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垃圾教育定律,多少家庭深受其害

垃圾教育定律,多少家庭深受其害



 

 


4年12月,我們小分隊在滇西北找礦。小分隊一共8人,其中4名警衛戰士每人配備一支衝鋒槍。一天,出發前,一位納西族老鄉搭我們的車去維西。那天路上積雪很大,雪下的路面坑窪不平,車子行駛一段就會被雪塢住。我們不得不經常下來推車。就在我們又一次下車推車的時候,一群褐黃色的東西慢慢向我們靠近。我們正驚疑、猜測時,納西族老鄉急喊:「快、快趕緊上車,是一群狼。」司機小王趕緊發動車,加大油門……但是很不幸,車輪只是在原地空轉,根本無法前進。這時狼群已靠近汽車……大家看得清清楚楚——8隻狼,個個都象小牛犢似的,肚子吊得老高。戰士小吳抄起衝鋒槍,納西族老鄉一手奪下小吳的搶。比較沉著地高聲道:「不能開槍,槍一響,它們或鑽到車底下或鑽進樹林,狼群會把車胎咬壞,把我們圍起來,然後狼會嚎叫召集來更多的狼和我們拚命。」他接著說:「狼餓瘋了,它們是在找吃的,車上可有吃的?」我們幾乎同聲回答:「有。」「那就扔下去給它們吃。」老鄉像是下達命令。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當時腦子裡一片空白,除了緊張,大腦似乎已經不會思考問題。聽老鄉這樣說,我們毫不猶豫,七手八腳把從麗江買的臘肉、火腿還有十分珍貴的鹿子乾巴往下丟了一部分。狼群眼都紅了,興奮地大吼著撲向食物,大口的撕咬吞咽著,剛丟下去的東西一眨眼就被吃光了。老鄉繼續命令道:「再丟下去一些!」第二批大約50斤肉品又飛出了後車門,也就一袋煙的工夫,又被8隻狼分食的乾乾淨淨。吃完後8隻狼整齊地坐下,盯著後車門。這時,我們幾人各個屏氣息聲,緊張的手心裡都是冷汗,甚至能夠清晰的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我們不知道能有什麼辦法令我們從狼群中突圍出去。看到這樣的情形,老鄉又發話道:「還有嗎?一點不留地丟下,想保命就別心疼這些東西了!」此時,除了緊張、害怕還有羞憤……!作為戰士,我們是有責任保護好這些物資的,哪怕犧牲自己。但是現實情況是我們的車被塢到雪地里出不來,只能被困在車裡。我們的子彈是極有限的,一旦有狼群被召喚來,我們會更加束手無策。我們幾人相互看了一眼,遲疑片刻,誰也沒有說什麼,忍痛將車上所有的肉品,還有十幾包餅乾全都甩下車去!8隻狼又是一頓大嚼。吃完了肉,它們還試探性的嗅了嗅那十幾包餅乾,但沒有吃。這時我清楚地看到狼的肚子已經滾圓,先前暴戾兇惡的目光變得溫順。其中一隻狼圍著汽車轉了兩圈,其餘7隻狼沒動。片刻,那隻狼帶著狼群朝樹林鑽去......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不一會兒,8隻狼鑽出松林,嘴裡叼著樹枝,分別放到汽車兩個後輪下面。我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些狼的意思是想用樹枝幫我們墊起輪胎,讓我們的車開出雪窩。我激動地大笑起來……哈……哈……剛笑了兩聲,另外一個戰士忙用手捂住了我的嘴,他怕這突兀的笑聲驚毛了狼。接著,8隻狼一齊鑽到車底,但見汽車兩側積雪飛揚。我眼裡滾動著淚花,大呼小王:「狼幫我們扒雪呢,趕快發動車,」車啟動了,但是沒走兩步,又打滑了。狼再次重複剛才的動作:「先往車輪下墊樹枝,然後扒雪……」。就這樣,每重複一次,汽車就前進一段,大約重複了十來次。最後一次,汽車順利地向前行了一里多地,接近了山頂。再向前就是下坡路了。這時,8隻狼在車後一字排開坐著,其中一隻比其他7隻狼稍稍向前。老鄉說:「靠前面的那只是頭狼,主意都是他出的。」我們激動極了,一起給狼鼓掌,並用力地向它們揮手致意。但是這8隻可愛的狼對我們的舉動並沒有什麼反應,只是定定地望了望我們,然後,頭狼在前,其餘隨後,緩緩朝山上走去,消失在松林中......看完不忍思考:連兇猛的狼都懂得報恩,我們是否應該反思自身?自詡為「萬物靈長」的人類,我們是不是應當讓這個世界充滿愛?



來源:國館(ID:guoguan5000)


釋放孩子的天性,這其實是垃圾教育,聽出來很刺眼、很扎心,卻很現實。



有一種教育,叫釋放孩子的天性。

他們把孩子捧上了天,把釋放孩子的「天性」當做必然、當做合法、當做理所應當。


當然,最後的結果是,孩子沒長成父母想要的樣子。


而熊、野蠻、沒教養、沒規矩成了這類孩子的最好代名詞。


這不是天性教育,是垃圾教育。


聽出來很刺眼、很扎心,卻很現實。

01


某電影院里。


大家在認真觀影,只有一位孩子在位子上跳來跳去,時不時大笑一聲。


從進場到現在,鬧了差不多半小時,他的媽媽就在旁邊。

旁邊的一個大人有點受不了,對孩子的媽媽說,能不能管下你的孩子,太吵了。


孩子的媽媽頭也沒回說,「孩子天生就這樣啊!」然後繼續觀影。


之後,孩子離開座位,在電影院跑來跑去。


跑了一會兒,累了,但電影院太黑了,找不到媽媽了。


然後哭著喊媽媽。

喊了幾聲,沒人回應,一位陌生男子沖他吼道:「你媽媽死了!」


孩子愣在那裡,不敢動彈。


在中國,有種被捧上天的教育,叫釋放孩子的天性。


孩子身上所有的特點,都可以歸之為天性,無論是好,還是壞,都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不可辯駁、不可壓制。


一位清華教授憤慨:


中國教育的最大騙局就是快樂教育、學歷無用以及釋放孩子的天性,這三個騙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中國孩子的成長。



02



  • 孩子沒有規則意識。


江蘇無錫的一家火鍋店,大人都在位子上用餐,只有一個小孩在走道里跑來跑去,從這頭跑到那頭,又從那頭跑到這頭。


他的媽媽就慢悠悠地跟在後面,沒有責罵,更沒有制止。


他們一定覺得,自己的孩子活潑可愛,根本沒有必要管吧。

在跑到一處拐角的時候,恰好撞上了轉彎的服務員,服務員的手上還有一鍋烤魚,孩子的額頭剛好貼到滾燙的烤魚鍋上。


悲劇瞬間發生,孩子多處被燙傷。


事後,孩子的父母在未經過任何鑒定,也沒有任何法律程序的情況下,態度囂張地索取39萬賠償:


「錢不錢的不重要,誰家小孩被燙成這樣不值39萬?」


孩子和父母的責任甩得一乾二淨。


為什麼中國的孩子普遍缺乏規則意識?


因為在很多父母眼裡,孩子的天性高於規則。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動,所以可以跑、可以鬧,可以肆無忌憚地大聲喧嘩。


而越來越多的孩子無視規則,也就有了越來越多的悲劇因此而釀成。



03




  • 孩子沒有敬畏意識。


就在前幾天,湖南隆回發生了一起殺人事件,一名73歲的老奶奶被人殺死在自家門口。


民警立即趕往現場,不到5個小時,案件即被破獲:殺人的是名小孩,13歲。


案發的那天下午,小孩在老奶奶家附近逗留,被老奶奶一頓責罵。


小孩二話不說,拿起門口的一把篾刀,徑直衝向老奶奶,用盡全身的力氣,朝著老人頭上就是一刀,老人當場死亡。


隨後,這名小孩又將老人身上的700塊錢搜走,最後逃離現場。


在不遠處的湖南邵東,也曾發生一起類似事件。


2015年10月18日,三名留守兒童商議去新廉小學溜達,因當天放假,學校大門緊閉,三人便翻圍牆進去。


進入學校後,他們撬開了小賣部的門,盜走裡面的麵包、棒棒糖之類的食物。


恰好被值班的女教師發現,因為害怕被抓,三名孩子直接用木棒將女教師活活打死,之後逃跑。


第二天,三名孩子被公安機關抓獲。


留守兒童,算是最徹底的放養,沒人照顧,更沒人管,天性算是得到了最徹底的釋放。


最後的結果,以悲劇收場,連最正常的成長都無法完成。


每個孩子的心中都藏著一個惡魔,在沒有約束與管教的前提下,無條件的放養、釋放,只會讓孩子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之心。



04




  • 孩子沒有自律意識。


作家毛南見過一位媽媽,很普通的一個家庭,父母普通,孩子也普通,說是讀了某位著名專家的書之後,決定效仿他的育兒方法——放養。


幾點起床,幾點睡覺,媽媽從來不管,因為她覺得孩子有對自己負責的意識。


至於學習成績,興趣是最關鍵的,決不做任何強求。


結果呢?三年後,悲劇發生了。


成績就不說了,本來還是中等偏上,三年過後,基本都是墊底,別的孩子都有一到兩項特長,她的孩子呢?沒有任何特長。


打遊戲倒是很厲害,別的孩子從不帶手機去學校,她的孩子從來不管,每天玩手游的時間超過八個小時,上學經常遲到,一次還悄悄往遊戲沖了兩千塊錢……


她不明白,為什麼這麼好的教育方法,到頭來會是這種結果?


其實,被放養毀掉的孩子,又何止這一位。


我從不懷疑,孩子有自我管理的意識;


我懷疑的是,孩子的自律意識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強。卻被很多父母無限誇大。


可能到最後,不是孩子控制了命運,而是手機控制了孩子。


一個不懂得自律的孩子,是永遠不會有未來的,放養、釋放,只會讓孩子喪失最基本的控制力。


在將來,這樣的孩子沒有任何競爭力。



05




  • 孩子沒有教養。


網上見過一個段子。


一名女生在排隊買奶茶,排得好好的,突然跑來了一個孩子,7、8歲的模樣,直接就插到她的面前,而他的媽媽就在後面。


女生看不下去,這麼小就這樣,以後還得了,質問他媽媽,你是怎麼管教小孩的。


他媽媽滿不在乎的說,孩子就這樣,你讓一下嘍。


女生冷不丁地來了一句:「憑什麼要讓他?他長那麼丑!」


他媽媽氣得臉都青了,拉著孩子就往外走了。


前幾天見過一個更奇葩的。


3月27日中午一時左右,河南鄭州一小區,兩個孩子乘坐電梯。


其中一名小孩突發奇想,嘗試在電梯內做伸展運動,一邊用手撐住牆,一邊用腳抵住電梯門,然後用力一蹬。


沒想到的是,電梯內側的安全門一下子飛了出去,電梯的主控制板被彈出牆壁,要不是有外牆保護,後果不堪設想。


更沒想到的是,事發之後,熊孩子的媽媽在業主群里轉發監控視頻,無理取鬧:「這電梯是紙做的嗎?要說物業還得感謝我兒子呢?」


三觀都被顛覆了。


這樣的熊孩子到處都是,防不勝防。


而每個熊孩子的背後,一定有無作為的父母。


對於孩子的任性和無知,他們選擇了閉眼,也選擇了放棄作為父母的責任。


他們肯定沒想到,放養的背後,一定是熊,一定是任性,沒有例外。



06




  • 最無力的教育:放養。


這些年,放養被很多父母捧上了天。


孩子要快樂、要自由、要釋放他們最完美的天性、要讓他們獨立自由地成長。


看上去很美,實際卻糟糕得透頂。


很多父母根本不是「放養」,他們眼中的放養,其實是放棄、是放縱,最後成了犯戒、甚至犯法。


《不平等的童年》一書中寫道:



至少在一定範圍內,美國精英階層普遍實行協作培養,大致可以理解為「圈養」。而工人階級和貧民實行的育兒方式才是順其自然的成長,也就是我們說的「放養」。


看吧,被你們捧上天的「放養」,不過是美國底層人民無奈的選擇罷了。


就像大部分的中國人一樣,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和金錢去教育他們的孩子。


背後而且更嚴峻的現實是:放養出來的孩子,根本沒有實力同精英家庭的孩子相競爭,放養的代價可能是,你將永遠失去上升的通道。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



如果你養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享不盡它給你帶來的利息,如果你養成了壞的習慣,一輩子都在償還無盡的債務。


其實,任何國家都一樣,精英教育從來就不是放養出來的!



07




  • 不能越過「界」。


教育學者丁琳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前段時間,她家裡來了一位美國客人

——

一位三年級的小姑娘。


像所有的小孩子一樣,小姑娘對糖果沒有絲毫的抵抗力,吃完第一顆,還想吃第二顆。


她問媽媽,是否可以。媽媽很明確地說,不可以。


小姑娘只好平靜地接受。


很多人都喜歡講國外的教育多麼自由、多麼先進、多麼地尊重孩子的意願,卻有意無意忽略掉了,這自由的前面,還有一條清晰可見的邊界,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堅決不能做。


奧巴馬是美國總統,也是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但有一個身份更令他自豪

——

兩個孩子的父親。


奧巴馬對孩子的教育,堪稱美國精英教育的典範。


奧巴馬有兩個女兒,在她們分別10歲和7歲的時候,他制定了九條家規,內容並不複雜,但操作性強,而且極具意義:




  1. 不能有無理的抱怨、爭吵或者惹人討厭的取笑;



  2. 一定要鋪床,不能只是看上去整潔而已;



  3.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沖麥片或倒牛奶,自己疊被子,自己設置鬧鐘,自己起床並穿衣服;



  4. 保持玩具房的乾淨;



  5. 幫父母分擔家務,每周1美元;



  6. 每逢生日或是聖誕節,沒有豪華的禮物和華麗的聚會;



  7. 每晚8點30分準時熄燈。



  8. 安排充實的課餘生活:跳舞、排戲、彈鋼琴、打網球、玩橄欖球;



  9. 不準追星。


這樣看下來,你會發現奧巴馬最重視的還是規則的養成,而且都是生活中切切實實可以操作的事情。


父母應該給與孩子自由,但這個自由不是無限制、無規則、無節制的,更不是縱容和無作為。


一定的釋放和寬容沒有錯,但在釋放的面前,必須有一條清晰的界限,有些事情可以容忍,但有些界限堅決不能跨越。





點擊「

閱讀原文

」進入且讀精品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且讀文摘 的精彩文章:

幽默微小說:查酒駕(經典)
牛逼的父親,養的牛逼兒子(震驚!!)

TAG:且讀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