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了這些知識作基礎,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讀懂《易經》

有了這些知識作基礎,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讀懂《易經》

《周易》一書雖然是公認的難懂,但我們還是要挑戰這一難題!我們提供一個新的觀點試圖對古經文作出解讀,書籍或以其作為載體的思想,既然是人類大腦的產物,就不可能不被我們的思想理解。我相信理性思考的力量,相信純粹思辨的獲取知識的方法。只要我們堅持理性思考,我們終有一天會揭開它的真相。以下是我研究《周易》的主要結論,供大家參考。

一、《周易》這本書的性質

我們不將《周易》這本書的出現看作是一個偶然的現象,相反我們將它看是我國上古時代陰陽文化自然且合理的產物,它的出現是上古時代文化、通訊、交通等極不發達的前提下產生的一個社會和文化的自然的現象。不僅《周易》的產生是可以理解的,它的內容同樣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人類社會日常生活的過程中,人們時常會遭遇到無法由個體自身或人群自身做出決策或決斷的疑問或疑難。面對這些普遍發生的實際困難,我們今天的人們可以藉助於醫療、科技、通訊、交通等現代化的手段以及政府的部分職能幫助我們做出決策或決斷。但在上古時代,文化、醫療、交通、通訊等都極不發達,人們遭遇到的疑難又迫切需要解答,否則日常生活便無法正常繼續。怎麼辦呢?人們只能求助於心目中萬能的神明來幫助自己決策或決斷疑難。

但是,萬能的神明只是在人們的觀念中存在,並不能為他們親見,如何才能獲悉神明的意志呢?為適應探問神明旨意的需要,古人便發展了卜筮的技術,從而幫助人們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具體疑問或疑難。於是社會上便產生了旨在交通人神的巫覡等職業以及卜筮的社會活動。商代盛行的龜卜就是其中的一種形式。但龜卜沒有理性可言,經過特定程序修制後的龜甲或獸骨上的裂紋被視為神明啟示的結果,這是古代巫術文化的產物。

占卜在上古時代是一種技術性事物,它們是在當時代特定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而不是由這些活動或在這些活動中發展了異於當時代特定文化的變種。《易經》所代表的筮法是在我國上古時代陰陽文化發展至特定階段的產物,它是在古代人們樸素的陰陽觀念和陰陽學說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旨在探問神明旨意的技術。《易經》實質上就是周代早期,占卜師所使用的技術手冊,如今天的醫學教材之於醫生。我們今天醫生要為人診治病病就需要掌握必要的醫學知識和診療的技能,而上古的卜師若從事卜筮職業就需要先掌握《易經》這本書里的內容。《易經》並不是那個特定時代的特定文化本身,而是那個特定文化的產物。

《易經》起源於上古時代人們探問神明旨意的需要,它是一門面嚮應用的技術性事物,而不是一個旨在探究萬物終極原理的哲理性的著作。所以,《易經》的內容與古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六十四卦都是人事的模型,用於幫助人們決策社會生活中具體疑難。

二、八卦的由來和《易經》的由來

《周易》古經裡面並沒有提供有關八卦的任何知識,經文中並沒有告訴我們八卦是怎麼來的?它們分別代表什麼意義?由誰畫制?以及八卦與《易經》六爻卦之間有什麼關係?這些問題在《周易》的古經文里是找不到答案的。《易傳》補充了八卦的相關知識,宣稱八卦由伏羲畫制,並稱八卦這幾個符號分別代表了天、地、水、火、雷、風、山、澤等八種自然事物。按照《易傳》的說法,伏羲氏先創八卦,其間間隔了近千年的時間,周文王才演八卦為六十四卦,並寫了卦辭爻辭等內容,又經過數百年的時間經由孔子作《易傳》,《周易》一書才始告完成。這就是著名的三聖作易說。

其實,這一說法說法並不符合認識規律。首先,伏羲氏時代處於新石器時代的晚期,那個時代沒有文字,沒有文化,更不會有文字記載這回事。伏羲氏所創的八卦符號是通過什麼途徑流傳下來的呢?我們都知道,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朝代是夏朝,但夏朝卻沒有留下任何文字作品,我們如何知道八卦的符號是比夏代更為久遠的伏羲時代流傳下來的呢?其次,八卦這幾個符號代表了何種思想,而且又恰恰經歷的近千年之久的時間才被周文王重新發現並獲得發展,如何證明文王理解的八卦與伏羲氏所創的八卦代表著相同的思想。再次,關於《易傳》的作者並非孔子的爭論由來已久,自宋代歐陽修始就已經開始了。單純從其內容出發也難以看出《易傳》七篇與孔子思想相通之處,《易傳》更像是春秋戰國時期專業從事筮卜之士所撰述,而且亦非出自一人之手。我們認為三聖作易說只是神話《易經》的一個手段,《周易》的歷史不可能如《易傳》所說。一言蔽之,《易傳》並沒有讀懂《易經》。

我的觀點是,八卦的符號不會獨立於六十四卦被事先創造出來。一門學問能夠自成體系,且能被結集成冊,那一定是該社會集團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結果。《易經》這本書一定不會先於文字而存在,經濟和文化發展不到一定階段就不會有專門的文職人員編輯造冊,更不可能在全社會範圍內得到推廣與應用。《周易》這本書與《詩》《書》《禮》等典籍其實都是周代的官方文獻,是由周王朝的統治階層委派專門的官員負責編輯、造冊與推廣應用的。這類文化行為沒有一定政治和經濟基礎是不可能實現的。

《周易》作為一個技術性事物,它不可能被無中生有的憑空創造出來,它必然是它所屬時代的特定文化的產物。這個特性文化就是我國陰陽學說的一個早期形態。不是《易經》創造了或肇始了我國的陰陽文化,反而是《易經》才是我國陰陽文化發展至一定階段的合理產物。不是先有了陰爻陽爻,而後才產生了陰陽觀念,而是先有了陰陽觀念,然後才畫制了陰爻陽爻的符號。那些相信八卦的符號先於文字而存在的觀點違反基本的事物規律。

四氣四象學說是我國陰陽學說的一個早期形態,它是古人通過觀察春夏秋冬季節更替以及與之相應的物象變更的現象而建立的,該學說的內容可以使用二爻卦的少陽、太陽、少陰、太陰四個符號表述。這個學說賦予二爻卦以寒暑二氣大小盛衰的不同意義,並賦予二爻卦四象以生長收藏的意義。二爻卦被四氣四象學說賦予的這些意義是卦畫符號系統得以推廣的基礎,八卦和六十四卦都是在二爻卦意義的基礎上推廣而來。《易經》實質上是四氣四象學說的一個推廣和應用,而不是一個類似數學的符號系統。因為這些符號的意義始終要與古人的社會生活相聯繫,這才是這些符號被創製的目的。

三、二爻卦與四氣四象學說的關係

我國最早的陰陽觀念,來自於古人對春夏秋冬季節更替,以及與之相應的物象變更現象的觀察而建立的,它們是這些現象在人們的頭腦中的反映。所以,陰陽觀念所指示的是具體事物和現象,並不是起源於思想的抽象。陰陽這兩個字最早的含義就是寒暑二氣。春夏為暑熱之氣,秋冬則是寒涼之氣。春夏為陽,秋冬為陰。暑熱為陽,寒涼為陰。

春為暑熱之漸,夏為暑熱之盛,所以春夏便區別了陽熱的大小與強弱。秋為寒涼之漸,冬為寒涼之盛,所以秋冬便區分了寒暑之氣的大小與強弱。所以春為小陽,夏為大陽,秋為小陰,冬為大陰。也就是古人所說的少陽、太陽、少陰、太陰。所以古人的太少即是今人的大小。

春天的時候,萬物發生,由里出外,這就是春曰發陳;夏天的時候,萬物長成,行健泄氣,若所愛在外,這就是夏曰蕃秀;秋天的時候,萬物收成,由外向里,這就是秋曰收斂;冬天的時候,萬物盡藏於居處之里,外無陽氣,是謂冬曰閉藏。生長收藏概括了與四時相應的物象的特徵。四氣和四象的學說就是我國陰陽學說的早期形態的主要內容。

古人依據四氣四象學說的內容畫制了二爻四象卦的符號。比如,少陽符號里有一個陽爻代表小陽,應時為春,應物象為生;太陽符號里有兩個陽爻代表大陽,應時為夏,應物象為長;少陰符號里有一個陰爻代表小陰,應時為秋,應象為收;太陰符號里有兩個陰爻,代表大陰,應時為冬,應象為藏。二爻四象卦所代表的意義就是四氣四象學說的內容。

不要試圖單純從符號出發去了解古人的陰陽觀念和思想。這些符號只是陰陽文化的另一種表達方式,類似乎我們現代人偶而會在文章中使用表格或圖片。符號是用來代表思想的,而不是符號就是那個思想,我們若要了符號的意義需要先去了解這些符號所代表的那個思想,而不是反過來。

四、八卦代表的意義

我們不相信伏羲畫制八卦的這個說法,也不相信八卦與八種自然事物之意的對應關係,因為這些言論並不能幫助我們理解古經文的內容,這也就證明了這些內容本就不屬於古經文的。我們認為八卦這些符號是當時代陰陽文化合理的產物,它們是通過我國陰陽文化中四氣四象學說的內容推廣而來的。

不難發現,在二爻卦的上面再增加一個爻位,就是三爻卦,由於爻分陰爻和陽爻兩種,所以就由二爻卦的四象衍生出了三爻卦的八象了。具體來說,由二爻少陽卦衍生出三爻卦震和離;由二爻太陽卦衍生出三爻兌和乾;由少陰卦衍生出巽和坎;由太陰衍生出艮和坤。這就是所謂的八卦,八卦的意義也是由二爻卦的意義推演而來的。這樣震和離是少陽卦,兌和乾是太陽卦,巽和坎是少陰卦,艮和坤是太陰卦。八卦這些符號的意義也是由二爻卦的意義推廣而來的。

震,一個陰爻橫在少陽之上,攔在少陽之前。少陽就是小陽,代表由里出外的發生和成長的過程。一陰爻橫在它的前面,就表示陽氣由里出外的過程受到阻礙,無法實現。震這個符號為什麼叫為雷?我們都知道,只要天上打雷,不論是在外勞動,還是行走在路上的行人,都會急急忙忙地趕回家中躲避。在外活動的動物,聽聞驚雷也都會迅速地鑽進洞穴躲藏。所以,驚雷便起到一個將人和動物攔阻在居處之里的作用。這就是這個符號取名為雷的根據。

離,少陽之上加一陽爻,表示小陽行健。少陽就是小陽,小陽就代表較弱小的力量。本來力氣就小還要儘力去做,陽的總量本來就少,還要使它們盡量展示到外面去,這就必然會導致外實里虛或力有不及。離卦這個符號常用來代表外強中乾,外實內虛。也可用來代表陽多餘外而少於里。「離」字的本義應當是霞彩、虹霓之類的事物,比如,朝霞、晚霞、彩虹等自然事物。彩霞、彩虹等事物,絢麗多彩,艷麗非常,但都是些美麗但不能長久的事物,這就是外實內虛,陽有餘於外而少於里。

兌卦,一陰爻在二陽之上,二陽即是大陽。代表大陽行健遇阻,或陰柔在上,文而不武,君子動口不動手,用協商和談判的方式解決糾紛和處理爭端。「兌」字的意義不僅是談說,而是指協商和談判,主要是指有矛盾或有爭議的雙方坐下來進行協商或談判。

乾,太陽卦上加一個陽爻,代表大陽行健。行健就是長成泄氣,大腦成熟了就要思考,四肢發達了就要參加體力勞動,生殖器官發育成熟了就要司生殖。乾卦三陽無陰,又表示動而無靜,勞而不休,所以又代表行健不息。一味的行健作強而不知道疲倦和休息。所以,「乾」即行健。

巽,少陰代表收。萬物盛極而衰,由強變弱,由動變靜,由外向里退還和歸還。於出行就是行走至最遠處然後掉頭迴轉,折返。另一方面,巽卦陰柔在下,曲膝下跪,表示對他人的屈服和順從,這是陽氣主動示弱的表現。「巽」字的意義應當是跪伏和跪拜,是陽剛主動主動示弱。

坎,從卦形上看,一陽爻落在兩個陰爻之間,陽為高崗,陰為坎陷,一陽落於二陰之中,猶如人或動物墜入坎陷之中。坎就是用於捕捉獵物和敵人的陷阱。坎卦陰多陽少,意味成少敗多,有得也小。陽處在陰氣的重重困縛之中。

坤卦三陰無陽,靜而無動,代表陽氣深藏在里,又代表陰實有餘,生產生活資料豐裕。所以坤卦的意義是安居和守成。「坤」字的本義難明,但「坤」有安居和殷實的意義在裡面。總之坤卦的意義是藏這一概念。

艮,太陰上見一陽爻,反太陰,太陰主藏主安居,今陽現於外,意味著不能藏。為什麼不能藏呢?陽失去了安居深藏的條件,便不能藏了。比如,沒有了居所,無家可歸就是不藏。「旅燓其次」,"小人剝廬",這些都是不藏。「艮」字的本義難明,暫時也沒有找到更適合的替代辭彙。

其實理解八卦這幾個符號的意義其實並不困難,但若要充分理解易經六爻卦的意義,我們必須要藉助於陰陽大小與生長收藏這些概念,沒有這些概念做基礎,你就不能夠理解卦爻辭的內容。所以,我們認為八卦是由四氣四象學說的內容推廣而來,而不是被伏羲憑空創造而來。

五、《周易》六十四卦的意義

《周易》里的卦都是由六個爻組成的符號,為什麼易卦是六個爻呢?一個較合理的解釋是,六爻卦其實是由兩個三爻卦組成的,三爻卦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八卦。八卦兩兩相疊從而構成的《周易》的六爻卦。六爻卦的意義就是由下面的三爻卦到上面的三爻卦的變易,六十四卦的卦名也都是依據這個變易制定的,《易經》之所以名易,就是因六爻卦的意義就是象變。六爻卦是由兩個三爻卦構成的,每一卦代表一個意義,我們稱之為一象,兩個三爻卦便是兩個象,六爻卦的意義就是一象到另一象的變化。《周易》內容的主體就是卦畫,而卦畫的意義又都是講象的變化,所以《周易》這本書就稱為易。

理解《周易》六爻卦的意義,我們需要藉助八卦的知識,但這些知識不並是來自於《易傳》那些內容,要想讀懂古經文卦爻辭的內容,我們需要放棄傳統的那些觀點。我們通過四氣四象學說重新定義了八卦含義,這是我們理解古經文的基礎。六十四卦其實都是人事的模型,用於古代人日常生活具體疑難的貞問。比如,出行、失物、疾病、求仕、卜夢、稱帝王、建國封侯、出師征伐,打官司、追逃犯等等。總之,六十四卦的內容是與古代社會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否則就是不能用於決策或決斷實際困難。好比說,家裡有人生病不知道預後吉凶,前來卜卦,你給人家大講一通哲學物理,那有用嗎?再比如,男主人出外遠行,幾個月甚至幾年都不見回來,前來卜卦你卻給人家大講宇宙,那可能有意義嗎?

六、我們現代人為什麼要研究《易經》

研究或解讀《易經》就不要再沿古人的道路繼續神話下去,宣稱它無所不有無所不包,《易經》本不就是一個神秘而不可理解的事物,我們要將它放到特定時代的特定文化當中去理解。事實上,《易經》的出現也只能理解為一個合理且自然的文化現象,它是古人思想的產物,人類大腦的產品之一,不可能被理解就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了。其實《易經》的原理並不複雜,它的真相一直不被人們看清楚原因是我們先入為主將它視為神秘之物來對待而且又過分迷信《易傳》。一直就在天、地、水、火、山、澤、風、雷八種事物之中打轉轉,還一直要往微言大義靠,即使找不到還不放棄迷信,不會去懷疑自己的出發點本身可能就是錯誤的。要知道假使方向不對,即使再努力也將沒有意義,基礎本身就是錯誤的,建築於其上的大廈還有可能是真確的嗎?要說傳統易學從根本就是錯誤的,這話聽起來有些不負責,但也並未言過其實。

我們現代人為什麼要去研究《易經》?不是為證明我們的祖先所創造的文化比現代西方文化更偉大,而是為了探尋我們中國傳統文化未來的方向和方法。哲學與自然科學正飛速發展,而我們卻還在崇古迷信與盲目尊大中不能自拔,缺少理性思維、沒有懷疑與批判思考的習慣,看似龐大的知識體系,卻拿不出哪怕一條有效的自然法則來。我們現在就是要以通過對《易經》、《道德經》等公認為最難讀懂的典籍的理性解讀為契機,將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引導到理性思考上來。取人之長,補已之短,並試圖從中謀求自我更大的發展,這才是根本的目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新講堂 的精彩文章:

我們每個人都能讀懂《易經》嗎?
研究國學必須要堅持理性思考

TAG:國學新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