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是什麼讓我們屢屢陷入煩惱的輪迴?

是什麼讓我們屢屢陷入煩惱的輪迴?

是什麼讓我們屢屢陷入煩惱的輪迴?

王開元4-20/2018

不知道你有什麼煩惱?

我過去的煩惱是,對權威有恐懼,有憤怒,容易頭疼。

所以,我非常容易緊張,比如在單位里發言,就緊張地不行。

也很容易憤怒,這使我常常陷入敵意。我並沒有留意到,原來,憤怒與敵意,是我一直以來的好朋友,經常造訪我的心田。

恐懼與憤怒,使我常常看不到,公司、單位、上級、朋友他們的優點,而更容易去發現他們的缺點,看到他們對不住我的地方。而對我好的地方,覺得應該如此,他們已經從我身上受益了。

所以在過去,我不自覺地,拚命地去成為人上人,想當大師。但總有自己的一個坎,在等著自己。就像我昨晚分享的,我給教師做了講座,一抒胸臆很痛快,但是校長班子接待我吃飯聊天時,我就會覺得緊張,感到不夠洒脫與放鬆。因為,上學時代,校長、老師,他們在我心目中,那是使我害怕的權威,我很難放下那種感覺。

佛法說心生則法生,我們有一棵什麼樣的心,就會看到、遇見什麼樣的境。而這顆心,其實是生生世世積累而來的。

心理學對「前世」的觀點是,童年就是我們的前世。你的童年是不是很難記得,絕大部分都忘記了?就像佛法描述的前世,存在但記不住、不知道。(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解釋說,如果我們經歷了腦震蕩,就會失憶。而我們卻是經歷了比腦震蕩還要嚴重地多的事件,那就是死亡。所以,自然會失去對前世的一切記憶。)

客體關係心理學認為,童年時,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就會變成孩子心中的程序,成為命運。

比如父母威厲嚴肅,不苟言笑,對孩子批判多過鼓勵,孩子就自然形成了一種膽小、恐懼和反抗、叛逆的心理,這種心理經過長時間不斷地重複,就會成為一種自動化的心理程序。

在孩子帶著這種心理程序離開家庭、走上社會之後,就會不斷地經驗到各種父母一樣的權威。並且不由自主,與這樣的權威相互吸引,甚至與這樣的異性相互吸引、而成為伴侶。

因為,童年時,父母傳遞出來的感覺,經由自身的恐懼、反抗等神經反應,已經深深地在潛意識紮根。所以,當遇到這種類型、這種味道的領導、這種氣質的配偶對象,心就會直接掉入最熟悉的頻道,並發生諸如一見鍾情等吸引、糾纏,希望能夠在領導身上、配偶身上,得到童年沒有得到過的愛------比如戀愛期間的溫暖感,或者父母的粗暴、嚴厲,能在配偶身上得到糾正。

當然,這一切,都是在潛意識支配下完成的,我們的意識,對此一無所知。但是,可能過了好多年才發現,原來自己的婚姻關係,怎麼和父母的這麼像?自己和領導的關係,怎麼一直有問題?

在領導身上改造父母,在配偶身上改造父母,這當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更誇張的是,有人對感受非常執著,而深深地受控於童年的情節,於是,便會在配偶身上,不知不覺間,重新塑造出父母的感覺出來。

心理諮詢師武志紅曾經講過一個真實的案例。一位女士遭遇幾次的不幸婚姻,每次都是遇到渣男,對她動手家暴。後來,她終於遇到一位溫柔體貼的「正主」丈夫,感到終於找對人了,一開始,婚姻充滿了甜蜜和慶幸。

但半年之後,有一次半夜,這位女士打電話給她的一位好友,哭訴這位丈夫居然也動手打了她。事出蹊蹺,這位朋友恰好學習過心理學,並沒有簡單地相信和支持她的話,而是趕了過去了解。

原來,這位女士因為對前幾任渣男丈夫的痛恨情節並沒有放下,而是深深地介懷。在與這一任「正主」丈夫在柴米油鹽的生活中,也自然不可避免地會因為一些小事而爭吵。這位女士就會抑制不住心中的怨怒與忿恨的能量,而說道:你是不是想打我啊,你打啊,你不打你就不是一個男人。

在這樣尖銳話語的持續、反覆地刺激之下,估計沒有幾個男人能忍得住,而不會訴諸於行動,於是,最後也終於變成了她念念不忘的「渣男」。

後來,在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下,她終於認識到,原來,她心目中的「渣男」正是她童年的父親。在她的心中,童年時,動手對母親和自己進行家暴的父親,就是渣男。於是,她這一生的命運,就避免不了總是和「渣男」糾纏在一起。

心理學是童年決定論。有一個什麼樣的童年,常常,就會在未來,不自覺地、不斷地重複什麼樣的人生。

心理學看人生,是站在一世的角度,看從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之間所有的輪迴與重複。而佛法對人生的觀察則是,為什麼我們會來到這樣的家庭,選擇這樣的父母?難道,是靈魂在上一世,沒有修通同樣的煩惱挫折,於是在這一世,就會或主動、或被動,而繼續回到類似的因緣裡面,繼續修鍊我們自己的心,來完成上一世沒有完成的心靈功課?

所以,如果純粹以心理學的角度看人生、解讀人生,也許,就會對父母充滿怨恨。並認為,父母應該對我們的人生負起全部的責任。因為,每個人的童年,不幾乎全部是由父母所決定的嗎?

但,這究竟,是不是全部的真相呢?

且不說,即使是,怨恨也是無濟於事的,不利於我們日後的生活。怨恨與恐懼的能量,傷害的,正是我們自己的心。而我們的心,又會創造出與其一致的生活。

佛法認為,靈魂是由第八阿賴耶識—我們最深的潛意識-來投胎的,而第八阿賴耶識裡面,儲存了無始以來一切生命信息的記錄和心理力量。

在這一生命信息的最重要載體阿賴耶識裡面,什麼是最大的力量?正是那顆放縱的、無法管束的心,所帶來的貪婪、怨恨、愚痴、嫉妒、傲慢種種不善的心理力量。

如果我們留意自己的意識的流動,會發現,我們的心、意、識,具有無法自控的趨樂避苦的生物學特性。

著名的心理學家歐文亞龍,就因為在父母過世前,閃過「父母過世後,他們的財富就是自己的了」這樣的念頭,而受到心理困擾。但他的心理醫生告訴他:這就是人類的特點、這是人性的一部分,我們都是這樣的。於是,他終於放下了對自己的自責。

生物學特性這個說法是個委婉的說法,佛法中認為,這一刻所流露出來的一念意識和心行,是「餓鬼道」的心行,也就是被對財富的貪慾控制的心,就是餓鬼道的心,就好像是人處於餓肚子時,那種極其無法自控的食慾一樣。

畜生道的心行呢,就是無明、糊塗,不懂得對內觀察自己,觀察自己的心。地獄道,就是充滿了痛苦和嗔恨的心。

所以,如果僅僅是跟著心的趨樂避苦的生物學特性,僅僅是跟著感覺走,會走到哪裡去呢?

三惡道,指的是我們的心,在嗔恨、慾望、和不自覺、不自醒之間擺盪。這樣的心行,生活能舒心、放鬆嗎?

南懷瑾老師說,《西遊記》是一部典型的佛法思想的小說。金箍棒,象徵的,正是男性的生殖器,擁有長短大小各種變化能力,並且可是大鬧天宮、無法無天的。性學專家說,一般男性,每幾分鐘,就會出現一次性幻想的念頭,並且不分對象,只有利益。

所以,在西遊記中,孫悟空就會有一頂緊箍咒的帽子,然後,才能完成西天取經、由凡夫而修行成佛、也就是解脫煩惱、離苦得樂的歷程。

看《西遊記》一個很有意思的發問是,如果沒有緊箍咒,只有金箍棒,那這師徒四人,又會發生什麼、經歷什麼呢?

完型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說,人心渴望完美,完整,希望痛苦沒有發生,希望發生後也會有一個完美、完善的解決。相對應的,在佛法中說,嗔恨心,是心在無始劫以來所形成的強大慣性。心的嗔念,和心的貪念一樣,都是自發自動化的。

越嗔恨,則越聚焦,就越多地賦予這個念頭以能量,以至於這個痛苦的心念,最後成為了自己的心理主宰,而改變了我們的性格,使我們從一個天真、活潑、可愛、頑皮、快樂的小朋友,終於成為了一個苦大仇深的苦主,再也沒有真實的笑容和自在、喜悅。

所以,蘇格拉底說,不經審查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人生最該被審查的,就是我們的念頭,我們的心。

親愛的朋友,你覺得,如果放縱自己的心,而不去觀察自己的心,如果放縱自己趨樂避苦的慾望,就像前文中,那位屢屢遭遇渣男丈夫的女士,就像孫悟空代表的人類的戰鬥之心,就像豬八戒代表的人類的貪婪和慾望之心,西天取經能完成嗎?我們的任何的目標,包括我們要療愈自己,能不經一番努力或者奮鬥而完成嗎?療愈就是不受約束的自由嗎?

反過來,當一旦我們意識到,原來我們並不了解自己的心。原來心不離境,境不離心。心即是境,境即是心。一切法由心想生,在無明不覺的狀態下,我們的心,就會創造出與其一致的境地,而使我們一再輪迴進相似相續的煩惱之流。

帶著慵懶和疲憊、帶著任性和委屈、帶著怨恨、帶著指責的能量去生活、去算計、去競爭,一點都不稀奇,因為這是妄心的自動化反應,每個人都是如何戰鬥的大師、都是陰謀學與鬥爭學的專家。

而當我們一旦開始覺醒,有意識地來認識自己的心,開發自己的心,成為一顆有力量的心,就有可能轉逆緣為道用,讓一切的外境與因緣,都變成修心證道的增上緣。心能轉境,即是如來。

而在傳統文化中,能夠轉心向道,轉逆緣為道用,最典型也最震撼的例子,就是舜的故事。

傳說中,舜的父親、後母,異母弟弟三人聯合起來多次害他,但他仍能對父母堅守孝道。在他20歲的時候,名氣就很大了,最終被堯帝禪讓帝位。當然,這是傳說、還是寓言,已經不重要了。關鍵是,這代表著一種轉向,從戰鬥走向諒解、從破壞走向建設。因為在戰鬥中,在冤怨相報之下,並沒有贏家。

舜的寓言,告訴我們,只有放下破壞與戰鬥之心,不抑惡,不隨別人的負能量而起舞,開始去建設,去揚善,才可能迎來內心真正的自在和幸福,就像舜,最終成為天下之君。而我們,能成為自己心的君主嗎?

在我的《慈心療愈與辟穀禪修》的課堂上,一直會懸掛一幅條幅,愛的能力超越感覺。如果我們只是放縱自己的感覺,而不是去認識自己的感覺,來重新認識自己,療愈自己,清空自己,乃至發展自己,如果你在無意識支配之下,掉在了童年受苦的情節里,你自己的心還是一個孩子的狀態,怎麼去愛你現在的孩子呢?你還怎麼愛你的配偶呢?是不是每天戰鬥都還來不及?

究竟是什麼,讓我們屢屢陷入煩惱的輪迴?使我們被同樣的痛苦,反覆捆縛,不得解脫,正是我們未經審查的心的自然本性。

所以,在修行體系當中,什麼是第一重要的,就是設定心的底線,告訴自己,什麼絕不可以做,什麼必須天天練習、熏陶。例如佛教就是戒、定、慧這些;儒家就是不做小人,慎獨、禮義廉恥這些。也好像國家在對地區爭端等等地區事務中,要劃一道「紅線」。這是大國之間一個不可逾越的合作基礎。

療愈絕不是說,找到一個地方,做什麼都隨心所欲。就像你去找那些又有愛又有名的心理大師,一是必須付出高昂的費用,一兩千元一個小時。同時,如果你違約了沒有去交談,預交的費用也要被扣掉。

無限自由而不受約束、又能成長進步的地方,我也不知道,我們也很想去。你給我們介紹一下吧?

你的心中,還有什麼約束不住的痛苦的念頭,不經由你的同意,而時常冒出來,掌控你,使你屢屢掉入同一條河流嗎?

去認識它,認識自己吧。

去降服它,發展自己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修齊治平解行家園 的精彩文章:

從恐懼到憤怒有多遠?從自卑到傲慢有多遠?

TAG:修齊治平解行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