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再不謙虛,你離成功就會越來越遠

再不謙虛,你離成功就會越來越遠

文章選自中國佛學院廣行法師編著的《可·為》——廣行釋講《了凡四訓》一書

書曰:滿招損,謙受益。予屢同諸公應試,每見寒士將達,必有一段謙光可掬。

《書經》上說,自滿就會招致損害,自謙就會受到利益。以下是袁了凡居士以親身見聞的幾件事,證明謙虛的確能受益。

袁了凡居士說:我好幾次同諸多學子一起去應考,發現貧寒的讀書人快要發達考中的時候,在此之前有一段時間他們的身上會有謙和安詳的光彩發出來。所以處世待人接物,最重要的是虛懷若谷,能夠接納別人,能夠成就別人。「掬」是雙手捧住之意思。「謙光可掬」,是形容一個人謙和的德光煥發,彷彿可以用手捧住一樣。

辛未計偕,我嘉善同袍凡十人,惟丁敬宇賓,年最少,極其謙虛。予告費錦坡曰:此兄今年必第。費曰:何以見之?

辛未年,袁了凡居士 37 歲,到京城去會試,嘉善縣同去會試的同鄉一共有 10 人,「丁敬宇」,名賓,字敬宇,在十個人當中最年輕。但是,丁敬宇的態度卻極謙虛。了凡居士告訴同去的費錦坡說:這位丁兄今年一定能考中,中進士。費錦坡說:怎麼能看出來呢?

予曰:惟謙受福。兄看十人中,有恂恂款款,不敢先人,如敬宇者乎?有恭敬順承,小心謙畏,如敬宇者乎?

有受侮不答,聞謗不辯,如敬宇者乎?人能如此,即天地鬼神,猶將佑之,豈有不發者?

袁了凡居士說:「惟謙受福。」只有謙虛的人才可承受福報。費兄你看,10 人當中,有誰像丁敬宇這樣誠實厚道,一切事情不敢搶在人先。有誰像丁敬宇這樣恭恭敬敬、一切逆來順受,做事小心謙遜;有誰像丁敬宇這樣,受人侮辱也不還口,聽到別人誹謗也不去辯解。一個人能做到如此謙虛,就是天地鬼神都要保佑他,豈有不發達的道理?現在有些人凡事都以自我為主,一點小虧都吃不得,這樣事事我行我素,自私自利,膽大妄為,怎麼有可能得成就呢?

謙下的人,可以預言他會發達,這是以因果律決定的。人謙下,說明我慢低。能敬人,為人著想,自然有受之不盡的福德。不謙虛,實際是慢心大的表現,以自我為中心,要求別人恭敬承事,這是造惡業、是消福報。丁敬宇謙德淳厚,念念都在積德,當然會發達。

及開榜,丁果中式。丁丑在京,與馮開之同處,見其虛己斂容,大變其幼年之習。

等到開榜,丁敬宇果然考中了。所以,因果不空耗,福德積得深,今生就發達,不必等到來生。丁丑年是公元 1577 年。這一年袁了凡居士又去考進士,這是第二次去考,第一次是 37 歲,第二次是 43 歲。跟袁了凡居士同時去考試的馮開之,也是浙江人,是他們的同鄉。有過一段時間的相處,看到馮開之總是虛心自謙,面容和順,一點也不驕傲,言行舉止從不以自我為主,年輕時候的習氣全都沒有了。

李霽岩直諒益友,時面攻其非,但見其平懷順受,未嘗有一言相報。

李霽岩是袁了凡居士的一個正直又誠實的益友。見到別人的過失,他經常當面指出他的錯處,見到馮開之也是毫不客氣批評他,可是馮開之「平懷順受」,心裡聽到之後非常平靜,完全接受。「未嘗有一言相報」,「相報」就是辯白,沒有一句話來辯白,別人所指責的完全承受。心平氣和地接受朋友的責備,沒有一句反駁的話。這是謙德之相。

予告之曰:福有福始,禍有禍先,此心果謙,天必相之,兄今年決第矣。已而果然。

我跟馮開之講:一個人有福,一定有福的開端,有禍也一定有禍的預兆。福禍在於心,心如果能調柔、謙虛,上天一定會幫助他。

馮開之的謙虛不是裝的,是真的,出自真誠心。這樣謙虛的人,上天也會襄助他。老兄你今年必定登第了。後來果然考中。不但他考中,馮開之這一次中了狀元,就是進士的第一名,以後官做到翰林院的編修。這是第二次袁了凡居士參加進士的考試,遇到同鄉的馮開之。

更多精彩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行法師 的精彩文章:

讀誦《地藏經》得二十八種利益
廣行法師小語:練好知足才得氣朗天晴

TAG:廣行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