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晚清重臣劉坤一:非典型湘軍起家,力保光緒皇位,力保東南江山

晚清重臣劉坤一:非典型湘軍起家,力保光緒皇位,力保東南江山

劉坤一是晚清重臣,他和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胡林翼一樣,都是借鎮壓太平天國軍功一躍成為地方大員的典型代表。劉坤一在晚清政壇地位舉足輕重,參與很多重要事件。

非典型湘軍出身

C說起來,劉坤一是非典型湘軍出身。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在很多人心目中,湘軍是曾國藩一手建立的,凡是湘軍將領都和一定曾國藩有莫大關係,但劉坤一是個例外,他出身湘軍楚勇,是江忠源系湘軍,可以算得上是非典型的湘軍。說起來,江忠源才是湘軍團練的創始人,不過可惜,在打太平軍時過早陣亡,後面風頭都被把湘軍發揚光大的曾國藩搶去了。劉坤一投軍經歷也很有意思,他和族侄劉長佑一起投軍,跟著侄子混,等劉長佑立功升為直隸總督後,把湘軍楚勇交給劉坤一,劉坤一也藉此機會立功,走上仕途快車道。這裡有一點內容不太對勁,叔叔怎麼跟著侄子混呢,難道侄子十分厲害,讓叔叔不得不甘拜下風?原因很簡單,就是劉坤一和劉長佑是同族叔侄關係,劉坤一雖然輩分被劉長佑高,但實際年齡比劉長佑小十幾歲,這就好理解了。在年長侄子的帶領和扶持下下,劉坤一仕途不斷上升,逐級升為教諭、知縣、知州、知府、廣東按察使及廣西布政使,並於1865年起晉陞為江西巡撫,後面兩任兩江總督,又任兩廣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數十年位居封疆大吏,仕途十分顯赫。

力保光緒皇位

劉坤一一開始思想保守,在任江西巡撫時,對西方先進文化科技持排斥態度,但後面,接觸多了,思想也開明起來,特別是兼任南洋通商大臣後,思想更是開放,在甲午清政府戰敗之後,維新變法思想興起,他和張之洞一開始支持維新人士。後面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帝。慈禧對光緒十分不滿,在身邊別有用心人士鼓動下,想走馬換將。光緒二十五年(1899),慈禧太后立端郡王載漪的兒子溥儁為皇帝嗣子,光緒沒有後代,這擺明是要讓他接班,但是由此朝野物議騰騰,西方國家對此不支持,地方實力派的封疆大吏也各有打算。劉坤一這個時候站出來了,在和他交好的大學士榮祿詢問意見時,果斷地說:「君臣之分久定,中外之口宜防。坤一所以報國在此,所以報公亦在此。」劉坤一通過慈禧的紅人榮祿向慈禧傳達了地方對此不支持的態度。慈禧看到阻力重重,不得不擱置廢立之事。多虧劉坤一仗義執言,光緒帝皇位保住了。

首倡東南互保,力保平安

劉坤一另外一個驚人舉動,是他在「庚子事變」,慈禧對列國開戰後,命令各地勤王之師增援北京時,首倡「東南互保」,劉坤一聯合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閩浙總督許應騤、山東巡撫袁世凱、浙江巡撫劉樹棠、安徽巡撫王之春和廣東巡撫德壽,倡議東南互保,稱聖旨是拳民脅持下的「矯詔」。陝西巡撫端方、四川總督奎俊雖然沒有加入東南互保,但亦支持東南互保。在劉坤一授意下,由盛宣懷從中牽線策劃,上海道余聯元與各國駐滬領事商定了「保護東南章程九款」。1900年7月14日,閩浙總督許應騤與各國簽訂《福建互保協定》。從道義上說,在國家危難時,地方私自結盟,是應該受到譴責的,但是,庚子事變完全是慈禧為了自身權力,頭腦發熱,引爆的苦果,東南互保某種程度上,避免了戰火蔓延,為後面局勢穩定打下很好基礎,更重要的是,東南互保讓腐朽的清政府失去對地方特別是南方地區的控制權,只剩苟延殘喘,後面南方革命不斷即是明證。而且坐擁最強精兵的袁世凱藉機保存實力,成為事變後軍事實力最強的諸侯,成為清政府僅存不多的依賴,袁世凱不僅仕途更進一步,也逐步積累了顛覆清王朝的實力,最終成功和平政變,完成改朝換代,開創北洋時代。

劉坤一年紀比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都小,平定太平天國時戰功也不及上面三位,但作為封疆大吏,在這些名臣凋零衰老後,他勇於面對危局,做出合適抉擇,在歷史上寫下屬於自己的一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緒 的精彩文章:

李蓮英為何遭世人唾罵這麼久?做的最大壞事可能是毒殺慈禧和光緒
光緒年間一次災難,親人死了都不敢哭,是為什麼?

TAG:光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