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04年7月4日,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科舉考試,題目難到懷疑人生

1904年7月4日,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科舉考試,題目難到懷疑人生

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士子應舉,原則上允許『投牒自進』,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長官特別推薦,這一點是科舉制最主要的特點,科舉考試發展到明清兩朝之時,已日臻完善,不過與此也益發暴露出其腐朽的一面,因而這一切也最終結束了它千餘年的歷史。

當然在過去科舉考試是為了開科取仕。說人話就是為國家選拔幹部。再直白一點,就是通過考試確定每個人的能力,授予不同的官職,或者作為官員後備人才培養。拋開科舉的弊端不說,就單純的從這個功能來看,現在高考顯然是不具備的。其中科舉也分好幾個等級。

院試作為科舉考試的最初一級,在府城或直屬省的州治所舉行,主持考試的長官稱學政,學台或宗師。院試包括歲試和科試兩種考試。童生通過歲試,就算「進學」了,即成為國家的學生,稱為生員,俗稱秀才,相公。而成績即為出榜,分為三甲:一甲為賜進士及第,只有前三名,為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二甲為賜進士出身若干名,第一名稱為傳臚;三甲為賜同進士出身若干人。

1904年7月4日,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科舉考試,上午10時開始,是以皇帝名義提出的時務策問,題長大約五六百字。貢士們立即開始撰寫對策文,對皇帝提出的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和建議。對策文不限長短,常例為2000字,規定字必正體、文必到行,工整有格,不容疏忽。日暮為交卷時限。

科舉考試題目簡直難到懷疑人生,其中有一題論述題「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實。盍縷舉近百年來歷史以證明其事策」。再有「美國禁止華工,久成苛例,今屆十年期滿,亟宜援引公法,駁正原約,以期保護僑民策」。光是看題目的範圍就一陣頭暈目眩,最後這場科舉考試劉春霖成為了欽點的末代狀元郎。

到了第二年,延續了1300餘年的科考制度宣布結束。科舉自然是有弊有利,不適宜的產物總能被時代取締。關於古代科舉制度您還有更多的了解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探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