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採訪團走進五斗江鄉郭維經紀念館 感知明代尚書郭維愛國精神

採訪團走進五斗江鄉郭維經紀念館 感知明代尚書郭維愛國精神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李遜報道:欣賞觀光千年楠木的「風情」,感受「萬里長征第一村」的紅色文化後,採訪團一行馬不停蹄,來到了五斗江鄉的郭維經紀念館,在了解這位江西名人的事迹後,採訪團的成員們紛紛被他的忠孝廉潔感動,稱他寧死不屈的氣節值得傳頌。據悉,五斗江村位於遂川縣北部重點林區五斗江鄉,距遂川縣城65公里。這裡紅、古、綠資源豐富,堪稱古樹名木聚集地、《十送紅軍》頌揚地、五斗江大捷勝利地、木材計量碼龍泉碼發明地。

採訪團走進五斗江鄉郭維經紀念館 感知明代尚書郭維愛國精神

最美河流蜀水河誕生了璀璨的蜀水文化。尤其以五斗江村三溪組郭維經父女發明的木材計量碼龍泉碼最為耀眼,是世界上最早的原木檢量法,至今仍被林農廣泛使用。2014年,龍泉碼補被江西省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五斗江村在2017年被評為全國生態文化村。在五斗江鄉,完整保存著一座名叫「尚書第」的牌坊,建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距今已有249年的歷史,紀念的是明朝尚書郭維經。他出仕於國家多事之秋,在明末朝廷大廈將傾之際,率兵抗清,並將其子、侄也帶到戰鬥中,最後全部殉難,自己在城破之時自焚身亡。此外,郭維經生前還辭官照顧母親六年,在任時竭力造福一方。

採訪團走進五斗江鄉郭維經紀念館 感知明代尚書郭維愛國精神

據悉,郭維經故居總佔地面積30畝,建築面積220平方米。郭維經故居核心區域由尚書宗祠廣場、尚書第牌坊和郭維經紀念廳三部分組成。尚書第牌坊,亦名宇宙正氣坊。牌坊建於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座東向西,紅粉石質,3樓6柱。兩端邊柱與中柱呈正三角形,柱中間相距1.2米,中間兩柱相距3米。上額正面陰刻「尚書第」三個楷書大字,下飾長方形浮雕圖案。下額陰刻「明天啟甲子舉人,已丑進士,官吏兵二部尚書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吏,總理湖廣、廣東、江西、浙江、福建軍務郭維經坊。清朝隆丙戊六月立」小楷字。該牌坊歷經242年的滄桑,至今保存尚好。在院內兩側所立旗杆石為7塊,是三溪郭家的功名標誌,其中有一塊為郭維經中進士而立。郭維經紀念廳主要展示為《宇宙正氣—郭維經生平展》,圍繞郭維經生平孝、忠、廉、績故事史實,「龍泉碼」的發展階段和意義、林業科技知識等內容建設5個展廳,旨在學習明賢精神,傳承明賢美德,回顧明賢歷史,用筆墨記載他憂國憂民、守節盡忠的史實,銘記他捨身報國、一門殉難的悲壯事迹,並讓這種愛國精神發揚光大,啟迪後人。

圖片由邱業成拍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