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男人無妻家無主,女人無夫身無主」 聽老人言,是一種智慧尋根!

「男人無妻家無主,女人無夫身無主」 聽老人言,是一種智慧尋根!

中國有句老俗話叫「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為什麼要聽老人言?因為老人的「老」,不光體現在年齡,更體現在智慧的古老、經驗的老道、洞察世事的深刻。姜還是老的辣,很多時候,時間本身就是一種資本。經過的事多,走過的路多,吃過的鹽多,也就相當於在這個世界上接受過的歷練多,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就深刻,看人就能看到骨子裡去。

這些老人言都是來自於生活的經驗,是我們的祖輩吃過虧、受過苦、交過了學費之後一點一點積攢下來的。那些口耳相傳的智慧,讓我們無法不去敬畏。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聽老人言,是一種智慧尋根。

農村很多俗話,諺語,告訴了我們很多道理,和做人做事的方法,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部分俗語,供大家學習參考。

寧住廟前,不住廟後

廟宇是眾人朝拜之地,廟後是人們朝拜的方向,居住在廟後受人朝拜,大部分人是受不起這份大禮的,會導致折福,所以有這句俗語。

結語:古人說,「德不配位,必有災殃」,被人捧得很高,不見得是好事。

窮算命,富燒香

到處算命的人多心態迷茫,這種人多貧苦;燒香的人多有信仰,心態穩定,這種人更容易發財。

點評:人活的就是一種心態,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富人妻,牆上皮;窮人妻,心肝肺

做富人的老婆,富人不會把你當個寶,而只是當做一塊牆皮,你在他心裡的地位並不重要;而窮人就不同了,窮人會把他的妻子當做心肝寶貝。

這句話也是告訴一些比較物質的女孩,不要為了自己的一些虛榮心而終身遺憾。

結語:物質條件是可以發生變化的,人與人之間關係能不能持久,「三觀」是否一致很重要。

男人無妻家無主,女人無夫身無主

如果一個男人沒有老婆,男人的家裡就會有不同的女人出現,沒有一個固定的女主人;而女人呢,如果到了年齡沒老公,身邊的男人就會頻繁更換,身體不屬於一個人。

這句話其實也是告訴人們,到什麼時候辦什麼事,該結婚就趕緊結婚。只有結婚後,生活才能真正安定下來。

結語:婚姻大事,人生大計,就是今天也應該重視。

10年雞頭勝砒霜

如果一隻雞活得時間很長,等它死後,雞頭是絕對不能吃的,因為這個雞頭比砒霜還要毒。

為什麼這樣說呢?在過去,人們不太懂其中的道理,只知道這個雞頭吃了對身體有害,其實是雞平日里會吃進一些重金屬,而時間長了以後,雞頭中的重金屬就會超標。

點評:過去有句惡毒的話,「人到老,姦猾似賊」,人老了,如果滿腦子積攢的都是一輩子的圓滑世故,那就「有毒」;如果保持童心,快樂就多一些。

為朋友兩肋插刀

在評書《隋唐演義》中,秦瓊為救朋友,染面塗須去登州冒充響馬,路過兩肋庄時,在岔道上想起老母妻兒,猶豫片刻,一條路去歷城,一條路去登州,一條路回家門,最終還是為朋友,視死如歸去了登州。

兩肋庄岔道體現出秦瓊的深重義氣,就被人們傳為「兩肋岔道,義氣千秋」,後來就誤傳成了在肋上插刀。

結語:朋友之間真誠就好。友誼不要有「道德綁架」,反而成了負擔。

剃頭匠的擔子,一頭熱

指婚戀或者合作雙方,一方熱情主動,而另一方則卻冷淡漠然。

過去,走街串巷的剃頭匠挑著扁擔,扁擔一端是寬沿兒深底小銅盆,銅盆下有圓桶,內裝炭火爐,使水保持一定熱度,為客人洗頭刮鬍子用;另一端是凳子,作為理髮顧客的坐具。

因此,有了這句俗語。

結語:只是「一頭熱」當然不行,但是世間事都是先要「一頭熱」,才有後來的「兩頭熱」。

歹馬也有一步踢

歹馬就是劣馬。這句俗語是用來說明,每個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只要有一點優勢,就不要小看他。

傳說,在古代一次戰亂之後,官府把一批受傷淘汰的戰馬拉到集市上拍賣,許多人看到傷馬價錢低,紛紛買回去殺了吃馬肉。

一個農夫到集市賣菜,聽說傷馬很便宜,也去買了一匹,拉回家去。

由於回家時天色已晚,他便把馬拴在豬圈裡,準備明天一早就把它殺掉。

這天半夜,有一個賊到村裡偷東西,聽見農夫家的豬圈裡有大豬嚎叫的聲音,就把豬圈門撬開。

賊鑽進豬圈,一伸手摸到了那隻傷馬的尾巴。馬最怕有人揪它的尾巴,急急伸腿一踢,正好踢中賊的下身,賊痛得哇哇叫。

農夫一家人聽到了,馬上衝到豬圈。農夫感嘆說:「看來,這歹馬也有一步踢。」

農夫捨不得把馬殺掉,於是精心餵養,結果這隻傷馬成了一匹壯馬。

結語:不要小看別人,誰都有不順的時候;被人小看,也不必苦惱,誰都有走運的時候。

皮褲套棉褲,必定有緣故

看上去奇怪的事情,貌似不合情理,其實裡面都是有特定原因的。

這句俗語來源於民間故事:

一年冬天,天氣非常冷,一個窮人穿上一條舊棉褲,還覺得冷,就把一條破羊皮褲也穿上了。

出門後,大家見狀感到奇怪,就問:「你怎麼穿棉褲還套皮褲呢?」

他幽默地回答:「皮褲套棉褲,必定有緣故。不是棉褲薄,就是皮褲沒毛。」

大家聽後大笑不止。

結語:事出反常必有妖,凡事都有原因。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這句俗語來源於民間傳說:

從前有一個宰相,非常富有,而他原來是個貧寒的秀才。

有一天,宰相對著家中的金銀財寶,忽然想起當初自己的極度貧窮,連一碗米飯,一塊布角都沒有,為什麼同是一個他,前後貧富相差那麼大。

他越想越憤怒,大聲說道:「天下人是勢利眼,連財神爺也是馬屁精,我要鞭打財神,解心頭之恨!」

說著他馬上請來金銀匠,趕鑄了兩個財神像,一個用金,一個用銀。

宰相對兩個財神像打完罵完之後,叫來兩個僕人,讓他們驅車去東海邊,把兩個財神像扔入大海。

路上,兩個僕人對著一對赤金赤銀的財神像,各自打起了主意,都想獨吞這筆財產。

車經過一個荒廟時,兩人商議停車休息,乙留下取火做飯,甲去附近城鎮買菜下酒。

乙偷偷地在飯中下了毒,甲也偷偷地在酒菜中下了毒。就這樣,兩人都裝得若無其事的樣子一起坐下來喝酒吃飯,但是甲先吃飯,乙先吃酒菜。結果,兩人雙雙自食其果,倒斃荒廟。

野外有群鳥,它們見了滿地酒飯,不管三七二十一,紛紛飛下來啄食,都中毒死亡。

宰相見僕人不回去,親自去看個究竟,在荒廟中看到僕人的屍體,旁邊還有許多鳥的屍體,而那兩個金銀財神像卻仍然穩坐在車中,渾身閃爍著誘人的光芒。

宰相感嘆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可悲呀可悲!」

結語:對財神可以笑罵,對貪慾應該警惕!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在數千年的浩瀚的歷史發展中,老祖宗們不僅創造了輝煌燦爛的農耕文明,而且還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這是時代無論如何發展我們都應該繼承和發揚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為今用 的精彩文章:

文物古玩中古陶瓷收藏何為成功?
成化鬥彩的鑒定特點是什麼?

TAG:古為今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