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春秋戰國時期,很多王會用「襄」這個字,為什麼沒有一直用下去?

春秋戰國時期,很多王會用「襄」這個字,為什麼沒有一直用下去?

娜娜談談史,今天給大家帶來春秋戰國時期,很多王會用「襄」這個字,為什麼沒有一直用下去?在周代的謚法制度,每一個帝王或者將相死後,後世之君臣都會根據他們的身平事迹,功過德行給一個總結性的評價,這個評價一般是一個字或者兩個字,也就是傳說中的謚號。帝王如果謚號為襄,那麼他應該有開疆拓土,有大德於天下;或者在對外征戰中立有大功。襄字屬於褒謚中的中等,不是最高的,也不是最低的,更不是惡謚。在謚法中,文與武是兩個最高的謚號,一般是開國之君或者文治武功傑出的君主才會被謚為文或者武。

為什麼後世用襄字謚號的少?我認為是後世每個朝代的帝王數量有限,而美謚之字較多,因此作為中等美謚的襄字很少用了。另外唐朝之後,帝王用廟號或者年號來表示,謚號雖然還存在,但是已失去了以前的意義。以上兩個原因導致後世的謚號忠襄字用得少 了。但是,隨著後來皇權越來越集中,給皇帝的謚號就相對要更拔高一些。

而「襄」這個字並不能算特別好的謚號,只能算比較好。尤其是第二條解釋「甲胄有勞」這意思基本是打仗比較賣力。這種字眼放在武將身上確實不錯,可是對於一個皇帝,就顯得太平庸了,不及「文」、「武」這些謚號顯得豐功偉績、立德立名一些。「文」、「武」屬於最高級別的謚號,其次有「宣」、「昭」等字眼也都相當好,不過,在臣子中,襄還是個不錯的,諸如清朝福康安、左宗棠、張之洞等名臣,都獲得「文襄」的謚號,這些臣子也都屬於立下汗馬功勞,頗受榮耀的。

娜娜談談史覺得後代怎麼沒有叫「襄」的謚號,其實有幾個原因。一個秦始皇怕後世給他亂取謚號,直接把「謚表法」廢止了,他自己給自己定了個最高級別的謚號:皇帝。後來漢武帝恢復謚表法,兩漢三國兩晉其實都非常嚴格的執行這套謚號法則,例如漢獻帝、漢桓帝、漢靈帝,中間那個都是謚號,這點一直到隋朝的隋文帝、隋煬帝也沒變。那麼春秋戰國後,有沒有謚號中帶「襄」字的皇帝呢?還是有的,北齊皇帝高澄謚號文襄皇帝,明朝天啟皇帝朱由校的一長串謚號里也有一個襄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墨子一生布衣,由於思想與春秋現實違背,史記僅24字記載
山東地名由來 山東為什麼簡稱為魯?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