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史記】(七)季札該如何抉擇?

【史記】(七)季札該如何抉擇?

距離上次來說吳太伯世家已經間隔比較久了,為了更好地繼續,我畫個圖說明一下,然後咱再繼續。

壽夢有四個兒子,從大到小分別是諸樊,余祭、余眛、季札,壽夢想傳位給最小的兒子季札,因為他賢能,季札拒絕了,後來壽夢死了,大哥諸樊讓季札做王,季札也拒絕了,之後諸樊就做了王,大哥諸樊死後,大哥決定傳位給弟弟,一直傳到季札,余眛死了之後,想傳給季札,季札拒絕了,於是余眛的兒子僚做王,大哥諸樊的兒子公子光幹掉了吳王僚登基做王,這基本就是事情的梗概。

上次咱們說到專諸刺王僚,公子光變身成吳王闔廬,這時候季札從外面回來了。

季子至,曰:「苟先君無廢祀,民人無廢主,社稷有奉,乃吾君也。吾敢誰怨乎?哀死事生,以待天命。非我生亂,立者從之,先人之道也。」

這個時候季札從國外回來了,假設你是季札,國內一個公子把王殺了自己做了王,你會怎麼辦?

我們來看看季札的回答。

我們的祖先香火不會斷絕,老百姓不會沒有人來主持這個國家,國家能夠得到好的統治,能做到上面這三個的,就是我的君主。

吳王僚認為君位應該是他的,公子光認為君位應該是他的,當年的大哥諸樊內心深處又何嘗不認為君位應該是他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番道理,但也都只是想到他自己,吳國除了季札之外,又誰想到祖宗,百姓和國家呢?

吾敢誰怨乎,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我能怨誰呢?

哀死事生,什麼叫做哀死事生?後面會講到他去哭吳王僚了,什麼是事生?他作為臣子要去彙報自己出使他國的任務,繼續完成公子的本分,盡人事,能做的都做了,然後以待天命,讓上天決定命運。這已經不是可以掌握的了。

復命,哭僚墓,複位而待。

向公子光彙報任務後,他去吳王僚的墓去哭喪,然後回到自己的公子之位上複位而待,待什麼?以待天命。

今天的原文就說到這,後面也沒有繼續的原文了,下面我們要進行的是問問題,思考問題,我之前說了,我的《史記》系列不是純粹的翻譯,是為了讓我們發現問題,磨練自己的思維,你要「入戲」,才能真正有所得。

下面就讓我們來好好分析一下為什麼吳國會發生這樣的大亂。

我們回到當初,我問你:當年父親壽夢想要傳位給季札,季札堅持不肯接受是對的嗎?大哥諸樊要傳位給季札,季札又不肯接受,是對的嗎?哥哥們輪流接位,最後傳到季札,他還是不肯接受,是對的嗎?如果他肯接受,是否就不會發生吳王僚和吳王闔閭之間的相殺呢?如今吳王闔廬弒君登位,你季札回來了為什麼不討伐他呢?

一下子問得太多了,我們來捋一捋,慢慢分析。

當年壽夢要,傳位給季札,季札能不能接受?

不能接受,因為,第一這破壞宗法,宗法秩序在周代是根本的法則,如果可以因為種種理由任意改變繼承人的話,那麼其他人就會想盡辦法來奪位,天下就會大亂,季札是個君子,君子有他心中的禮義標準,他不能為了能夠讓自己登上國君之位,而破壞了宗法秩序。

第二,這傷害兄弟感情。

為什麼這樣做會傷害兄弟感情?父親壽夢開口要大哥讓位,因此大哥不得不讓,可是大哥是真心要讓嗎?當然不是,大哥如果真心要讓,那他早就跑了(參考吳太伯世家第一篇),他既然人還留在這裡,就沒有打算真的要讓,他沒有打算真的要讓,你能答應嗎?你答應了之後,大哥作何感想,大哥的孩子又作何感想?

第三,這留下後人隱患,等他日季札死了以後,請問王位是要還給哥哥的兒子還是要傳給自己的兒子?如果還給哥哥的兒子,自己的兒子能甘心嗎?如果傳給自己的兒子哥哥的兒子能甘心嗎?一旦有人不甘心,王僚和公子光的殺戮不就又出現了嗎?所以,季札不能接受。

再退一步講,壽夢死了之後,大哥諸樊已經主持完了喪禮,此時要讓位給季札,季札能不能接受?

當然也不能接受,為什麼呢?因為上面三點原因仍然存在,更何況季札如果要接受,在父親傳位的時候就要接受,何必等到大哥主持完喪禮再接受?按古人的習慣,只有下一任的繼承人才能主持喪禮,大哥都辦完了喪禮,才要說讓,可見他根本不是真心要讓,而是迫於壓力的無奈之舉,這又叫季子怎麼能接受,發喪的責任丟給大哥,等到接王位的時候撿便宜自己來,這是一個君子能做的事嗎?而且前面才拒絕了父親,後面又答應了大哥,這不是一個反覆小人嗎?以後還會有誰會相信你說的話呢?

那諸樊死了,打算傳位給弟弟,再由弟弟傳位給弟弟,最後傳到最小的弟弟季札,當他第三個哥哥已經死的時候,要傳位給季札,季札能不能接受?

當然也不能接受,為什麼呢?

也許你覺得,此時兄弟按次序傳位到季札是已經順理成章了,季札應該要接受啊。

當然不是,如今幾個哥哥都已經子孫滿堂了,現在才接受,事情已經比幾十年要複雜千百倍了,哥哥們各自有了孩子,孩子又各自有了自己的想法,過去只要對得起三個哥哥就可以了,如今要對得起多少人,要多少人才能夠心服,你才能接受這個位置?這不是把問題複雜化了嗎?還是那句話要接受早就接受了,等事情複雜了再接受這不是一個君子能做的事。

我們假設一下書本里沒有寫的事,我們假設公子光把王位交給季札,季札能不能接受?

當然更不能接受,從事情發生之前,公子光說:我真王嗣,當立,吾欲求之,季子雖至,不吾廢也。

從這句話就可以知道,他根本不是真心要讓給季札,如果季札真的接受了,公子光難道就甘心了嗎?就算公子光真有讓位之心,別人弒君了,然後你回來接受弒君者的讓位,那你不就是他的共犯嗎?那你和自己弒君有什麼不同呢?季札能夠接受這樣不易得來的國君之位嗎?他當然不能接受。

季札回國以後,他為什麼不討伐公子光為,吳王僚報仇呢?

對於這一點,春秋公羊傳中有段文字寫得非常好,季子回國以後對吳王闔廬說,爾弒吾君,吾受爾國,是吾與爾為篡也。爾殺吾兄,吾又殺爾,是父子兄弟相殺,終身無已也。

你殺了我的君主,如果我接受了你弒君後得到的國家,那麼我和你都是篡位之人,你傷了你的兄弟,而我又把你殺了,將來如果你的兒子又要為你報仇,我的兒子也要為我報仇,這樣父子兄弟相殺的悲劇,豈不是永遠沒有止息了嗎?

退一萬步講,如果當年季札接受王位,難道真的能夠阻止吳國今日的大亂嗎?

答案是不可能的,因為季札是君子,他不是神仙,當年從父親要季札繼位,或是哥哥讓位給他時,季札當時只知道王位不該是他的,所以他不能接受,他怎麼可能知道自己的拒絕會在三四十年之後造成大亂,他又怎麼可能遇見三四十年以後兄弟們的兒子,會是怎樣的樣子?未來的局面會是怎麼樣的樣子?他預見不到。

不論你是聖賢還是英雄,人生總有著太多無可奈何的事,季札所有的苦衷都在他所說的那四個字上:

非我生亂。

非他生亂,那是誰生亂呢?請你們想一想,這一場大亂的根源到底在誰身上?

追根究底,這一場大亂的根源就在吳王壽夢身上。難道不是嗎?如果不是他當年突然心念一動,要逼著大兒子諸樊讓位給小兒子季札,還把這個事情說出口,弄得人盡皆知,怎麼會弄出吳國幾代之後的大亂?吳國人的性格,連桑葉都要爭,更何況是王位?一旦破壞傳位的遊戲規則,爭端就永無止息。

在這裡,可能有人會問,當年太王不也想要把君位傳給小兒子季歷嗎?最後不就得到了一個好結果嗎?現在壽夢不過就是學太王把王位傳給小兒子,為什麼最後得到一個如此悲慘的結果呢?

請問,為什麼兩個人想做一樣的事,但結果完全不一樣呢?為什麼人家能做成的方法換了你來做卻是另外一個結果呢,如果會想到這個問題,說實在的,你想的已經夠深了。

這是千古以來無數人都曾問過的問題,答案很簡單就五個字:這就是命啊。

講道理容易,做事情難,做得成事情更難,因為講道理,只要講得通就可以了,但做事情要現實的條件配合,做的成就,需要條件全部到位才行,人家能做得成不代表你就做得成,因為你未必有人家的條件。

你可能會問太王和壽夢兩個人條件有什麼不同呢?

太王能夠完成心愿,而且最後有圓滿的結果,那是因為人家「祖孫三代一條心,父子兄弟皆聖賢」,人家命好,生下來的兒子個個都是聖賢,兄弟相讓,不是嘴巴說說,是真心要讓,他壽夢沒有這樣的條件,生下來的兒子沒有那個水平。大兒子諸樊不是真心要讓,而壽夢卻強行促成此事,最後當然只能悲劇收場,但你能怪罪諸樊嗎?不能,因為王位原本就是他的,他願意讓是美德,不願意讓是本分,怎麼能責怪他呢?此事雖然是壽夢生亂,但季札身為人子,又怎麼能指責父親呢?所以他只能說「非我生亂」,這就是他的苦衷。

其實諸樊心中何嘗不苦呢?他心中實在不想讓,但面對父親的亂命,面對國人的期待,最後只能想出一個蠢辦法,兄弟相傳,然後兄弟們個個嘴巴都說要讓,拚命宣傳自己的讓德,讓讓不已,讓到天下皆知,最後卻是伍子胥來了,伍子胥為什麼會來?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他早就知道你們吳國上下君臣是一套什麼貨色,嘴巴都說要讓,其實心中都想要爭,伍子胥想借吳國之力報仇,只有這樣的國家才能有機可乘。

生在這樣的家庭,季札又能怎麼辦呢?改變自己的家人是天下最難的事,如果你到這個地步,各位還要責怪季札,那麼請你捫心自問,你難道能改變你的另一半或者孩子的性格嗎?如果你是季札,你就有把握一定能做得更好嗎?

前面詳細說了季札周遊列國之事,就是要讓你去想,季札能夠看透列國的局勢,而且全部都說對了,試問他又怎麼可能看不透吳國的局勢?

但這都是他的家人,就算看透了,試問他又能如何?家人性格如此,該發生的就會發生,誰也阻止不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希望用自己的真心來感化家人,他只能做自己該做的,至於別人會不會因此而被感動,被改變,那就只能以待天命了。

在所有人都爭的時候,還有一個人是真心不爭,在所有人都不讓的時候,還有一個人是真心要讓,這就是季札的選擇,這不是最好的選擇,比起跳下去和家人互相爭奪,這個選擇要好得太多,「聖達節,次守節,下失節」,既然沒有能力達節,他又不願意失節,他只能選擇守節,所以他才說「有國,非吾節也」,他從一開始就已經清楚的說明了自己的志向。

書里記載他掛劍的故事,他連心裡已經答應的事都要去履行,又怎麼能改變他用讓來化解爭的心呢?

下期,我們來看「伍子胥之死」,這位才智超群的人的結局是怎麼樣的呢?下次,咱再接著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國 的精彩文章:

三國最神秘高手,教出三個武功高強的徒弟,其中一人比關羽還厲害
襄陽的這些地方您去過嗎

TAG: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