史上的許多方國一樣,也在歷史的演變中遭遇了風風雨雨,顛沛流離。

在強大的商武丁時代,勇猛好戰的商武丁夫婦(其妻婦好),南征北伐,橫掃東西,大肆開疆僻土。彭國所分裂出來的三個國家包括諸稽國在內一起灰飛煙滅。這在《國語·鄭語》中有所記載:「彭姓彭祖、豕韋、諸稽,則商滅之矣。

大凡古代,往往滅國不滅族,總有一部分頑強的族人,堅守著興族復國的夢想,諸稽國的子孫們也不例外。國破家亡後,他們最終被分割成兩支脈系,一支北上,一支南下,北上的一支以國名首字「諸」為氏,建立諸國,在今山東諸城縣西南、安丘一帶;南下一支則以原國名「諸稽」為氏,建立諸稽國,在今浙江中北部諸暨。

北上的諸國到了春秋初期還存在,當時已是魯國附庸。據南宋《何氏姓苑》記載:春秋時魯國有個諸邑。很顯然,這個諸邑就是以前的諸國,只不過那時已成了魯國某個大夫的采邑;而南下的諸稽國也逃不脫類似的命運,當時南遷定國時,江南一帶已有強盛的越國,諸稽國大概在延續了幾百年後最終被越國吞併了。

春秋時的越國曾一度在諸稽為都,後遷會稽(今浙江紹興)。浙江省博物館收藏著一把越王劍,全名叫「戰國越王者旨於睗(shì)劍」,劍身正反刻有銘文,正面:越王越王;反面:者旨於睗。

「者旨於睗」是什麼意思呢?「於睗」是越王的名字,是赫赫有名的越王勾踐的兒子鼫(shí)與(《史記-越王勾踐世家》有記載);「者旨」是「諸稽」兩字各取半邊的寫法,應該也是最早的寫法,「諸稽」是當時越王的氏。看過姓氏的解釋就知道,姓是血源,是由出身的部落、國家的名稱而來,是不能改變的;而氏是身份,是隨主人的封地、爵位、官職或死後追謚而來,是可以改變的。這裡用「諸稽」作氏,很顯然,當時越國的政治中心就在諸稽,越王於睗才會用它來作氏。

諸稽國雖被越國兼并,消失在江南的大地上,但諸稽的姓卻傳了下來,越王勾踐時有個大臣叫「諸稽郢」,是春秋越國五大夫之一。越國兵敗吳國被困會稽山上時,諸稽郢曾代表越國去跟吳國談判降和,這就是《國語·越語》記載的「諸稽郢行成於吳」事件。可見,諸稽為姓的人當時已在越國大地上繁衍生息。然而,隨著歷史的變遷,諸稽這個姓氏已經消亡,但諸稽(諸暨)卻作為地名被永久保留了下來。

文/堰風

夏朝已存在的古國——鄶國,是如何被新興的鄭國擠出歷史舞台的?

甲骨卜辭中的神秘古國——盂國,它的亡國加速了商王朝的覆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堰風來襲 的精彩文章:

夏朝已存在的古國——鄶國,是如何被新興的鄭國擠出歷史舞台的?
百年子國——劉國,僅活躍了一個多世紀,五世國君終身為王室服務

TAG:堰風來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