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首艘國產航母海試究竟試什麼?帶你全方位看懂航母海試

首艘國產航母海試究竟試什麼?帶你全方位看懂航母海試

近日,隨著建造航母工程接近完工,用於安裝艦島外部設備的腳手架已完全拆除,整個甲板已基本清除乾淨。與此同時,遼寧海事局發布為期一周禁行的公告。

這幾天,網友基於種種跡象猜測:首艘國產航母將於近期進行海試?

不過截至目前,對外界猜測,官方並未予以證實。

海試到底何時開始,什麼樣的「動作」才算真正海試,海試「試」什麼?距離服役還需要多長時間?察時局邀請三名軍事專家曹衛東、李傑、岳剛進行解答。

首艘國產航母。圖/網友

真正海試

需在淺海和深海自己「動起來」

察時局:一艘航母進入海試之前,以什麼跡象為基準,需做好哪些準備才具備海試條件?

曹衛東:所謂海試,就是海上航行試驗,即檢驗艦船造好以後到海洋運動的過程。海試要檢驗航母下水舾裝後,在試驗海區按照規定的海況和航行狀態進行實船試驗。目的是檢驗航母在建造或修理後實際航行狀態下的總體、系統及設備的性能,以及工作可靠性、穩定性與協調性。在航行過程中,測試動力、電力滿負荷運轉能不能行。

同時,海試要檢驗它的動力系統是不是達到設計要求,因為在靜態試驗中,你沒法測驗它的速度,必須在海試中測驗艦船速度。還有它的抗風浪性和武器裝備,也都要在海試過程中才能檢驗出來。

一次出海,並不能把動力系統、電力系統、抗風浪性、武器裝備試驗都做完,所以海試還要分幾個階段。在航母航行試驗中,試驗類別主要有:總體性能試驗——包括操縱性試驗、適航性試驗、快速性試驗、雜訊試驗、振動試驗、電磁兼容試驗。還有動力推進系統試驗,包括各航行工況系統運行檢查試驗和系統可靠運行檢查試驗。還要進行電力系統試驗,包括供電檢查試驗、應急供電檢查試驗等。

對於作戰系統試驗而言,主要進行信息傳輸正確性檢查試驗、通道組織功能試驗等。武器發射裝置及輔助系統試驗,主要進行武器發射試驗。例如,在海試過程中如果出現航母速度達不到設計標準的問題,在動力上就要採取相應辦法解決。武器裝備也是如此,各種雷達、火炮、導彈也要進行相應檢驗。像滿負荷電力、應急電力,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如果通不過就要解決相應問題。

海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就像學生考試,能不能及格,需要在海試這個環節中進行通過和檢驗。

航母依靠小船拖離岸邊「動」起來只能算是海試前的一般性平衡檢驗,沒有速度、沒有轉彎半徑,沒有使用自己的動力航行起來,就不叫真正的海試。畢竟所有的重要數據檢查,都得在淺海或深海區域「動起來」「走一段」,才算進入海試階段。

李傑:航母從去年下水至今,已將近一年。海試前要等內部設備舾裝安裝完畢,並對腳架等周圍設施進行清理,待小船拖拽,人員就位後,距離正式海試也就快了。

岳剛:一條航母的建造主要有五大節點:開工、下水、碼頭系泊試驗、海試,交付部隊。如今在海試之前我們已經完成三大節點,基本把航母從圖紙變成一個完全成型的裝備,它的工作量基本完成80%。

碼頭系泊試驗在海試之前,已經把除了艦載機以外的航母母艦所有裝備都集成上去。同時,還在碼頭上啟動動力系統試車,安裝調試、檢測最大功率的運行狀況。目前來看,系泊試驗所有安裝都結束了,腳手架也拆了,主機也經過幾次試車,整艘母艦已經完整成型,具備海試的條件。

海試分技術性海試和作戰環境中海試。第一次海試是技術性海試,主要對航母船體設備在海上實際運轉進行檢驗,並對相應差距進行調整完善。例如,對動力系統的測試,需要在海上高速航行、拐急彎、拐大彎,並測試能夠抵抗多大浪級。還有測試甲板傾斜程度,看看在哪些氣象條件下,能保證艦載機正常起降。

海試的清單很長,不是一次就結束,第一次出去的核心是動力系統,航母出去一次還得回到廠里進行調整。

首艘國產航母。圖/網友

海試「試」什麼

測試動力導航通信雷達導彈系統等

察時局:航母為什麼要進行海試?究竟「試」什麼?廠方和軍方分幾步驟?

曹衛東:海試並不等同於服役,只有海試結束以後才能交給軍方。航母在系泊試驗完成並消除所有缺陷後,才能夠按照航行試驗大綱進行海試。海試前要成立試航組織,制定試航計劃,落實安全措施等。試驗中全程記錄各種參數、缺陷和意見。對存在的缺陷找出原因並予以消除,填寫到試驗登記表中,作為辦理試驗證明書的原始材料。試驗完成後填寫航行試驗證明書,並由有關各方代表簽署。海試過程主要由軍代表和廠方人員為主要組織者。

李傑:國產航母距離海試已有一年時間,算是比較正常的周期。艦艇相當於一個產品,完工後需要檢驗它合格不合格,才能正式交到用戶手中。航母作為國之重器,更是這樣,整體要進行很全面的測試,才能交付部隊。

航母海試與其他軍艦相比有何不同?航母海試是一項複雜的巨系統,它的零部件和各個設備系統遠比其他船舶更複雜,精密程度更高,多系統組合在一起使用效果到底如何,都需要海試實際操作來驗證。

海試過程中,廠方先申請檢驗,涉及內容涵蓋航母的關鍵系統,主要跟航行有關,例如動力系統、導航系統、通信系統等。

而軍方的測試主要圍繞軍隊將來作戰使用的方面進行,包括武器系統、雷達系統等,有些系統要等到交付海軍後才能進一步驗證它的性能。

遼寧海事局禁行公告分為兩個區域,一個是近海區域,一個是遠海區域,歷時一周時間。從這來看,海試所選擇的海域還是有講究的。近海海況簡單,主要進行簡單操作,重點還是在深海,畢竟航母吃水比較深,還得去氣象條件和海況複雜的深海才能檢驗出效果。好比我們學開車,在家門口或駕校的練車環境,肯定跟到街上和馬路上不一樣。

岳剛:航母最終是要在海上度過它的全壽命,海上才是它真正擔負使命的合格土壤,因此需要完成陸上設施設備的建造後,需要到海上充分發揮檢驗它的性能。航母作為現代科技技術集大成的武器平台,它上面的電子裝備、機械裝備需要到海洋當中經受最嚴酷的考驗——包括海浪的衝擊、海水的腐蝕,以及海面上的嚴寒酷熱。

廠家海試主要是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技術性檢測,動力系統在海上最大能跑幾節,急拐彎和緊急剎車等機動性能如何,迎風、逆風而行有無問題,在大風浪條件下甲板產生搖擺是否適合飛機起降,各種電磁頻段信號能否兼容,

軍方海試主要圍繞實戰環境背景,例如,艦載機要和航母母體進行匹配,包括裝載、起飛、回收、加油、掛彈、運轉等,航母操作人員磨合中能否適應。

首艘國產航母。圖/網友

海試周期

最短三個月到半年,最長一年左右

察時局:一般海試周期有多長?為什麼要發布禁行公告防止其他船艇闖入?

曹衛東:海試要試驗艦船不同性能,為什麼相應區域要攔起來?如果突然來個小漁船,它要在那裡停著就沒法測試速度。同時,航母的轉彎半徑、抗風浪性,都對海區和氣象有一定要求,例如測抗風浪性,必須有巨大風浪,才能檢驗抗風浪性和抗沉性。航母在所在海區主要試驗是針對設計指標進行的,需要滿足相應外界條件才行。

海試周期一般是一年,實際完全根據測試情況,沒有固定期限,以達到設計標準作為交付的時間節點。假設一個月內能把所有海試項目都檢驗完,那服役時間會很快。如果這中間有不合格項目,就要改進。改進後還沒達到預想結果,就需要返修。

察時局:航母服役前遇到問題怎麼處理?

曹衛東:測試過程中發現問題,就是哪個部門的問題,由所在部門去負責解決。

李傑:遇到複雜解決不了的問題就回工廠解決,如果是小問題在艦上處理就行,一般海試都會有工程師和技術人員陪同。

岳剛:航母服役前有問題由廠家解決,一旦完成海試交到部隊服役後,資產就是部隊的。若遇到人機操作問題,需要部隊自己調整,若是人和設備進行調整,頭幾年部隊可以進廠家進行完善。一旦航母形成戰鬥力後,需要檢修改裝回港,那就需要另起一份合同,這裡涉及一個保修期。

察時局:航母海試是單獨完成嗎?需要其他艦艇陪同嗎?

曹衛東:海試主要檢測航母,其他船都是保障的。例如,航母離開碼頭的時候,主要由小船來拖拽。大船在碼頭上靠自身動力很麻煩,為了節省油料、人力和時間,需要用拖船把航母先拖離碼頭,其他船起的是輔助與保障作用。

李傑:此次海試主體是航母,和其他艦艇沒有關係。

岳剛:航母海試地域基本都在渤海灣自家門口,沒有敵情危險,不需要出動大型軍艦進行護航,它在海試過程中會有幾艘保障船,也稱「航母奶媽」,噸位也很大,上面有船廠技術人員和軍方人員,共同進行保障。航母海試會劃定幾個海區進行測試,期間可能會派軍隊一些小型艦艇進行海面清場警戒,防止航母高速跑的時候其他漁船闖入。

察時局有沒有哪些項目是海試「試」不出來的,要等服役後才能確認是否合格?

曹衛東:航母電力、動力、武器裝備等主要設計要求,需要達到指標才能交付海軍。有些項目在服役實際使用中出現故障,需要改進的現象也是有的。例如,海試的時候航母能跑到30節,但在實際使用中,由於航程時間較長,速度又降下來了,這就需要進一步完善。

察時局如果海試進展順利,國產航母今年下半年是否有望服役?

曹衛東:由於這艘是我國第一艘自主研發的國產航母,還處於經驗積累階段,因此不可能太快。按照以往其他國家的節奏,一般海試需要三個月或半年時間才能服役。像美國已有10艘左右的航母,建造航母成熟度高,已經可以形成流水線。總而言之,海試至服役並沒有固定期限,通常是數月、半年、乃至一年,一般不會超過一年。如果今年海試各項指標都能達到正常水平,有望今年下半年交付海軍。

首艘國產航母。圖/網友

會形成「雙航母戰鬥群」

雙航母可以提升實戰能力

察時局:相比遼寧艦,國產航母多久才形成戰鬥力?

曹衛東:國產航母海試周期會短於遼寧艦。第二艘航空母艦的動力系統、電力系統、抗風浪性應該和遼寧艦一樣,都按照設計指標來驗收,但艦載機測試會比以往快得多,因為當時遼寧艦還沒有艦載機飛行經驗,所有都是從零開始。如今新航母的滑躍式起飛,可以參照遼寧艦這幾年的飛行起降經驗進行測試。

李傑:遼寧艦服役不到6年時間,曾經作為科研訓練艦,如今已經具有相當戰鬥力。相比遼寧艦,國產航母相當於真正意義上的戰鬥型航母,將來海上作戰行動,國產航母更能符合出去執行任務的要求。

相比遼寧艦的海試,相信國產航母海試相關步驟程序會更加科學規範,人員經驗會更加豐富,提前預測到一些可能發生的問題,試驗就會更加快捷準確。

察時局如今軍方已公布有兩艘航母,未來它們可以形成「雙航母戰鬥群」嗎?

曹衛東:從數量上講,兩艘航母作戰時,當然可以形成雙航母作戰群。航母服役後通常要經過3個周期階段,即訓練、使用、維修。當一艘航母進行維修的時候,另一艘航母就要值班,這樣可以解決「永動機」的問題,不可能每個艦艇都是「永動機」,永遠在那工作。當兩艘船都維修完後,就可以形成一個所謂「雙航母戰鬥群」。

岳剛:雙航母編隊說明今後我們的實戰功能將進一步提升,單航母制空的戰鬥機數量可能單薄一點。遼寧艦這種模式的噸位,它所有飛機加起來約40多架,真正有戰鬥力的主戰飛機約20來架,這些飛機並不能全部放到空中,需要有部分戰機用來掩護,如果全部收回來,空中會出現開天窗,因此只能分批次在空中巡邏。

如果是兩艘航母,在空中的飛機就會比較多,可以進行交替掩護,增強航母艦載機的可靠性。若一艘航母甲板遭到敵人攻擊,受到損害,回收不了艦載機,那麼艦載機可以在另一艘航母甲板上去降落,作為備份機場跑道,提升艦載機安全性。因此說雙航母編隊威懾效應在提高,兩艘航母在使用它們的時候會更有底氣,這兩條航母構造基本一致,都是滑躍式起飛,二者配合起來更能駕輕就熟,更默契,潛力發揮得更好。

察時局您怎麼看待每年4月份大家對航母進展的期待心理?

李傑:海軍是國家力量的綜合體現,軍迷會根據航母各種跡象,並遵循一些節日規律,來判斷海試時間。由於4月底迎來海軍節,這使其更有期待。但這距離實際情況還有差距,無論是去年的下水,還是今年的海試,航母都要考慮水文氣象、潮汐等因素,才能進行最終測試,並不能單一依靠節日進行。

文/潘珊菊

視頻/許曉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努力創造屬於新時代的光輝業績
棕熊助興俄羅斯足球賽,世界盃將效仿?別以為戰鬥民族隨便欺負熊

TAG: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