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很多父母,把給孩子買AJ當成了義務

很多父母,把給孩子買AJ當成了義務

這是一個事實,買了那麼多鞋和衣服,「 感恩父母 」到疲憊的人,已經理所當然了。

...

父 母 把 買 AJ 當 成 義 務 ,

孩 子 把 買 車 當 成 爸 媽 的 責 任 。


新澤西William Paterson大學的研究人員 Marc Medley,在深入調查後發現:現在許多父母,把買一雙最新的 Air Jordan 給孩子,當成了一種義務。

甚至,一些已經年長到沒有工作能力的父母,領著政府救助金,但他們每個月最大的開銷,竟然是給孩子買一雙 AJ。

在父母把「 買鞋當成義務 」之前,孩子們早就把這種事,當成了爸媽的責任。

StackexChange 論壇上,用戶@user17915 有 5 個孩子,23 歲的小兒子至今沒工作沒收入,生活開銷用父母的。

前幾天,小兒子打電話給爸爸,想要輛車。因為周圍的人,都會開輛車出去兜風,但@user17915 認為,在交通這麼擁堵的地方,買車的必要不大。

結果兒子直接掛掉了電話,幾天都沒理過他的父親。

而事實上,只要不是無恥的啃老,許多人已經把「 在畢業後還和父母要錢的行為 」當成理所當然。

...

「 我 媽 給 她 自 己 買 了 輛 車 ,

卻 不 舍 得 給 我 買 yeezy ?」

理所當然之後,一些孩子的吃相,變得越來越難看。之前父母不給女兒買鞋的熱搜事件,依然讓人印象深刻。

一個 21 歲的姑娘,去蹦迪時發現身邊的小夥伴,都穿著最火的阿迪 yeezy,覺得自己也得有一雙才行。

習以為常的向父母要錢買鞋,大概 6000 RMB 左右,但被父母一口拒絕,而讓她最委屈的事情,居然是:「 他們不給我買鞋就算了,但我媽沒多久後,就買了一輛 40 多萬的車。」

即使她過著靠父母的生活,但得知媽媽買車後,還是委屈的哭了好幾天,在社交媒體訴苦,於是引起了熱議。

有人安慰他:「 你爸媽辛苦賺的錢,給自己買輛車很合理。」結果這位姑娘,卻談起了遺產:「可我家就我一個女兒,他們走了之後,錢不都是我的嗎?遲早也是給我花的。」

自然,她是要被網友圍攻的。但批評的聲音很有趣,指責她吃相難看的居多,比如「 你為 6000 塊考慮到父母死後的財產,看來是有心吃喝等死拿遺產了」;「 應該拿 6000 塊去學學德行。」

而有些網友,則用調侃的方式,表達了兩代人之間的觀念矛盾,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 我爸寧願花幾百萬買房,也不給我買一百多塊錢的屎。」

知乎上一位妹子,就分享了自己「 典型啃老族 」的哥哥:34 歲的年紀,在地產部做著月薪 2000 的工作。住在父母家, 吃和用花父母的,買一瓶可樂都要媽媽跑腿。

平時買衣服買鞋,和父母拿錢更是理所當,一旦不從,就在家裡吵鬧、摔東西。前兩年逼著爸媽給自己買了一輛小車和幾十平的房子,掏空了家底。

很多人在這些事情上,聯想到了自己的現狀:有攀比心又沒有本事,只能啃老了。

...

全 球 三 分 之 一 的 年 輕 人 在 啃 老 ,

這 個 數 據 里 ,可 能 包 含 了 我 們 自 己 。

啃老族,在海外有個術語叫「 NEET 」,尼特族指的是一群沒收入,沒工作,也不進修的青年族群。

根據英國統計局 ONS 的調查數據顯示,和父母同住的英國人,從 1996 年的 21% 漲到了2017年的 26%。

和父母同住的現象,在加拿大可能更為普遍,根據 globalnews 的一項人口普查,在 20—34歲的人里,有至少 34.7% 的年輕人,還寄居在父母家裡。

如果縮小到 20—24 歲這個年齡段,則有 69% 的人,從來沒有離開過父母的家庭。

前些日子美國人口普查局公布了一項調查結果,18—34 歲的年輕人,有三分之一和父母同住。

原本研究人員以為,和父母同住的原因,是假期太多了,作業太少了。但調查後發現,有四分之一的人,是既沒有上學、也沒有工作的「 啃老 」一族,這個人數還在逐年升高。

日本的啃老族,依然排在世界前茅,根據 OECD 的資料顯示,日本目前至少有 170 萬的啃老族。

而在街頭、對 462 位已工作的日本人進行採訪,結果有 41.8% 的人表示,自己曾經是啃老族,有 20%以上的人,啃老超過一年。

說回來國內,《廣州日報》曾做過全媒體調查,36 %的受訪者現在或曾經啃過老,31%的人表示,啃老是為現實所迫,無可奈何的選擇。

如果光看數據,你能產生一種,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年輕人,都在啃老的感覺。

...

啃 老 當 然 不 會 讓 生 活 變 得 更 好 ,

「 但 我 寧 願 當 個 ,吃 喝 拉 撒 的 機 器 人 。」

貼吧上一位哥們,就統計了自己一個月的「 啃老賬單 」:煙、茶、酒和平時吃飯,不買鞋不買衣服,一個月要 1500 RMB 左右。

他啃老成常態後,已鬥志全無:「 活著就是這麼簡單,不要臉,不要尊嚴,不工作,不…,總之我還活著。」

而在物價高昂的日本,「 啃老賬單 」的數字則更大。日本 colorless 做過一個失業後開銷調查:

如果你待在家裡啃老,住著父母的房子,用著家裡的煤氣水電 wifi,一個月也要花掉父母 45000 日元,約 2600 人民幣。前提是沒有任何愛好,不買衣服,也沒有社交。

年輕人的「 房事 」,也讓很多人屈服於啃老。有人說,假設你不啃老,大概率 37 歲之後才能買得起房,那麼 27 歲時就不能結婚,其他人啃老,而你則會單身。

於是甚至有人,後悔自己沒有啃老,比如@lost doggy 在畢業後,想靠自己努力來買房,勤勤懇懇工作了幾年,但完全跟不上房價漲速。

reddit論壇上@pleasefixlife 快 30 歲了,大學剛畢業時,也想踏踏實實打工賺錢,後來年紀漸長,經歷失業,越來越不敢去面試,也不敢社交,朋友越來越少。

難得有人給他推薦工作,但他想到要面試,腳就軟了。在家啃老 4 年,患上了焦慮症和抑鬱症,想逃避一切外來事物。

@juugaez 因為覺得大學生活很糟糕,上了一年就退學了,去市政單位工作,又無法忍受繁瑣的工作,決定在家啃老:「 只要這個世界不變,我就會一直不開心,所以我不再去工作,寧可當個天天在家吃喝拉撒的機器人。」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涉版權聯繫補充來源)

...

是的,啃老不會更美好,

但不啃老,很多人沒有漂亮的鞋子穿,

這讓一窮二白的他們,更沒安全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潮庫 的精彩文章:

別再隨便買小挎包了,最百搭的都在這裡

TAG:潮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