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國歷史學研究的前景展望——由研究《易經》想到的

我國歷史學研究的前景展望——由研究《易經》想到的

我在研究《周易》的過程中,有這樣一個強烈的感覺,春秋戰國時代的亂世與文化的繁榮是我國文化的一新的起點。而代表三代文化最高成就的周代文化是一個被刻意「遺忘」的文明。這個可以從春秋戰國時期的學者並不能理解《周易》等同周代遺書的情況得到證明。孔夫子竭力要保存的周代精神,在當時代並不為人們真正理解,也可能是不屑於去了解,因為人們都將精力和注意力傾注於新鮮的事物和思想上,復古的思潮會被看作迂腐或倒退的。只是在漢朝穩定以後,人們才回過頭來重新找尋它,只是在這個時候,孔子才成為三代文化的代名詞。這才是尊孔的歷史開端。

周代文化的連續性被春秋戰國時代的亂世打斷了,春秋戰國時代的文化繁榮創造一個新的文化開端,以孔子為首的儒家文化只是形式的繼承了周代的精神,儒家概念中的三代文化並不是原原本本的三代文化。所以我們若要研究三代以前的文化,就不能將單純依靠周代以後的文獻。真正屬於三代的文獻只有甲骨文與《詩》、《書》、《禮》、《易》、《春秋》等周代的遺書。雖然,這些周代的遺書也大部分被視為偽書,但不可懷疑這些典籍裡面也會保留了部分真正屬於三代的文字遺存。但春秋以後及至漢初的文字記載則只能視為間接的證據了。我們不能夠將春秋戰國以後的作品作為研究三代文化的直接證據,不能夠毫不懷疑加以引用並用作立論的根據。

因為即使是春秋時代的學者也不一定真正能理解周代的文化,等到了秦漢天下大定以後,在試圖找尋三代文化時神話的成分就會更多。我們中華民族雖然是一個富於歷史傳統的民族,但我們所記述的歷史多是帝王史和政治史。而人類的歷史現象是一個政治、經濟、文化三位一體的客觀運動,我們若研究歷史運動的內在規律,就不能夠僅僅從某一個獨立的視角出發。而我們中國的史學傳統中,恰恰缺少了宏觀的眼光。比如,對於王朝興衰這一現象的理解上,我們傳統史學就只將它看作是一個政治權力的興衰,只是在道德上說理而不會將它看作是一經濟現象。湯因比開創的宏觀的大歷史的視野正是我們所缺少的,所以我國的歷史研究就不能僅僅停留在敘述史實上。

近來閱讀張光直《藝術、神話與祭祀》一書,書中提到這樣一句話:「中國歷史與西方歷史一樣強大而厚重,卻沒有人以同樣的方法對其分析並總結普遍規律」。現有的史學理論一般都是以西方文明史作為研究基礎,但是以中國原始材料為基礎的原創性史學理論的相關研究卻少之又少,我們作為中國人,有這個責任與義務進行這方面的研究,而且也沒有比我國中國人自己更適合於這方面的研究了,因為我們自己能夠充分理解我們自己的傳統,不像西方學者總會戴著這樣或那樣有色眼鏡來看待我們傳統文化。

文明和歷史現象也是自然界客觀的現象,對其進行科學研究,探究文明的起源和動因並試圖總結出歷史運動中普遍的運動規律也是歷史學當前研究的重大課題,而且基於中國社會文明和歷史運動的研究對於整個人類史學理論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義。所以,我們中國的史學研究也要向著宏觀的大歷史的方向上發展,以期獲得重大突破,多出現一些具有原創性並且能夠引領史學前沿的史學理論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古人登梯子攻城,守城的士兵為什麼不推倒呢?真實原因就這麼簡單
讀《兔罝》:願人世間再無戰爭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