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與三星相愛相殺,TCL只為中國創新爭一口氣!

與三星相愛相殺,TCL只為中國創新爭一口氣!

文| 創哥

4月22日,一場燒腦大會戳中了全體創投朋友們的嗨點:

這場科技創新行動的大會名為前哨大會,主講人是王煜全,就是那個在得到App開專欄,一夜吸引了9w+粉絲的大拿,在海外觀察高科技項目多年,然後引進技術回國落地。

羅振宇評價王煜全有兩個特點不可替代:第一,王煜全是投資人,他是在用真金白銀為自己的判斷買單;第二,他的視野當得起「通人」兩個字,不僅僅在科技,更有商業和全球化的各種博弈。

而這兩點,也恰恰是王煜全的判斷為何值得中國企業家認真聆聽和思考的原因。

在會上,王煜全盤點了機器人、生物技術革命、5G、中國科技新勢力、中美經濟分歧、中國人的新國際化等10大科技趨勢,並提出趨勢背後的兩個範式轉移:

第一個是創新的主體在發生變化,企業家成為積木式創新的核心,推動技術商業化是企業家的最大價值。

第二個是中國在全球化的影響在發生變化,中國人應該主動參與全球化布局,基於我們的製造業優勢去參與全球化。「大規模、複雜性、開放式」的製造,中國不僅是世界第一,而且是唯一。

有人可能會覺得這些話很狂,但每一條他都講出了論據。這場「前哨」大會的本質意義就是——在世界經濟前景被不確定所籠罩時,中國製造十分具有優勢,中國式創新必須要走全球化之路。

而當科技前沿感十足的前哨大會在深圳再掀風暴時,一位37年經驗的中國製造老兵TCL被推上了舞台,把創新當武器,刷新了大家的印象,還在現場被王煜全曝了兩大猛料。

不看,你一定會後悔。

爆料一:

TCL與三星相愛相殺

還要一同幹掉LG

同樣是高科技產品,面對智能手機時,電視機常常覺得委屈。

一說買手機,周圍總是能找出懂行的朋友,實在不行,網上還有一堆測評。但要想認認真真選一款好電視機,消費者卻只能老老實實一家一家比對,還要面對各種看不懂得技術名詞。

正因為這樣,如何做出一款好電視機,一直拷問著彩電企業很多年。他們開始深挖用戶痛點,發現畫質永遠都是彩電的核心之一,於是一個叫做量子點的技術,便成了高端電視的標誌。

量子點電視,聽起來似乎挺高大上的,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業界標杆彭笑剛就曾毫無吝嗇地誇獎過:「量子點有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優秀的發光材料。」

王煜全在會上說,量子點技術裡面做的最好的,宣傳的最猛的是三星。而在中國,第一家擁有量子點獨立研發技術的企業,是TCL。在量子點電視的領域,三星和TCL可以說是兩騎絕塵。

2014 年,TCL推出中國首台量子點電視。我們知道,一個先進科技從高校的科研成果到形成產業化應用,往往需要5到8年的時間。這意味著,在中國市場上還沒有任何苗頭的時候,TCL就已提前完成了量子點技術布局,很考驗眼光。

看似輕鬆,背後可是三年磨一劍。2011年,TCL攜手全球享有盛名的斯坦福研究院,在矽谷秘密研發量子點顯示技術。如今,先領先一步的TCL,整合從上游材料、中間製造到下游的整機生產產業鏈,產業生態已經十分完備。有眼光、強執行,這才是企業能立於不敗之地的絕招。

此次前哨大會上,王煜全還爆料:在全世界範圍內,電視整機領域三星第一,LG第二,TCL第三。而三星很樂意和TCL聯合在一起,幹掉共同對手LG。

按理說業內的前三應該爭的你死我活,怎麼聯起手來打仗了?這不難解釋,因為兩者不僅是競爭對手,更是一個利益生態,相愛相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相殺是因為競爭,目前在電視市場,二者是最主要的競爭對手。相愛是因為互相需要,三星與TCL之間不僅進行相互投資、交叉採買,還定期做技術交流,聯合推廣。

三星作為目前世界最大的液晶面板生產廠商,面板的第一大採購商是它自己,第二大採購商就是TCL。同樣的,TCL旗下華星光電面板的第一大採購商是TCL,第二大採購商又是三星。正因為這種競合關係,使得三星和TCL成為電視行業的「兩騎絕塵」,把後面的對手落下很遠。

不過,TCL一刻也沒有閑著,繼續押寶印刷顯示技術。「你能想像嗎?未來會像印文件一樣,印一塊電視面板」,王煜全感嘆道。目前,TCL旗下的現代化面板廠華星光電,正在進行印刷顯示技術的開發和樣品的試生產。

TCL高管曾表示:「印刷顯示技術要實現工業化生產,至少要在三年以後。但這個產業就是這樣,你必須為未來做實驗」。華星光電如果攻關印刷顯示技術成功,未來TCL就可以既印刷量子點屏,又印刷OLED屏,雙管齊下。同時,TCL目前也在人工智慧、5G通訊等新技術領域積極探索,為未來前沿技術與產品的深度融合做好準備。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大會TCL專門展示了採用最新一代原色量子點技術的TCL X6私人影院,這款產品曾經在2017德國IFA上斬獲「量子點技術金獎」。

另外,華星光電的最新科研產品、新型顯示器85」8K模組也亮相展位,它是全球第一台成功將背溝道蝕刻(BCE)的IGZO製程技術應用於GOA電路的超大尺寸的8K液晶顯示模組,在業內具備絕對領先地位。

爆料二:

一家中國品牌,

卻在全球上演了「TCL現象」

從大多數公司的全球化發展路徑來看,TCL可以說是足夠的非典型。不然在前哨大會上,王煜全也不可能頻頻點贊TCL的全球化成果。

事實上,TCL是中國企業出海的先驅,早在1999年,TCL就已經在越南投資建廠,成為最早一批業務全球化的中國企業。

如今走出國門的企業的可不少,但真正被海外用戶認可的中國品牌,TCL還是為數不多的一家。近年來,TCL實現了連續四年營收超千億,海外佔去近一半。背後依靠的,就是其打不敗的邏輯:全球化思維、本土化行動。

王煜全認為,中國企業必須「學習、掌握和適應全球生態式合作打法」,才能在全球競爭中獲得脫穎而出的機會。在這方面,TCL與美國公司ROKU的合作,就是一件「做得很漂亮的事情」。

如今,越來越多的美國用戶不再去訂閱有線電視內容,而直接在互聯網上訂購。因此,內容分發便成了企業競爭的關鍵。TCL通過與美國電視在線內容分發平台領頭羊之一ROKU形成戰略合作,將內容與電視機深度綁定,逐漸成為美國市場的主流品牌。

本地化的產品合作已然成為企業快速打入本地市場的有效手段,但要真正與全球頂級科技企業站上同一高度,更需要研發、渠道、銷售等全方面的全球化布局。

每到一地,TCL都紮根當地市場,因地取需、因需而變地進行本土化製造、研發和服務。

比如,在北美市場,TCL通過調研發現當地消費者偏理性,同時對高科技接受程度高。於是主打量子點電視、AI等高科技產品,獲得了消費者的追捧。

2017年,TCL已經覆蓋Target、Costco等北美六大主流銷售渠道,加上其它區域零售賣場觸達,實現了對全美90%的零售覆蓋,連續三年成為美國增長最快的電視品牌。

憑藉出色的銷售業績及影響力,TCL不僅登上了美國ABC新聞,還得到了多家外媒的報道。美通社評論認為:TCL不僅獨立掌控產業內的技術核心,研發與創新的能力也已不能用人們對「中國製造」的傳統印象去定義。

深鑽技術37年,

作為中國勢力在世界崛起

TCL一路走來已經有37年的厚底子。

90年代初,李東生帶領TCL參加了CES大會,那時他們只有9平米的地攤式展位。心裡激動、興奮,也明白了自己的差距在哪裡。

之後,TCL便一直在追趕,怎麼追,用技術追:

從第一台鑽石手機、中國第一台免提式按鍵電話、第一台28寸彩電,到中國第一台互聯網電視、中國第一款量子點電視、四倍全高清全球最大110寸3D液晶電視……

追到今天,TCL已在全球擁有26個研發中心,10餘個品牌聯合實驗室,近5萬項全球專利。在8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銷售機構,業務遍及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TCL集團董事長、CEO李東生

2017年,TCL電視全球出貨量突破了2377.4萬台,穩坐中國彩電行業龍頭位置,位居全球彩電行業前三強。截止2017年底,TCL集團營業額總收入達1116億元。在北美市場,截止去年10月,TCL市場份額排名進入前三,緊隨三星、Vizio,市場佔有率接近10%,超越LG。在歐洲、東南亞、南美,TCL也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

總結:

1987年,第一次到歐洲的李東生站在飛利浦總部大樓前,他問自己:「什麼時候我們才能做出這樣的全球化公司?」

當時,TCL還是一個小廠;中國還是貧窮落後的代名詞;就連他自己也以為自己是痴心妄想。

37年一晃而過,TCL一直在刷新我們的認知,中國科技勢力也正在全球範圍內發力崛起。

李東生感慨:「回望過去,信心滿懷;展望未來,壯心不已。「

中國企業在世界舞台站多高,

中國人的頭就能揚多高。

TCL,好樣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路北 的精彩文章:

久久在海南,書香在噹噹

TAG:路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