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味道鮮美 脂肪含量少的紅燒魚

味道鮮美 脂肪含量少的紅燒魚

.

紅燒魚是用鯧魚製作的一道閩菜菜品。魚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營養價值極高。其蛋白質含量為豬肉的2倍,且屬於優質蛋白,人體吸收率高。魚中富含豐富的硫胺素、核黃素、尼克酸、維生素d等和一定量的鈣、磷、鐵等礦物質。魚肉中脂肪含量雖低,但其中的脂肪酸被證實有降糖、護心和防癌的作用。魚肉中的維生素d、鈣、磷,能有效地預防骨質疏鬆症。祖國醫學認為食魚要講究對症,對症吃「魚」,它的食用和醫用價值才能顯現出來。

食材準備

主料:紅燒魚鯉魚一條(一斤,去鰓,去鱗,剖肚,清理乾淨)

輔料:熟雞肉約半兩(切薄片)鮮蘑菇半兩(切片)筍子半兩(片成薄片後在沸水中煮約五分鐘)

調料:蔥半兩,切段。老薑一小塊,切片。蒜兩瓣,切片。醬油兩大匙。澱粉一大匙,用水兌成芡汁。料酒一大匙。香油一匙。鹽、雞精適量。

烹飪方法

1、將整理好的魚抽筋後在魚身兩面等距離各劃五、六刀,抹上鹽和料酒碼味半小時以上。

2、鍋中放油燒至七成熱,下魚炸呈微黃色撈出待用。

3、鍋中留約一兩餘油,燒至四成熱,改小火下薑片、蒜片、蔥段炒出香味。

4、再倒入雞肉片、筍片、蘑菇片改中火炒半分鐘。

5、加約一斤湯或水,下魚、醬油、鹽燒約三分鐘,翻面再燒三分鐘。

6、將魚撈起裝盤待用。

7、將鍋中的湯汁勾芡後,淋入魚盤中即成。

製作要訣

煎魚有秘訣 鍋熱油少 火溫少翻攪

魚,在烹調上是不太好掌握的材料,火候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很多人煎魚不是破皮就是粘鍋,如果炸魚就要油多而且夠熱才能香酥乾爽,煎魚得鍋熱、油少、火要溫。

魚入了鍋就少動它,這是煎魚的秘訣也是不二法門,如果怕它不熟而不停地翻,反而弄巧成拙,三兩下必弄得皮開肉綻、面目全非。在此之前必須等鍋熱再放油,魚也要擦乾了再入鍋,小火輕煎,別急著又推動又翻面。如果不是用平底鍋,只要將鍋身偶爾傾斜一下,讓火力平均受熱,控制火力別太猛就行了。

大約十分鐘外皮定型了再翻面,此時肉已熟而中間的汁還能保留,若是鍋鏟接觸都覺得結結實實的就過火了,其實有人怕不熟而事先在魚身畫刀口,並不是高明的方法,魚肉一划開,湯汁便容易流失,干煎的魚也不要太大條才好。

營養價值

魚的種類很多,主要的食用淡水魚包括鯉魚、草魚、鯽魚、桂魚等,海水魚包括黃魚、帶魚、平魚等。它們都具有肉質細嫩鮮美、營養豐富的特點,是一些維生素、無機鹽的良好來源。

魚肉含有葉酸、維生素B2、維生素B12等維生素,有滋補健胃、利水消腫、通乳、清熱解毒、止嗽下氣的功效。對各種水腫、浮腫、腹脹、少尿、黃疸、乳汁不通皆有效。

食用魚肉對孕婦胎動不安、妊娠性水腫有很好的療效。

魚肉含有豐富的鎂元素,對心血管系統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有利於預防高血壓、心肌梗互等心血管疾病。

魚肉中富含維生素A、鐵、鈣、磷等,常吃魚還有養肝補血、澤膚養發健美的功效。

營養功效

抗衰老、 食養補氣、抗少尿病、老年滋補佳品;

適用人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哮喘病患者和過敏體質者慎食;

健康貼士

吃紅燒魚講究的是色、香、味俱全,我國紅燒魚的傳統做法是先進行煎、炸等高溫處理,在進行煎炸處理時魚的表面就會形成一種叫雜環胺類的分子物質,這種物質會進入人的細胞核和人的基因相互作用,這樣就會改變基因的基本結構,引起了基因變異,也即引起了細胞的癌變。

魚肉是發物(發物是指富於營養或有刺激性特別容易誘發某些疾病(尤其是舊病宿疾)或加重已發疾病的食物),有慢性病者不宜食。特別是有糖尿病者和有慢性消化道疾病者也不宜吃紅燒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脂肪 的精彩文章:

好吃懶做,小心誘發脂肪肝!

TAG:脂肪 |