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東漢皇帝沒有西漢皇帝出名呢?

為什麼東漢皇帝沒有西漢皇帝出名呢?

漢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繼秦之後興起的大一統王朝,歷時約四百年,在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當人們列舉兩漢有名的皇帝時,絕大大多數都出自於西漢,如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漢元帝等等,而東漢時期只有漢光武帝以及漢末的漢獻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首先,東漢夾在西漢和三國之間,前後兩者的光芒實在是太耀眼,以至於東漢黯淡無光。比如說,漢高祖劉邦和項羽之間展開的楚漢爭霸,以及當時還有蕭何、張良、韓信、范增等眾多傑出的人物,幾乎人所共知。再比如東漢末年的三國,更是中國歷史上人才輩出的時代。曹操、劉備、關羽、諸葛亮等,幾乎是家喻戶曉。再加上後世的演義小說以及當代的影視戲劇,漢初和三國無疑都是重大題材,讓人們對這段歷史有更多的了解。

其次,就東漢自身而言,也實在是乏善可陳。除了漢光武帝和漢獻帝之外,其餘的東漢皇帝都沒有在位超過20年的,而且大多是幼年登基,剛成年不久即死去。同時,東漢在政治上也沒有太多的創新,沒有留給後世留下深刻印象。此外,東漢政治還開始了外戚和宦官輪流交替執政,更是為後世詬病。後來東漢在黃巾起義的打擊下,名存實亡了三十多年。所以,東漢給人整體就沒有留下太深刻的好印象,更別說東漢皇帝了。

東漢和西漢對比,要是論疆域,則東漢大於西漢。東漢王朝在西域控制的面積遠大於西漢。而在其他地區所控制的疆域則基本相同。要是論戰功,竇固、竇憲遠征北匈奴,完全是主動出擊,根本不像西漢時被動反攻。竇憲北征的結果是在狼居胥山進行了封禪之後,草原上暫時沒有了人類的蹤跡。北匈奴也被迫踏上了西遷的道路。要是論文化成績,從建武五年光武帝就開洛陽開陽門外修建了太學,太學的規模達到招生三萬多人,這三萬多人所學都是詩書禮易春秋這些典籍,為了方便他們學習,熹平四年政府將經典刻於石頭之上,立於太學門外,稱熹平石經。晚清時期學者皮錫瑞在其《經學歷史》中稱東漢是「經學極盛時代」。東漢是宦官勢力真正走上了政治舞台的時代。但在宦官專政的黑暗時代里,也爆發了不屈不饒的抗爭,三李杜前後相繼,以至於顧炎武在近兩千年之後還感嘆「風俗之好,三代以下,無尚於東京者」。

那麼為什麼東漢會在人們的印象之中那麼寂寞呢?其原因就在於,東漢王朝太中規中矩了。比如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及其功臣,都是一群草莽英雄。而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本人是一個中規中矩的儒生,而其主要功臣則是以世家子弟為主。誕生於西漢的《史記》和誕生於東漢的《漢書》,都是史學名著,《史記》里司馬遷有自己獨立的是非評價標準,而司馬遷的這個特點卻遭到了班固的批判,班固認為就應當以官方公布的標準來評價歷史。西漢的經學家如董仲舒,不僅要做學問,他們還都在關心時政。東漢的學者如賈逵、馬融、許慎、鄭玄,學問很大,但卻在政治上沒有多大的影響。西漢的儒生熱衷於推翻體制,比如董仲舒的再傳弟子眭弘就上書漢昭帝要求皇帝退位,西漢中後期的儒生也都敢於把批判的矛頭直指皇帝。而東漢的儒生則是積極地維護體制,他們是典型的只反貪官不反皇帝,用後世的標準來看,東漢的儒生都是忠臣。西漢的大將衛青、李廣等人,都是平民出身。東漢的大將竇憲、竇固、皇甫嵩等人,都是名門之後。西漢的大臣之中不少平步青雲,比如公孫弘是第一個由布衣而登相位的儒生,漢元帝時期的丞相匡衡是勤學的楷模。但東漢的大臣,多是累世公卿,比如弘農楊氏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四世五公,其他譙郡桓氏、潁川荀氏、潁川陳氏、太原王氏、滎陽鄭氏等等。就連對待功臣的方式,劉邦的大功臣韓信發出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哀嘆,而劉秀則是雲台記功,雲台二十八將等功臣都富貴綿長。若論文學家,西漢時期司馬相如有「鳳求凰」的傳奇,而東漢時期的班固、張衡等人則沒有這樣的浪漫……

我想大概就是這樣的原因使得東漢在人們心中的分量不如西漢那麼重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漢 的精彩文章:

漢成帝的昏庸無能荒淫無度,是造成西漢王朝覆滅的主因嗎?
為什麼人們只知道西漢的皇帝,而東漢卻被忽視呢?

TAG:西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