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力量舉裝備簡史

力量舉裝備簡史

註:本文部分內容來源於我在2006年和2013年發表的關於力量舉裝備的文章,以及在知乎的回答。

一、萌芽時期

1928年,國際舉重聯合會(IWF)第一次將舉重的規定比賽動作確定為雙手推舉、雙手抓舉和雙手挺舉三項,使舉重由單純的力量比拼轉變為力量、技巧、速度和柔韌的綜合較量。這讓許多力量強大但速度、靈活性等方面存在不足的壯漢們逐漸退出了舉重領域的較量,轉而用一些技術簡單,對速度和柔韌性要求較低的動作來比試力量,力量舉運動就此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產生。1964年,首屆美國力量舉錦標賽在賓夕法尼亞的約克郡舉行。

在起步初期,力量舉的比賽項目和1928年之前的舉重一樣,並沒有固定下來。在美國,比賽項目和現在一樣,但按重量由輕到重的順序,以先比卧推、再比深蹲,最後比硬拉的順序進行比賽。而在歐洲,當時的力量舉比賽項目則是彎舉、卧推和深蹲,同樣按重量由輕到重的順序進行比賽。

由於動作結構上的差異,很快便有人發現了提高比賽成績的竅門——卧推和深蹲都是「先放下杠鈴,然後再將其舉起」的動作模式,如果在身體關鍵部位用具備強彈性的材料包裹,便可以在放下杠鈴時將其拉伸從而蓄積彈性能量,再在隨後的上舉階段中釋放出來,從而幫助運動員舉起更大的重量。

於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力量舉比賽中,經常可以看到一些滑稽的場面:

——有人身穿十多件彈性緊身衣來參加比賽

——有人在深蹲比賽時把幾條護膝連接起來當作一條護膝使用,總長度達到十八英尺(約5.4米,現代力量舉對護膝的長度限制一般為2或2.5米),把膝蓋裹成了球狀

——更有人乾脆把網球切成兩半置於膝彎處,然後再在外面纏上護膝,這樣蹲下去的時候大小腿擠壓網球產生反彈力,能幫人蹲起更大的重量

亂象叢生之下,美國國家舉重委員會(National Weightlifting Committee)被迫於1973年出台規定,禁止了除腰帶以外的任何裝備的使用。

二、百花齊放

雖然美國國家舉重委員會禁止了裝備的使用,但對於力量舉這樣一個從民間自發產生的草根項目來說,這並沒有什麼卵用——你禁止用,我另立一派自己玩不行嗎?於是各種藉助於在身體外面包裹的彈性材料來提高成績的做法仍然延續了下去,並在隨後引發了另一個問題——不同組織間比賽成績的競爭問題。

說得簡單一點,力量愛好者出於對力量的推崇,希望能在比賽中看到更大的重量被舉起,那麼使用裝備立竿見影地提高成績就成了首選——你的比賽允許用裝備,舉起的重量更大,來看的人就多,經濟收入就高,發展就好。所以儘管官方出台了禁令,但裝備的使用和發展並未受到多少影響,反過來迫使比賽規則逐漸放寬,甚至有時一些知名選手可以超越於規則之上,使用原本被規則禁止的裝備。例如在1979年於加拿大舉行的北美力量舉錦標賽上,著名的「深蹲博士」弗雷德·哈特菲爾德使用了一副厚度是普通護膝兩倍的自製護膝。執裁的IPF裁判警告他不能使用超過規則限制的護膝,但哈特菲爾德和裁判爭論起來,最終迫使裁判同意他使用這副護膝參加比賽,並打破了世界紀錄。

更高的成績帶來了更多的觀眾和更好的收入,更好的收入又進一步促使人們去製造更強力的裝備,最終促成了一批專門利用強力彈性材料從事裝備製造的公司出現,例如大家熟知的Inzer和Titan。

三、效果可觀

和受到基因限制的人體相比,裝備材料的改進無疑要迅速得多。於是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在人體力量並未大幅度提高的基礎上,力量舉比賽中深蹲和卧推兩項成績卻隨著裝備的改進而出現了巨大的飛躍。例如在IPF官方期刊2012年第5期的一篇文章中,對力量舉裝備使用前後的成績提升情況進行了比較,參與比較的個體都是既參加了2011年IPF世錦賽(有裝備),也參加了2012年IPF無裝備世界盃(IPF舉辦的首屆無裝備世錦賽)的高水平運動員,共計14男12女26人。

比較的結果是:

——在參與比較的14名男運動員和12名女運動員中,分別有6名男運動員和1名女運動員的硬拉成績沒有因裝備而得到提高

——在硬拉成績因裝備而得到提高的運動員中,男運動員平均提高了4.6%,女運動員平均提高了9.9%

(如前所述,裝備的原理是在杠鈴下放時拉伸彈性材料蓄積能量,從而對隨後的上舉階段產生助力。而硬拉是先舉起後放下,所以難以從裝備中獲得助益)

——在深蹲一項上,男運動員使用裝備後的成績提昇平均為27.4%,其中提高最少的為19.2%,最多的為39.4%。而女運動員得到的提升分別為平均35.2%,最少19.0%,最高45.8%

——在卧推一項上,男運動員使用裝備後的成績提昇平均為23.1%,其中提高最少的為9.4%,最多的為31.3%。而女運動員得到的提升分別為平均27.5%,最低5.6%,最高56.6%

由此可見裝備助力對成績的提高幅度之大,但這樣大幅度的提高同時也帶來了許多隱患。

四、問題浮現

說到底,裝備是靠材料被拉伸後的彈力來幫助運動員舉起重量的,由於材料的發展遠遠快於人體自身極限的提高,這就導致了以下問題的產生:

——總有一天,材料性能的提高會讓裝備助力在舉起重量中貢獻的比例遠遠超過人體自身的力量,從而把力量舉比賽變成材料性能而非人體力量的比拼

——由於裝備的助力,使得運動員可以舉起遠超過自身力量極限的重量,同時也要求運動員改變動作技術以使自己的力量和裝備的助力方向儘可能保持一致,這帶來了巨大的安全隱患。一旦出現失誤,運動員用力和裝備彈力的方向不一致,或者裝備材料承受不住而破損,遠超出運動員力量極限的重量就很可能會將運動員壓垮,導致嚴重的傷害事故

——彈力越來越大,越來越緊的裝備壓迫運動員的肢體,擦傷皮膚,阻礙血液流動,對運動員造成了身體上的痛苦和傷害

截取自2014年俄羅斯全國錦標賽,注意運動員右大腿根部內側被勒得明顯變形

裝備的強大彈力在運動員身體上留下的皮下淤血

——裝備的巨大彈力還影響到了動作的完成,在一些允許使用多層裝備(Multi-ply)的比賽中,由於裝備的助力過大,使得運動員在深蹲時根本無法下蹲到規定的深度,在卧推時也無法使杠鈴觸及到胸口

於是,摒棄裝備,讓力量舉成為運動員真實力量比拼的呼聲逐漸又多了起來。順應這個趨勢,各大組織紛紛減少或取消了裝備比賽的設置,新設或增加了無裝備比賽。就連組織龐大反應相對遲緩的IPF,也終於在2012年第一次舉辦了無裝備的世錦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僅是健身 的精彩文章:

心率監測在力量訓練中的用途

TAG:不僅是健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