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養生之道在於「自然」,要健康,必須注意補氣

養生之道在於「自然」,要健康,必須注意補氣

在泰時月先生的《壽星奧秘》里介紹過91歲高齡去世的著名紅學家俞平伯,他生前喜歡吸煙,喜歡吃肉,不喜歡吃蔬菜、水果,很少運動,無論冬夏都喝生水,按常理來說,他不規律的生活方式並不是我們意義上稱之為的健康生活,但這位著名的紅學家以他91歲高齡向人們展示著他獨樹一幟的長壽方法,他把自己的長壽之道稱之為「大水養魚法」,即無拘無束,順其自然。而素有「補白大王」之稱的掌故作家鄭逸梅,也是一位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不講求食物中的營養成分的隨性老人,也正是這樣一位老人在1988年被評為了「全國健康老人」。如果說前兩位老人只是一個巧合的話,那個把一生心血獻給敦煌藝術事業的常書鴻不得不讓我們好奇這些「長壽明星」的養生之道了,作為第三個特例的常書鴻在80歲以後只順其自然,他沒有太多的禁忌,喜歡吃魚吃肉,也愛吃甜食。在現實的生活中,也的確有一些人是採取順其自然的態度來養生的,就像常書鴻老先生說的:「我能吃這些東西,說明身體需要……我沒有刻意去追求長壽,只是順其自然而已。」這些並不刻意養生的人,結果還活出了高壽,這說明了什麼呢?每個人的生理、心理以及健康狀況各不相同,因而養生保健也不能一概而論,我們不能忽略其特性的存在。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尋著一定的方法並告誡自己應該這樣去生活,這樣去吃東西,吃這樣的東西,而這種養生正是刻意養生的表現,這樣養生的人也總處在一種懷疑自己健康的不安全感當中。而像那種懷有「我能吃這些東西,說明身體需要」想法的人,也是不養生的一群人,他們有著對自己身體健康的高度信任。雖然,這一類人的養生經驗並非人人都可效仿,但這裡告訴你一個養生的真諦,那就是:自然生存勝於雕琢生存。適者生存一直都是自然界的法則,是面對人生的大徹大悟的一種智慧。

我國的醫學家認為補氣是養生的基礎,在人體三寶:精、氣、神當中,氣是生命活動的根本和動力,關係著人體的健康與壽夭。俗話說「百病生於氣」,意思是許多疾病的發生都與人體氣的運行有關。

因此,要養生,必須注意補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補氣 的精彩文章:

春季乳腺增生高發,每天喝一碗它做的湯,調補氣血除增生!
小孩膽小不合群,多吃補氣的食物

TAG:補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