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特斯拉能夠挺過2018年嗎?

特斯拉能夠挺過2018年嗎?

跳出傳統思維的限制,特斯拉(Tesla)的面世確實引發了全球新能源汽車製造熱潮,經過多年的發酵,在2017年形成一輪風口。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範圍內共銷售約80萬輛電動汽車,其中60%為純電動汽車。而特斯拉2017年的全球銷量為10.3萬輛,平均每季銷量度增長34%。

儘管埃隆?馬斯克一直在努力,但事實並非都如他所願。在過去的兩年里,特斯拉持續捲入風口浪尖,財務陷入危機遭調查,自動駕駛系統涉及車禍事故,工廠工人頻繁受傷,產能嚴重供不應求等消息頻頻爆出。更加嚴重的是,特斯拉引以為傲的自動化生產模式和自動駕駛技術也一度陷入爭議。截至3月底,特斯拉甚至取代蘋果公司成為了美股瘋狂的做空對象。

「有意思的是,在今年的愚人節,埃隆?馬斯克在其社交網路上發表圖說,笑稱特斯拉即將破產。當然,我們都知道這是句玩笑話,但實際上特斯拉的財務狀況確實面臨著極為嚴峻的考驗。尤其是Model 3生產線的暫停,債務、技術瓶頸等問題浮現,成為了制約特斯拉發展的瓶頸,也是特斯拉目前面臨的最大困境。」作為新能源領域的資深從業者,獨立汽車諮詢顧問&行業研究員張翔博士在接受採訪時這樣說道。

張翔博士,獨立汽車諮詢顧問 & 行業研究員

本期中,且讓我們聽聽張翔博士對於特斯拉目前的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的深刻解讀。

到底有多糟糕?

事實上,特斯拉自成立伊始就一直飽受質疑。早在2008年,特斯拉就曾因資金緊張一度瀕臨破產邊緣,這一傳聞幾度沸沸揚揚,但每次都被馬斯克的機智處理化險為夷。「自2003年成立以來,特斯拉是沒有任何一個財政年度出現過盈利的,2013年虧損0.74億美元,2014年虧損2.94億美元,2015年虧損8.89億美元,2016年虧損6.7億美元。2017年的財報顯示,特斯拉花費了34億美元的自由現金流,比2016年消耗增加了一倍。截止2017年年底,僅剩下1.5億為現金流,相當窘迫。」張翔博士這樣說道,「在債務方面,到2017年底,特斯拉共有230億,其中有94億為長期債務,短期債務也達到76億美元,而這基本為2018年需要償還的債務。」

據彭博社統計,2017年,特斯拉平均每分鐘要消耗資金8,000美元,按目前的速度,到今年的8月份,特斯拉所有的現金流將會消耗殆盡。財政赤字,也就意味著特斯拉麵臨破產的風險。美國投資公司VilasCapitalManagement預測,如果在2018年,特斯拉沒有得到華爾街投資銀行或者私人投資者的融資,將會在年底徹底崩盤。張翔博士也認同這一觀點:「公司的財務狀況、嚴重的產能不足以及頻繁的事故都令人擔憂。對特斯拉來說,2018年將是極為關鍵的轉折點。如果不能有所突破,很可能引發投資者對其未來發展前景的嚴重質疑,也讓會讓特斯拉麵臨破產的窘境。」

產能瓶頸亟待突破

目前,特斯拉旗下有Model S、Model X和Model 3等車型,而Model 3在國內尚未實現交付。Model 3採用的是後輪驅動,百公里加速僅需5.1秒,續航最長可達500公里。2018全年的目標為50萬輛,這是埃隆?馬斯克的宏偉目標。其中,Model 3在投產的第一季度目標為2,400輛,但實際交貨僅為260輛,差距相當大。「這一產能不足,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電池產能跟不上,特斯拉位於美國的『超級工廠』自投產後便一直出現問題,另一個原因,Fremont裝配工廠未能實現高度自動化。2017年Model 3均為手工裝配,到目前生產線還未實現原定的產能。」

儘管特斯拉麵臨著巨大的危機,但不可否認的是,其擁有的多項創新技術對行業帶來的突破。「在我看來,特斯拉最核心的優勢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電池模塊,特斯拉的電池技術最早源於松下,該垂直整合模式也是史無前例的,大大降低了電池的成本。隨著產量的不斷增加,2014年,特斯拉在美國內華達州建造了超級電池工廠,從原材料到電池包的封裝,全部實現高度自動化,規劃的產能可以給70萬輛電動車供貨,優勢相當明顯。」張翔博士表示,「另一個優勢是高度自動化的傳輸能力。特斯拉Fremont工廠設計了兩個層級,一層負責所有零部件的傳輸,這些自動儲存的零部件被轉移到自動傳輸系統,自動傳輸系統會直接將之輸送至生產線。」

中國市場的關鍵作用

2017年新能源汽車銷售77.7萬輛,同比增長53.3%。其中,純電動汽車銷售65.2萬輛,同比增長59.6%。作為純電動車市場的先驅者,特斯拉主推技術創新,其自動駕駛技術、電池技術、充電樁技術等皆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隨電動車市場的逐步擴大,特斯拉的策略也開始以擴大電動車市場佔有率為目標,譬如,將成產能轉移至Model 3,以及針對中國市場推出的Model Y,也是希望進一步提高中國市場的訂單數量。

不少跡象能看出,埃隆?馬斯克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甚至年前就有傳聞,說特斯拉將在中國建廠,但是苦於國內政策等原因,一直未能達成。隨著中國政府正式開始逐步取消對外國汽車製造商在華車企所有權的限制,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一變化將會為特斯拉帶來新的生機。「這一消息傳出之際,正值中美之間爆發貿易戰。未來,特斯拉無須設立合資企業,就可望在中設廠,可以省下25%的關稅成本,極為利好。」張翔博士如是說。

現階段,充電樁的數量及其鋪設密度直接影響到駕乘者的使用感受,即便是續航里程具有一定優勢的特斯拉也不例外。根據官方公布的消息稱,特斯拉今年將在我國增設充電樁,數量或將翻倍。「自2012年起,特斯拉開始啟動超級充電站的建設。而在這之前的充電技術都為慢充,充電一次需要5-7個小時,甚至達到7-8小時,」張翔博士對特斯拉的未來還是充滿期待,「特斯拉的第3代超級充電站,功率達到350千瓦。2017年年底,特斯拉已經布局1000多個充電站,計划到2018年底,數量將提升到3,000個,充電樁的數量也將達到2萬個。2017年,特斯拉在上海布局了全球最大的超級充電站,充電樁數量超過50個,前景還是非常樂觀。」

「隨著更多造車新勢力如蔚來汽車、威馬汽車等的加入,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將變得更加複雜。值得欣慰的是,國產自主品牌生產的電動汽車與特斯拉之間的差距也在慢慢縮小,譬如騰勢最新推出的電動汽車續航里程也達到了500公里。」

「我認為,如果特斯拉國產化的進度越慢,其優勢也將會喪失的更多。另外,特斯拉的電動車汽車涵蓋轎車、SUV、跑車、卡車等,尤其是最新推出的第二代跑車Roadster,其續航可達1,000公里,這在行業屬於領先地位。之所以看好特斯來的未來,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特斯拉不僅僅生產電動車,還有太陽能屋頂、Powerwall儲能電池、太空飛船、高速火車等一系列產品,是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這也是國內造車新勢力所沒有的。」

「就整體而言,特斯拉的未來還是值得期待的。」採訪的最後,張翔博士說道。

張翔博士,個人簡介

2002年在武漢理工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2003年在合肥工業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期間,被評為副研究員職稱。

2004年至今,一直在從事與汽車行業相關的工作,涉及領域包括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分時租賃、汽車共享等。曾經考察過美歐日韓等國的汽車市場。迄今已經發表200餘篇文章,發表演講100餘次,接受採訪200餘次。 目前主要研究汽車行業的熱點技術和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

作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資深從業者,張翔博士跟蹤觀察特斯拉已有近10年的時間。最早結緣於2007年美國加州安那海姆舉辦的「EVS-23世界電動汽車大會」。2008年,張翔博士在上海結識的第一位特斯拉專家周鵬先生,現在是華霆(常州)動力技術有限公司CEO。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風馬升起只借風
開春穿牛仔褲,才是不費力的時髦穿搭!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